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30年全球储能技术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第一章 2025年中国储能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国际环境
1.1.1 全球储能市场规模
1.1.2 全球储能市场分布
1.1.3 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1.1.4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
1.1.5 政策支持力度上升
1.1.6 国外商业模式借鉴
1.2 政策环境
1.2.1 智慧能源纳入国家战略
1.2.2 储能扶持政策逐步加强
1.2.3 政策明确支持电储能发展
1.2.4 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
1.2.5 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
1.3 经济环境
1.3.1 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1.3.2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1.3.3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1.3.4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1.3.5 未来经济发展形势
1.4 社会环境
1.4.1 居民收入水平分析
1.4.2 节能减排形势分析
1.4.3 能源供给质量提升
1.4.4 清洁能源建设情况
第二章 2025年中国储能产业发展分析
2.1 中国储能产业发展概况
2.1.1 发展阶段
2.1.2 市场规模
2.1.3 市场分布
2.1.4 行业形势
2.1.5 效益分析
2.1.6 储能补贴
2.2 2025年中国储能市场格局分析
2.2.1 市场需求
2.2.2 应用格局
2.2.3 竞争格局
2.2.4 市场主体
2.3 2025年国内重点储能项目投资动态
2.3.1 2022年重点储能项目建设进展
2.3.2 2023年重点储能项目建设进展
2.3.3 2025年重点储能项目建设进展
2.4 2025年中国储能行业区域发展分析
2.4.1 华北地区
2.4.2 华中地区
2.4.3 华东地区
2.4.4 华南地区
2.5 中国储能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2.5.1 行业面临挑战
2.5.2 主要制约因素
2.5.3 发展对策建议
2.5.4 产业发展策略
第三章 2025年储能系统的应用形式分析
3.1 储能系统应用综述
3.2 储能系统在电力各环节的应用
3.2.1 发电侧应用
3.2.2 输配电侧应用
3.2.3 用电侧应用
3.3 储能系统的削峰填谷应用分析
3.3.1 传统电网削峰填谷应用
3.3.2 新能源发电配套应用
3.3.3 后备电源及UPS应用
3.3.4 电动汽车充电站应用
3.4 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分析
3.4.1 分布式能源+储能的必要性
3.4.2 分布式能源+储能模式借鉴
3.4.3 分布式能源+储能项目进展
3.4.4 分布式能源+储能的困境
3.4.5 光伏+储能的应用潜力
第四章 2025年储能技术发展分析
4.1 国外储能技术的发展
4.1.1 国外储能技术发展综述
4.1.2 国外储能技术研发情况
4.1.3 欧盟储能技术研发情况
4.2 中国储能技术的发展
4.2.1 中国储能技术发展综述
4.2.2 多种储能技术路线并行
4.2.3 储能技术降本增效形式
4.2.4 储能技术商业化前景
4.3 2025年中国储能技术研发动态
4.3.1 2023年储能技术研发进展
4.3.2 2025年储能技术研发进展
4.3.3 2025年储能技术研发动态
4.4 储能系统主要技术路线
4.4.1 物理储能
4.4.2 电化学储能
4.4.3 电磁储能
4.4.4 技术路线比较
4.5 储能技术发展前景展望
4.5.1 技术驱动因素分析
4.5.2 常规技术模式展望
4.5.3 突破型技术模式分析
4.5.4 关键技术的实现路径
第五章 2025年中国电化学储能行业发展分析
5.1 电化学储能行业发展综述
5.1.1 发展优势
5.1.2 行业规模
5.1.3 市场前景
5.2 锂电池
5.2.1 产业规模分析
5.2.2 细分市场分析
5.2.3 企业竞争格局
5.2.4 产业投资状况
5.2.5 产业发展趋势
5.3 铅酸蓄电池
5.3.1 行业发展概述
5.3.2 行业产量规模
5.3.3 相关政策分析
5.3.4 项目投资动态
5.3.5 行业供需态势
5.4 液流电池
5.4.1 行业发展概况
5.4.2 项目投资动态
5.4.3 技术研发进展
5.4.4 投资机会分析
5.4.5 市场前景展望
5.5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
5.5.1 动力电池回收模式
5.5.2 梯次利用关键技术
5.5.3 梯次利用市场前景
第六章 2025年中国物理(机械)储能行业发展分析
6.1 物理(机械)储能行业发展综述
6.1.1 工作原理
6.1.2 优劣势分析
6.2 抽水蓄能
6.2.1 优劣势分析
6.2.2 发展规模
6.2.3 项目动态
6.2.4 转型升级
6.2.5 前景展望
6.3 压缩空气储能
6.3.1 基本原理
6.3.2 发展历程
6.3.3 应用场景
6.3.4 前景展望
6.4 飞轮储能
6.4.1 设备结构
6.4.2 基本原理
6.4.3 应用情况
6.4.4 前景展望
第七章 2025年中国电磁储能行业发展分析
7.1 电磁储能相关概述
7.1.1 电磁储能分类
7.1.2 市场前景
7.2 超级电容器
7.2.1 发展优势
7.2.2 应用情况
7.2.3 发展规模
7.2.4 竞争态势
7.3 超导磁储能
7.3.1 基本原理
7.3.2 储能特点
7.3.3 应用场景
7.3.4 项目动态
第八章 2025年中国储能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分析
8.1 锂
8.1.1 资源分布情况
8.1.2 市场运行现状
8.1.3 锂产品市场行情
8.1.4 行业供需分析
8.1.5 发展趋势分析
8.2 钴
8.2.1 产业链分析
8.2.2 资源储备情况
8.2.3 供给状况分析
8.2.4 需求情况分析
8.2.5 市场价格分析
8.3 三元材料
