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气象与国计民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气象服务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日益明显,气象工作也前所未有地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随着社会气象意识、气象观念的提升,气象服务也从提供简单的气象信息服务,逐步转变为产生经济效益的社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人民生活趋利避害,为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气象服务在其公益性之外,也存在着经济属性,气象服务也可以通过合理的投人,获得相应的收益,从而使效益问题始终贯穿于气象服务的全过程。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按气象服务费用的支付属性,将气象服务分为基本气象服务、有偿气象服务和商业气象服务。商业性气象服务是面向市场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气象服务行为。国际上商业气象服务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气象服务需求的逐步增大,商业气象服务也渐次向宽、广、深全方位发展。同国际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商业性气象服务是在气象有偿服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近年来国际商业性气象服务的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提出来的,目前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但是从长远来看,气象服务商业化是未来中国气象服务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对气象服务的依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由需求来引导企业进行开发和生产各类气象产品,同时,企业也不断开拓市场来引导消费,气象服务产业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广阔。
第一章 中国气象服务产业发展背景 14
第一节 气象服务产业概述 14
一、气象经济的概念 14
二、气象服务产业定义 14
三、气象服务产业分类 14
第二节 气象服务产业特征分析 15
一、气象服务的二重性 15
二、气象服务产品特性 16
三、气象服务产业功能 17
四、气象服务产业定位 17
第三节 气象服务产业效益分析 18
一、气象服务经济效益 18
二、气象服务社会效益 19
三、气象服务生态效益 19
第四节 气象服务产业发展环境 19
一、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19
二、产业经济环境分析 21
三、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22
四、产业技术环境分析 27
第二章 国外气象服务产业发展模式与启示 28
第一节 国外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分析 28
一、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历程 28
二、气象服务产业发展模式 29
(一)国家垄断经营模式分析 29
(二)私人竞争经营模式分析 29
(三)公私混合经营模式分析 29
三、气象服务产业发展特点 29
第二节 主要国家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分析 30
一、美国气象服务产业发展 30
(一)气象服务产业运作方式 30
(二)气象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31
(三)气象服务产业主要企业 31
二、日本气象服务产业发展 32
(一)气象服务产业运作方式 32
(二)气象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32
(三)气象服务产业主要企业 35
三、新西兰气象服务产业发展 35
(一)气象服务产业运作方式 35
(二)气象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36
(三)气象服务产业主要企业 38
四、英国气象服务产业发展 38
(一)气象服务产业发展概况 38
(二)气象服务产业服务内容 39
(三)气象服务产业主要企业 40
第三节 国外气象服务产业发展趋势与启示 41
一、气象服务产业发展趋势 41
二、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启示 41
第三章 中国气象服务产业发展现状与潜力 42
第一节 中国气象服务产业现状分析 42
一、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历程 42
二、气象服务产业发展规模 42
三、气象服务产业发展特点 43
四、与国外气象服务的比较 43
第二节 中国气象服务供需情况分析 44
一、气象服务供给情况分析 44
(一)气象服务供给主体 44
(二)气象服务产品类别 44
(三)气象服务供给特征 44
二、气象服务需求情况分析 45
(一)气象服务需求多样化 45
(二)气象服务需求精细化 45
(三)气象服务需求不平衡 45
三、气象服务主要供需矛盾 45
四、气象服务供需矛盾解决 46
第三节 中国气象服务产品类型分析 47
一、免费性气象信息服务 47
(一)社会公益类信息产品 47
(二)政府需求类信息产品 48
二、收费型气象信息服务 48
(一)生活气象信息产品 48
(二)生产气象信息产品 48
第四节 中国气象服务组织结构分析 48
一、气象服务组织结构现状 48
二、气象服务组织结构特征 49
(一)组织上既高度分散又高度集中 49
(二)服务上多种功能兼备 49
(三)运行上多种机制并用 50
(四)业务上逐级指导,互相协作 50
三、气象服务组织结构主要问题 50
第五节 中国气象服务产业发展潜分析 51
一、气象服务产业主要问题 51
二、气象服务产业发展潜力 52
(一)气象服务产业有利因素 52
(二)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前景 53
