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咨询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商情报网、全国及海外多种相关报纸杂志的基础信息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和数据,客观、多角度地对中国柳江县科技园区市场进行了分析研究。报告在总结中国柳江县科技园区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柳江县科技园区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报告资料详实,图表丰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观的比较,为柳江县科技园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能准确及时的针对自身环境调整经营策略。
第一章 中国科技园开发建设背景 10
第一节 科技园概念介绍 10
一、科技园定义及概念 10
二、科技园的分类方式 10
第二节 科技园发展历程 11
一、科技园发展初创期 11
二、科技园发展成长期 11
三、科技园发展成熟期 12
第三节 科技园相关政策研究 12
第四节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12
一、微电子科学电子信息技术 12
二、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 13
三、材料科学以及新材料技术 13
四、光电科学光电一体化技术 15
五、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 15
六、能源科学以及新能源技术 16
七、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 18
八、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 18
九、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 19
十、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 19
第二章 柳江县科技园综合发展环境分析 20
第一节 柳江县科技园气候环境研究 20
一、柳江县降水情况 20
二、柳江县气温情况 20
三、柳江县植被地貌 20
四、气候适宜情况 20
第二节 柳江县科技园资源环境研究 21
一、矿产资源情况 21
二、土地资源情况 21
三、水资源情况 21
四、森林资源情况 21
五、农业资源情况 22
第三节 柳江县科技园交通区位研究 23
一、公路交通情况 23
二、水路交通情况 23
三、铁路交通情况 23
四、航空机场情况 23
第四节 柳江县经济发展环境研究 24
一、柳江县经济发展情况 24
二、十二五柳江县发展基本定位 24
三、十二五柳江县发展空间布局 26
第五节 柳江县科技园社会环境研究 29
一、柳江县人口人力资源研究 29
二、柳江县基础教育条件研究 29
三、柳江县卫生医疗条件研究 29
四、柳江县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30
五、柳江县法律法规环境研究 30
第三章 柳江县科技园产业规划定位研究 33
第一节 柳江县重点科技产业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 33
一、产业总体规模 33
二、产业重点企业 33
三、产业经营效益 34
四、产业集聚情况 34
第二节 柳江县重点科技产业
:机械制造业 34
一、产业总体规模 34
二、产业重点企业 35
三、产业经营效益 35
四、产业集聚情况 35
第三节 柳江县重点科技产业
:食品饮料行业 36
一、产业总体规模 36
二、产业重点企业 36
三、产业经营效益 37
四、产业集聚情况 37
第四节 柳江县重点科技产业
:制药业 37
一、产业总体规模 37
二、产业重点企业 37
三、产业经营效益 38
四、产业集聚情况 38
第四章 柳江县地区科技园运行分析 39
第一节 柳江县地区科技园规模 39
一、柳江县地区科技园数量统计 39
二、柳江县地区科技园面积统计 43
三、柳江县地区科技园投资统计 43
第二节 柳江县地区科技园特色 44
第三节 柳江县地区科技园作用 44
一、柳江县地区科技园产业聚群作用 44
二、柳江县地区科技园孵化基地作用 45
三、柳江县地区科技园创新基地作用 45
四、柳江县地区科技园示范辐射作用 45
五、柳江县地区科技园城镇联动作用 46
第四节 柳江县地区科技园运行效应 47
一、柳江县地区科技园税收供应效益 47
二、柳江县地区科技园产业集群效应 47
三、柳江县地区科技园消费带动效应 47
四、柳江县地区科技园就业成数效应 47
五、柳江县地区科技园社会资本效应 48
第五章 柳江县新兴工业园发展研究 49
第一节 柳江县新兴工业园发展历程 49
一、第一阶段 49
二、第二阶段 49
三、第三阶段 50
第二节 新兴工业园的成功经验 51
一、垦地联手,加强合作 51
二、创新机制,搭建平台 52
三、绘制蓝图,规划先行 52
四、市场运作,多元共建 52
第三节 对加快新兴园区发展的思路 52
一、巩固现有模式,加大合作力度 52
二、利用优势资源,留足后劲和发展空间 53
三、创新机制,引进战略合作伙伴 53
四、创先争优,不断提升园区服务质量 53
第六章 柳江县科技园开发研究 54
第一节 科技园投资主体研究 54
一、地方政府 54
二、核心企业 54
三、园区投资商 54
第二节 科技园运营主体研究 54
一、物业公司 54
二、地产商 55
三、管委会 55
四、地方政府 56
第三节 科技园招商推广研究 56
一、企业入园行为分析 56
二、产业园区招商环境 56
三、产业园区招商标准 56
四、产业园区招商方式 57
(一)中介招商 57
(二)协会招商 57
(三)网络招商 57
(四)其他方式 58
第四节 科技园盈利模式研究 59
一、土地出让或租金收益 59
二、房地产开发建设收益 59
三、有偿出让无形资源收益 59
四、入园企业经营税收收益 59
五、园区运营管理服务收益 59
第七章 柳江县科技园的功能定位 60
第一节 柳江县科技园组织特性 60
一、创新性 60
二、服务性 60
第二节 柳江县科技园构成要素 61
一、创新资源 61
二、创新主体 61
三、创新环境 62
四、创新机制 62
第三节 柳江县科技园功能分析 62
一、柳江县科技园的基本功能 62
(一)研发创新功能 62
(二)企业孵化功能 63
(三)人才孵化功能 63
二、柳江县科技园的衍生功能 64
(一)推动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64
(二)推动创新性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64
第八章 柳江县科技园发展SWOT分析 65
第一节 柳江县科技园发展SWOT分析 65
一、柳江县科技园优势分析 65
二、柳江县科技园劣势分析 65
三、柳江县科技园机会分析 65
四、柳江县科技园威胁分析 66
第二节 柳江县科技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SWOT分析 66
一、S-优势分析 66
二、W-劣势分析 66
三、O-机会分析 66
四、T-风险分析 67
第三节 柳江县科技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对策建议 67
一、提高培养人才意识 67
二、组织管理体制层面 67
