2025-2030年全球电子材料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第一章 电子材料行业相关概述
1.1 电子材料相关概述
1.1.1 电子材料概念
1.1.2 电子材料分类
1.1.3 电子材料特性
1.2 电子材料产业发展特点
1.2.1 寡头垄断特征
1.2.2 上下游关联性强
1.2.3 技术品种复杂
1.2.4 本土化发展趋势
1.3 电子材料细分产品介绍
1.3.1 半导体材料
1.3.2 磁性材料
1.3.3 光电子材料
1.3.4 电子陶瓷
第二章 2025年世界电子材料行业发展情况
2.1 欧洲
2.1.1 量子点材料研发突破
2.1.2 德国新材料磷化铌
2.1.3 英国半极性GaN发射器
2.1.4 英国绿光LED新材料
2.2 美国
2.2.1 全球首款光子芯片
2.2.2 新型液晶显示材料
2.2.3 高性能陶瓷新材料
2.2.4 半导体新材料氧化锡
2.3 日本
2.3.1 半导体材料市场情况
2.3.2 日本新型正极材料
2.3.3 日本氮化镓项目动态
2.3.4 新型低温结合材料
2.3.5 红色LED新材料研发
2.4 中国台湾
2.4.1 台湾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
2.4.2 “零缺陷”半导体材料
2.4.3 电子材料产业问题及对策
2.4.4 台湾电子材料市场预测
第三章 2025年国内电子材料行业发展环境
3.1 宏观经济环境
3.1.1 国民经济运行综述
3.1.2 工业经济运行良好
3.1.3 制造业经济发展情况
3.1.4 “十四五”经济趋势
3.2 相关政策背景
3.2.1 集成电路产业政策
3.2.2 光通讯行业相关政策
3.2.3 石墨烯产业发展意见
3.2.4 高新技术领域扶持政策
3.3 国内社会环境
3.3.1 信息消费市场扩张
3.3.2 互联网+促进产业融合
3.3.3 智能制造大势所趋
3.3.4 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第四章 2025年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发展分析
4.1 2025年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4.1.1 行业发展规模
4.1.2 市场竞争格局
4.1.3 行业进出口现状
4.1.4 行业发展驱动力分析
4.1.5 电子材料重要性分析
4.1.6 细分市场投资象限分析
4.2 2025年国内行业研发动态分析
4.2.1 二维材料研发进展
4.2.2 首款石墨烯电子纸
4.2.3 高稳定性黑磷材料
4.2.4 光电子新材料研发
4.3 2025年国内行业投资动态分析
4.3.1 海外并购投资动态
4.3.2 本土显示材料投资
4.3.3 南京百亿级台资项目
4.3.4 内蒙电子新材料投资
4.3.5 湖州半导体材料投资
4.3.6 宁夏硅材料投资项目
4.4 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4.4.1 对外依存度高
4.4.2 产业层次较低
4.4.3 高层次人才匮乏
4.4.4 融资压力较大
4.5 行业发展建议
4.5.1 加强政策力度
4.5.2 提高国际化水平
4.5.3 加强人才培养
4.5.4 拓宽融资渠道
4.6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前景展望
4.6.1 电子材料国产化趋势
4.6.2 电子材料低碳趋势
4.6.3 柔性电子材料发展前景
第五章 2025年半导体材料行业发展分析
5.1 半导体材料行业发展综合分析
5.1.1 半导体材料发展情况
5.1.2 半导体材料实力增强
5.1.3 国内市场规模现状
5.1.4 材料国产化途径分析
5.1.5 有机半导体材料分析
5.1.6 半导体化学品综述
5.2 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发展分析
5.2.1 二硫化钼新材料概述
5.2.2 二硫化钼应用价值分析
5.2.3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综述
5.2.4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发展现状
5.2.5 氮化镓材料前景良好
5.3 2025年半导体硅片材料市场分析
5.3.1 国际市场垄断局面
5.3.2 大陆产能发展规模
5.3.3 国内行业发展瓶颈
5.3.4 国内项目投资动态
5.3.5 未来市场规模预测
5.4 2025年半导体光刻胶市场分析
5.4.1 光刻胶相关概述
5.4.2 全球市场发展规模
5.4.3 中国市场分布格局
5.4.4 IC光刻胶市场竞争分析
5.4.5 半导体光刻胶发展趋势
5.5 2025年半导体抛光材料市场分析
5.5.1 CMP抛光材料概述
5.5.2 全球市场发展规模
5.5.3 国际市场竞争格局
5.5.4 国内市场增长迅速
5.6 半导体材料行业投资潜力分析
5.6.1 国家扶持基金
5.6.2 投资空间广阔
5.6.3 并购投资机遇
5.6.4 投资风险提示
5.6.5 投资规模预测
第六章 2025年磁性材料行业发展分析
6.1 磁性材料行业综合分析
6.1.1 磁性材料产业链
6.1.2 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6.1.3 行业主要壁垒分析
6.1.4 软磁材料市场发展
6.2 钕铁硼永磁材料发展概述
6.2.1 钕铁硼材料发展背景
6.2.2 钕铁硼永磁材料种类
6.2.3 钕铁硼材料发展优势
6.2.4 高性能钕铁硼材料
6.3 2025年钕铁硼材料行业供给分析
6.3.1 上游原材料成本分析
6.3.2 钕铁硼产量发展状况