三、气象服务产业发展策略 54
第四章 中国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现状与趋势 56
第一节 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综述 56
一、公共气象服务基本内涵 56
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现状 56
三、公共气象服务面临问题 57
四、公共气象服务提升策略 58
五、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方向 59
第二节 决策气象服务发展分析 59
一、决策气象服务基本内涵 59
二、决策气象服务发展历程 60
三、气象灾害影响评估技术 60
四、重大决策气象服务案例 62
(一)台风灾害防御气象服务 62
(二)洪涝灾害气象服务案例 63
(三)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气象服务 63
(四)北京奥运会专题决策服务 64
(五)汶川大地震应急决策服务 65
(六)上海市世博会专题决策服务 66
五、决策气象服务成功经验 69
六、做好决策气象服务措施 70
第三节 公众气象服务发展分析 72
一、公众气象服务需求分析 72
二、公众气象服务发展现状 75
三、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内容 75
四、公众气象服务主要形式 75
五、公众气象服务的满意度 75
六、公众气象服务发展趋势 77
第五章 中国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现状与趋势 78
第一节 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综述 78
一、气象科技服务基本概念 78
二、气象科技服务分类情况 78
三、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历程 78
四、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现状 80
五、气象科技服务收入规模 81
六、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特征 81
第二节 公共性服务项目发展分析 82
一、气象影视服务市场分析 82
(一)气象影视服务发展历程 82
(二)气象影视服务发展现状 83
(三)气象影视新媒体渠道延伸 83
(四)气象影视业务问题分析 84
(五)气象影视服务发展契机 86
(六)气象影视服务发展思路 87
(七)气象影视服务发展策略 88
二、气象短信服务发展分析 90
(一)气象短信服务主要特征 90
(二)气象短信服务发展现状 91
(三)气象短信服务存在问题 91
(四)气象短信服务前景展望 92
(五)气象短信服务发展策略 92
三、气象信息电话服务发展分析 94
(一)气象信息电话服务基本情况 94
(二)气象信息电话服务运营模式 95
(三)气象信息电话服务发展现状 96
(四)气象信息电话服务存在问题 96
(五)气象信息电话服务发展对策 97
第三节 专业技术服务性项目发展分析 100
一、专业气象服务发展分析 100
(一)专业气象服务基本内涵 100
(二)专业气象服务发展历程 100
(三)专业气象服务需求分析 100
1.农业气象服务需求 100
2.航空气象服务需求 100
3.交通气象服务需求 101
4.海洋气象服务需求 101
5.建筑业气象服务需求 101
6.旅游业气象服务需求 101
7.水利水电气象服务需求 101
8.能源行业气象服务需求 101
9.仓储业气象服务需求 101
10.环境保护气象服务需求 101
11.保险业气象服务需求 102
12.空调业气象服务需求 102
13.公共卫生气象服务需求 102
14.重点重大工程服务需求 102
(四)专业气象服务主要问题 102
(五)专业气象服务要点分析 103
(六)专业气象服务发展趋势 104
二、防雷检测服务发展分析 105
(一)防雷检测服务需求分析 105
(二)防雷检测工作内容分析 105
(三)防雷检测服务主要问题 106
(四)防雷检测服务发展对策 107
三、网络气象服务发展分析 108
(一)网络气象服务需求分析 108
(二)网络气象服务发展现状 109
(三)网络气象服务发展趋势 109
第四节 综合服务性项目发展分析 110
一、防雷工程服务发展分析 110
(一)雷电防护技术发展分析 110
(二)防雷工程市场发展规模 111
(三)防雷工程市场需求情况 111
(四)防雷工程企业规模情况 112
(五)防雷服务市场竞争格局 113
二、施放气球服务发展分析 113
(一)中国对施放气球的管理 113
(二)施放气球服务发展现状 113
(三)施放气球服务存在问题 113
(四)施放气球服务对策和建议 115
第五节 气象科技服务发展趋势与对策 117
一、气象科技服务发展趋势 117
(一)发展速度将继续加快 117
(二)服务领域将不断拓宽 117
(三)社会经济效益日益提高 118
二、气象科技服务主要问题 119
(一)服务能力分析 119
(二)管理体制与运行体制 121
(三)人才队伍建设 122
三、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对策 123
(一)总体发展思路 123
(二)主要服务项目发展对策 123
(三)强化行业管理对策 125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127
第六章 中国重点地区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分析 130
第一节 北京市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分析 130
一、北京公益气象服务发展现状 130
二、气象服务需求以及科技支撑 131
三、北京气象影视节目全新改版 133
四、北京气象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134
五、北京气象服务产业发展规划 134
六、“十二五”重点气象建设工程 135
第二节 上海市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分析 138
一、上海气象监测水平全国第一 138
二、上海将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 138
三、上海多措推进智慧气象建设 138
四、上海气象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139
五、上海气象服务产业发展规划 139
六、“十二五”重点气象建设工程 142