8.3.1 三元材料相关介绍
8.3.2 三元材料产量分析
8.3.3 三元材料市场格局
8.3.4 三元材料技术分析
8.3.5 三元材料前景展望
8.4 石墨烯
8.4.1 石墨烯产业链
8.4.2 石墨烯应用领域
8.4.3 石墨烯发展现状
8.4.4 石墨烯技术分析
8.4.5 石墨烯发展趋势
第九章 2025年中国储能产业链下游应用市场分析
9.1 微电网
9.1.1 行业发展现状
9.1.2 项目投资动态
9.1.3 潜在价值分析
9.1.4 建设运营模式
9.1.5 行业规范政策
9.1.6 发展前景预测
9.2 光伏发电
9.2.1 行业发展形势
9.2.2 光伏装机规模
9.2.3 区域布局分析
9.2.4 分布式光伏发展
9.2.5 面临挑战及对策
9.2.6 行业政策导向
9.2.7 未来前景展望
9.3 风力发电
9.3.1 行业发展形势
9.3.2 风电装机规模
9.3.3 风电利用率
9.3.4 面临的挑战
9.3.5 发展的思路
9.3.6 未来前景展望
9.4 新能源汽车
9.4.1 产业发展壮大
9.4.2 行业产销规模
9.4.3 相关政策分析
9.4.4 应用情况分析
9.4.5 未来前景展望
9.5 通信基站
9.5.1 行业发展规模
9.5.2 基站建设态势
9.5.3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章 2025年国内外储能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10.1 特斯拉(Tesla Motors, Inc.)
10.1.1 企业发展概况
10.1.2 2022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0.1.3 2023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0.1.4 2025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0.2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10.2.1 企业发展概况
10.2.2 经营效益分析
10.2.3 业务经营分析
10.2.4 财务状况分析
10.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2.6 公司发展战略
10.2.7 未来前景展望
10.3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3.1 企业发展概况
10.3.2 经营效益分析
10.3.3 业务经营分析
10.3.4 财务状况分析
10.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3.6 公司发展战略
10.3.7 未来前景展望
10.4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10.4.1 企业发展概况
10.4.2 经营效益分析
10.4.3 业务经营分析
10.4.4 财务状况分析
10.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4.6 未来前景展望
10.5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10.5.1 企业发展概况
10.5.2 经营效益分析
10.5.3 业务经营分析
10.5.4 财务状况分析
10.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5.6 公司发展战略
10.5.7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一章 中国储能行业投资潜力分析
11.1 行业投资机会
11.1.1 能源供给侧改革
11.1.2 分布式能源发展
11.1.3 新能源汽车推广
11.1.4 储能成本明显降低
11.1.5 收益模式逐渐清晰
11.2 投资经济性分析
11.2.1 储能项目投资规模
11.2.2 储能项目投资回报
11.2.3 储能项目敏感性分析
11.2.4 基于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11.3 投资风险预警
11.3.1 技术风险
11.3.2 政策风险
11.3.3 标准风险
11.4 投资策略建议
11.4.1 技术研发策略
11.4.2 资源整合策略
11.4.3 产业链投资策略
第十二章 中国储能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12.1 储能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2.1.1 发展趋势分析
12.1.2 行业发展方向
12.1.3 技术发展走势
12.2 储能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2.2.1 全球储能市场前景
12.2.2 储能市场规模预测
12.2.3 储能商业化前景向好
12.3 2025-2030年中国储能行业预测分析
12.3.1 影响因素分析
12.3.2 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预测
12.3.3 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预测
本报告所有内容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调查许可证:国统涉外证字第1454号。
本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出品,报告版权归中商产业研究院所有。本报告是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研究与统计成果,报告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内部使用。未获得中商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中商产业研究院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本报告目录与内容系中商产业研究院原创,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拒绝任何方式复制、转载。
在此,我们诚意向您推荐鉴别咨询公司实力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