6.3.3 高性能产品供给格局
6.3.4 国内供给结构升级
6.4 2025年钕铁硼材料市场需求分析
6.4.1 音圈电机
6.4.2 智能手机
6.4.3 变频空调
6.4.4 节能电梯
6.4.5 传统汽车
6.4.6 新能源汽车
6.4.7 智能机器人
6.5 2025年国内磁性材料行业竞争主体分析
6.5.1 中科三环
6.5.2 正海磁材
6.5.3 银河磁体
6.5.4 宁波韵升
6.5.5 安泰科技
第七章 2025年光电子材料行业发展分析
7.1 光电子材料行业综合分析
7.1.1 光电子材料概述
7.1.2 光电子晶体材料
7.1.3 光导纤维材料
7.1.4 OLED材料概述
7.1.5 材料发展趋势分析
7.2 OLED材料
7.2.1 OLED产业链
7.2.2 全球市场格局
7.2.3 国内供给情况
7.2.4 国内竞争格局
7.2.5 竞争主体分析
7.3 玻璃基板
7.3.1 玻璃基板概述
7.3.2 产业发展规模
7.3.3 外商投资热潮
7.3.4 产业突破发展
7.3.5 超薄玻璃分析
7.4 偏光片
7.4.1 偏光片概述
7.4.2 偏光片产业链
7.4.3 全球市场现状
7.4.4 国内市场规模
7.4.5 企业投资动态
7.5 光导纤维
7.5.1 行业发展分析
7.5.2 市场运营现状
7.5.3 市场发展动态
7.5.4 发展前景向好
7.6 光纤预制棒
7.6.1 光纤预制棒概述
7.6.2 国内产业历程
7.6.3 行业发展现状
7.6.4 项目投资动态
第八章 2025年电子陶瓷材料行业发展分析
8.1 2025年电子陶瓷行业综合分析
8.1.1 电子陶瓷产业链
8.1.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8.1.3 全球市场发展规模
8.1.4 主要原材料市场格局
8.1.5 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8.2 2025年氧化锆陶瓷材料行业发展情况
8.2.1 氧化锆陶瓷优势分析
8.2.2 国外龙头企业发展借鉴
8.2.3 行业下游市场应用分析
8.2.4 氧化锆陶瓷后盖市场预测
8.2.5 氧化锆贴片市场前景预测
8.3 电子陶瓷其他细分领域发展情况分析
8.3.1 高压陶瓷
8.3.2 光纤陶瓷插芯
8.3.3 燃料电池隔膜板
8.3.4 SMD封装基座
8.3.5 氧化铝陶瓷基片
8.3.6 MLCC电容器
8.3.7 微波介质陶瓷
8.4 2025年电子陶瓷材料行业竞争主体分析
8.4.1 三环集团
8.4.2 顺络电子
8.4.3 国瓷材料
8.4.4 蓝思科技
第九章 2025年石墨烯新材料行业发展分析
9.1 石墨烯新材料行业综合分析
9.1.1 石墨烯相关概述
9.1.2 全球产业研发现状
9.1.3 国内产业政策背景
9.1.4 石墨烯产业园状况
9.1.5 国内行业发展瓶颈
9.2 2025年石墨烯下游电子器件市场应用分析
9.2.1 材料应用优势
9.2.2 电子散热材料
9.2.3 柔性触控屏材料
9.2.4 传感器应用材料
9.2.5 石墨烯芯片材料
9.3 2025年石墨烯其他下游市场应用分析
9.3.1 锂电池应用材料
9.3.2 超级电容器材料
9.3.3 石墨烯功能涂料
9.3.4 石墨烯碳质吸附剂
9.4 2025年石墨烯新材料行业重点企业发展情况
9.4.1 新纶科技
9.4.2 东旭光电
9.4.3 中超控股
9.4.4 宝泰隆
9.4.5 康得新
9.4.6 德尔未来
9.4.7 中航三鑫
9.5 石墨烯新材料行业未来展望与预测
9.5.1 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9.5.2 产业发展路径预测
9.5.3 国内产品价格预测
9.5.4 细分领域市场预测
第十章 2025年其它电子材料发展分析
10.1 电子封装材料
10.1.1 电子封装材料概述
10.1.2 封装材料性能要求
10.1.3 传统电子封装材料
10.1.4 金属基复合封装材料
10.1.5 环氧树脂封装材料
10.1.6 电子封装材料发展趋势
10.2 覆铜板
10.2.1 PCB材料市场背景
10.2.2 全球覆铜板市场现状
10.2.3 国内行业供给需分析
10.2.4 中国外贸市场发展情况
10.2.5 “十四五”行业前景展望
10.3 超净高纯试剂
10.3.1 超净高纯试剂概述
10.3.2 全球市场分布格局
10.3.3 国内行业产能分析
10.3.4 国内市场竞争情况
10.3.5 国内行业发展预测
10.4 电子气体
10.4.1 电子气体概述
10.4.2 全球市场规模
10.4.3 国内市场格局
10.4.4 行业前景向好
第十一章 2025年电子材料产业链下游电子信息行业分析
11.1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综合分析
11.1.1 产业发展特征
11.1.2 行业转型升级
11.1.3 企业发展现状
11.1.4 产业区域分析
11.2 2025年国内电子信息行业运行分析
11.2.1 整体情况分析
11.2.2 政策不断完善
11.2.3 经济效益分析
11.2.4 资产投资情况
11.2.5 国内市场规模
11.2.6 区域发展分析
11.3 2025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
11.3.1 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
11.3.2 主要贸易国进出口情况分析
11.3.3 主要省市进出口情况分析
11.4 2025年电子元器件市场分析
11.4.1 全球产业态势
11.4.2 价格指数分析
11.4.3 市场运行现状
11.4.4 5G市场热点分析
11.4.5 万亿级市场前景
11.5 行业发展问题及建议
11.5.1 自主创新能力弱
11.5.2 国际竞争力不强