第三节 江苏省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分析 145
一、江苏气象服务产业发展概况 145
二、江苏公众气象服务情况调查 146
三、江苏气象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147
四、江苏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147
五、江苏气象服务产业发展规划 148
六、“十二五”重点气象建设工程 150
第四节 广东省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分析 151
一、广东气象事业发展成就分析 151
二、广东有偿气象服务需求调查 153
三、广东气象官方微博服务实践 154
四、广东气象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158
五、广东气象服务产业发展规划 159
六、“十二五”重点气象建设工程 160
第五节 浙江省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分析 162
一、浙江推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162
二、浙江气象融入生态文明建设 163
三、浙江提升城市气象服务能力 164
四、浙江气象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165
五、浙江气象服务产业发展规划 165
六、“十二五”重点气象建设工程 167
第六节 山东省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分析 168
一、山东气象服务能力发展成就 168
二、山东启动农业气象服务试点 170
三、山东公共气象服务满意度高 170
四、山东气象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171
五、山东气象服务产业发展规划 171
六、“十二五”重点气象建设工程 173
第七节 四川省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分析 175
一、四川推进气象预警信息发布 175
二、四川成都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 175
三、四川自贡公共气象服务平台 177
四、四川气象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177
五、“十二五”重点气象建设工程 178
第八节 安徽省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分析 178
一、安徽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178
二、安徽探索气象服务体制改革 179
三、安徽气象官方微博运营情况 181
四、安徽气象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182
五、安徽气象服务产业发展规划 182
六、“十二五”重点气象建设工程 183
第九节 江西省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分析 185
一、江西坚持民生气象和为农服务 185
二、气象农业两部共建微农平台 185
三、江西山岳景区旅游气象服务 186
四、江西气象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187
五、江西气象服务产业发展规划 187
六、“十二五”重点气象建设工程 188
第十节 湖南省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分析 189
一、湖南气象服务能力发展成就 189
二、湖南推动环境气象业务发展 191
三、湖南气象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193
四、湖南气象服务产业发展规划 193
五、“十二五”重点气象建设工程 194
第十一节 湖北省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分析 197
一、湖北推进气象服务体制改革 197
二、湖北省公共气象服务白皮书 198
三、湖北农业气象服务社会组织 198
四、湖北气象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200
五、湖北气象服务产业发展规划 200
六、“十二五”重点气象建设工程 201
第十二节 河北省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分析 202
一、河北气象服务能力发展成就 202
二、河北气象数据云平台服务项目 204
三、O2O模式优化气象服务质量 205
四、河北气象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206
五、河北气象服务产业发展规划 206
六、“十二五”重点气象建设工程 208
第十三节 福建省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分析 210
一、福建提升决策气象服务能力 210
二、福建加快气象服务改革发展 210
三、福建政府购买气象服务机制 211
四、福建气象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212
五、福建气象服务产业发展规划 213
六、“十二五”重点气象建设工程 213
第十四节 广西区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分析 215
一、广西气象服务能力发展成就 215
二、广西破解农村气象信息难题 218
三、人工影响天气探测系统建成 218
四、广西气象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219
五、广西气象服务产业发展规划 219
六、“十二五”重点气象建设工程 221
第七章 中国气象服务商业化趋势与策略 224
第一节 中国气象服务商业化需求 224
一、气象服务市场的国际化 224
二、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 224
三、国内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 224
第二节 中国气象服务商业化现状 225
一、中国气象服务商业化探索 225
(一)经纪人探路商业气象服务 225
(二)气象机构逐步企业化改制 225
(三)商业气象服务公司的设立 226
二、中国气象服务商业化水平 226
三、气象服务商业化落后原因 227
第三节 中国气象服务商业化展望 228
一、中国气象服务商业化展望 228
(一)气象服务商业化是未来趋势 228
(二)当前气象服务商业化的机遇 229
(三)当前气象服务商业化的挑战 230
二、中国气象服务商业化路径 230
第四节 中国培育气象服务商业化的措施 231
一、气象服务商业化的关键要素 231
(一)提高气象产品研发能力 231
(二)大力宣扬商业气象观念 231
(三)商业气象服务组织创新 232
二、培育商业气象服务的措施 232
(一)组织专题政策研究 232
(二)大力发展商业性气象服务实体 232
(三)加强商业气象服务科技方法研究 233
(四)大力组织相应的转岗培训 233
(五)逐步地有序开放气象信息服务市场 233
三、商业气象服务结构模式设计 234
第五节 中国商业气象服务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237
一、商业气象服务产品策略分析 237
二、商业气象服务价格策略分析 237
三、商业气象服务营销渠道策略 238
四、商业气象服务促销策略分析 238
五、提高气象行业分析决策能力 239
六、树立气象商品市场营销观念 239
第八章 国内外气象服务机构运营情况分析 241
第一节 国外商业化气象服务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241
一、美国国际天气服务公司 241
(一)企业发展历程 241
(二)公司产品与服务 241
(三)公司气象服务能力 241
(四)公司主要软件分析 242
(五)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242
二、美国天气频道公司 243
(一)企业发展历程 243
(二)公司产品与服务 243
(三)公司气象服务能力 243
(四)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244
(五)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245
三、美国全球天气动力公司 246
(一)企业基本情况 246
(二)公司产品与服务 246
(三)公司气象服务能力 246
(四)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246
四、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 246
(一)企业发展历程 246
(二)公司产品与服务 247
(三)公司服务对象 247
(四)公司国际气象服务 247
(五)公司数据采集的方式 248
五、日本天气新闻公司 248
(一)企业发展历程 248
(二)公司组织架构 250
(三)公司产品与服务 250
(四)公司气象服务规模 251
(五)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251
(六)公司在华经营情况 252
第二节 国内事业单位创收型气象服务机构运营情况分析 253
一、中国气象局 253
(一)机构发展历程 253
(二)机构内设机构分析 254
(三)机构直属单位分析 258
(四)机构主要职责介绍 258
(五)机构气象服务实力 260
(六)机构运营情况分析 260
二、北京市气象局 261
(一)机构发展历程 261
(二)机构组织架构分析 262
(三)机构直属单位分析 264
(四)机构气象服务介绍 265
三、深圳市气象局 267
(一)机构发展历程 267
(二)机构组织架构分析 268
(三)机构直属单位分析 270
(四)机构气象服务介绍 270
四、上海市气象局 271
(一)机构发展历程 271
(二)机构组织架构分析 272
(三)机构直属单位分析 275
五、江苏省气象局 276
(一)机构发展历程 276
(二)机构组织架构分析 277
(三)机构直属单位分析 279
第三节 国内公司经营型气象服务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279
一、华风气象影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79
(一)公司发展基本情况 279
(二)公司组织架构分析 281
(三)公司产品与服务 282
(四)公司子公司情况分析 282
(五)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284
二、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公司 285
(一)公司发展基本情况 285
(二)公司组织架构分析 286
(三)公司产品与服务 286
(四)公司重大工程业绩分析 287
(五)公司资质与荣誉分析 288
三、富景天策(北京)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288
(一)公司发展基本情况 288
(二)公司产品与服务 289
(三)公司最新动态 291
四、石家庄广天气象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292
(一)公司发展基本情况 292
(二)公司产品与服务 293
(三)公司成功案例分析 293
五、广东天文防雷工程有限公司 294
(一)公司发展历程 294
(二)公司组织架构分析 295
(三)公司产品与服务 295
(四)公司工程业绩分析 296
(五)公司服务体系分析 297
本报告所有内容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调查许可证:国统涉外证字第1454号。
本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出品,报告版权归中商产业研究院所有。本报告是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研究与统计成果,报告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内部使用。未获得中商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中商产业研究院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本报告目录与内容系中商产业研究院原创,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拒绝任何方式复制、转载。
在此,我们诚意向您推荐鉴别咨询公司实力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