11.5.3 强化产业支撑
11.5.4 培育产业新生态
11.5.5 完善行业体系
11.5.6 抓住发展机遇
11.6 国内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11.6.1 进入低速增长期
11.6.2 产业变革机遇
11.6.3 创新发展趋势
11.6.4 市场空间巨大
11.6.5 开放格局深化
第十二章 2025年国外重点电子材料企业运营分析
12.1 康宁公司
12.1.1 企业发展概况
12.1.2 2022年康宁公司经营状况
12.1.3 2023年康宁公司经营状况
12.1.4 2025年康宁公司经营状况
12.2 陶氏化学
12.2.1 企业发展概况
12.2.2 2022年陶氏化工经营状况
12.2.3 2023年陶氏化工经营状况
12.2.4 2025年陶氏化工经营状况
12.3 信越化学
12.3.1 企业发展概况
12.3.2 2018-2023年信越化学经营状况
12.3.3 2018-2023年信越化学经营状况
12.3.4 2023年信越化学经营状况
12.4 LG化学
12.4.1 企业发展概况
12.4.2 2022年LG化学经营状况
12.4.3 2023年LG化学经营状况
12.4.4 2025年LG化学经营状况
12.5 中美硅晶
12.5.1 企业发展概况
12.5.2 2022年中美硅晶经营状况
12.5.3 2023年中美硅晶经营状况
12.5.4 2025年中美硅晶经营状况
第十三章 2025年中国重点电子材料企业运营分析
13.1 强力新材
13.1.1 企业发展概况
13.1.2 经营效益分析
13.1.3 业务经营分析
13.1.4 财务状况分析
13.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3.1.6 公司发展战略
13.1.7 未来前景展望
13.2 有研新材
13.2.1 企业发展概况
13.2.2 经营效益分析
13.2.3 业务经营分析
13.2.4 财务状况分析
13.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3.2.6 公司发展战略
13.2.7 未来前景展望
13.3 中环股份
13.3.1 企业发展概况
13.3.2 经营效益分析
13.3.3 业务经营分析
13.3.4 财务状况分析
13.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3.3.6 公司发展战略
13.3.7 未来前景展望
13.4 上海新阳
13.4.1 企业发展概况
13.4.2 经营效益分析
13.4.3 业务经营分析
13.4.4 财务状况分析
13.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3.4.6 公司发展战略
13.4.7 未来前景展望
13.5 南大光电
13.5.1 企业发展概况
13.5.2 经营效益分析
13.5.3 业务经营分析
13.5.4 财务状况分析
13.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3.5.6 公司发展战略
13.5.7 未来前景展望
13.6 鼎龙股份
13.6.1 企业发展概况
13.6.2 经营效益分析
13.6.3 业务经营分析
13.6.4 财务状况分析
13.6.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3.6.6 公司发展战略
13.6.7 未来前景展望
13.7 三环集团
13.7.1 企业发展概况
13.7.2 经营效益分析
13.7.3 业务经营分析
13.7.4 财务状况分析
13.7.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3.7.6 公司发展战略
13.7.7 未来前景展望
13.8 东旭光电
13.8.1 企业发展概况
13.8.2 经营效益分析
13.8.3 业务经营分析
13.8.4 财务状况分析
13.8.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3.8.6 公司发展战略
13.8.7 未来前景展望
附录
附录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
附录二:《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附录三:《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本报告所有内容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调查许可证:国统涉外证字第1454号。
本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出品,报告版权归中商产业研究院所有。本报告是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研究与统计成果,报告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内部使用。未获得中商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中商产业研究院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本报告目录与内容系中商产业研究院原创,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拒绝任何方式复制、转载。
在此,我们诚意向您推荐鉴别咨询公司实力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