三、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67
四、制定政策营造环境 68
第四节 柳江县科技园的实施战略分析 68
一、实行市场运作机制 68
二、建立人才培训中心 68
三、设立金融服务中心 68
四、设立公共服务中心 68
第九章 柳江县科技园发展设计综合研究 70
第一节 柳江县科技园建设和运营 70
一、园区开发规划设计 70
二、产业空间布局设计 70
三、运营管理模式设计 71
四、招商引资系统设计 71
第二节 柳江县科技园招商引资管理研究 71
一、园区的投融资策划 71
二、招商引资政策设计 72
三、招商方案设计管理 72
四、招商策略程序设计 73
第三节 柳江县科技园服务体系建设 76
一、园区土地运营体系设计 76
二、园区增值服务体系构建 76
三、园区金融投资体系设计 77
四、园区模式输出盈利模式 77
第四节 柳江县科技园投资发展综合评价 77
第十章 全国典型性科技园发展实践与运行情况 79
第一节 民营科技园 79
一、广州高新民营科技园 79
(一)科技园基本情况 79
(二)科技园功能定位 79
(三)科技园服务体系 80
(四)科技园配套服务 81
(五)科技园招商政策 82
二、恒生科技园 84
三、创智天地科技园 84
四、联东U谷科技园 85
五、博济科技园 86
六、青山湖区民营科技园 86
七、汕头金平民营科技园 87
八、上海宝山民营科技园 88
九、武汉江北民营科技园 89
第二节 大学科技园 90
一、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90
(一)科技园基本情况 90
(二)科技园功能定位 90
(三)科技园服务体系 91
(四)科技园招商政策 91
(五)科技园孵化器分析 92
(六)科技园运营分析 96
二、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97
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98
四、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100
五、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101
六、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 102
七、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 103
八、北师大-北中医国家大学科技园 104
九、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 104
十、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 105
第三节 高新开发区 106
一、中关村科技园 106
(一)发展历程 106
(二)基础环境 107
(三)发展优势 107
(四)地理位置 107
(五)交通运输 107
(六)支柱产业 107
(七)园区政策 107
(八)发展情况 109
二、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15
(一)发展历程 115
(二)基础环境 116
(三)发展优势 116
(四)地理位置 116
(五)交通运输 116
(六)支柱产业 116
(七)园区政策 117
(八)发展情况 117
三、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118
(一)发展历程 118
(二)基础环境 118
(三)发展优势 118
(四)地理位置 119
(五)交通运输 119
(六)支柱产业 119
(七)园区政策 119
(八)发展情况 122
四、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22
(一)发展历程 122
(二)基础环境 122
(三)发展优势 122
(四)地理位置 123
(五)交通运输 123
(六)支柱产业 123
(七)园区政策 124
(八)发展情况 124
五、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 125
(一)发展历程 125
(二)基础环境 125
(三)发展优势 125
(四)地理位置 125
(五)交通运输 125
(六)支柱产业 126
(七)园区政策 126
(八)发展情况 126
六、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27
(一)发展历程 127
(二)基础环境 127
(三)发展优势 128
(四)地理位置 128
(五)交通运输 128
(六)支柱产业 128
(七)园区政策 128
(八)发展情况 129
七、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30
(一)发展历程 130
(二)基础环境 130
(三)发展优势 130
(四)地理位置 131
(五)交通运输 131
(六)支柱产业 131
(七)园区政策 131
(八)发展情况 132
八、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133
(一)发展历程 133
(二)基础环境 133
(三)发展优势 133
(四)地理位置 134
(五)交通运输 134
(六)支柱产业 134
(七)园区政策 134
(八)发展情况 136
九、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37
(一)发展历程 137
(二)基础环境 137
(三)地理位置 137
(四)交通运输 137
(五)支柱产业 137
(六)园区政策 138
(七)发展情况 141
十、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42
(一)发展历程 142
(二)基础环境 142
(三)发展优势 142
(四)地理位置 143
(五)交通运输 143
(六)支柱产业 143
(七)园区政策 143
(八)发展情况 144
第十一章 柳江县科技园内在发展意义研究 145
第一节 柳江县科技园建设必要性研究 145
一、提升地区形象要求 145
二、提升国际形象要求 145
三、增长区域的竞争力 145
四、抢抓区域发展先机 145
第二节 柳江县科技园对产业影响研究 146
一、完善配套产业 146
二、扩大招商平台 146
三、促进产业集群 146
四、形成特色产业 146
五、承接产业转移 146
第三节 柳江县科技园对地区经济影响深度研究 147
一、产业转型升级 147
二、提升服务水平 147
三、加快新型工业化 147
四、加快新型城市化 147
第十二章 柳江县科技园创新机制研究 149
第一节 柳江县科技园发展选择研究 149
一、区位地点选择 149
二、规划产业选择 149
三、招商对象选择 150
四、运营管理选择 150
五、运营模式选择 150
第二节 柳江县科技园发展风险研究 151
一、宏观经济风险 151
二、国家政策风险 151
三、招商定位风险 152
四、园区经营风险 152
五、开发建设风险 152
第三节 柳江县科技园创新发展研究 153
一、人才引进创新 153
二、科技研发创新 153
三、招商引资创新 154
四、服务发展创新 154
第四节 柳江县科技园发展前景分析 155
图表目录
图表 1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收入规模增长趋势图 12
图表 2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涉及产业 15
图表 3 柳江县农作物生产种植情况统计 22
图表 4 柳江县基础教育条件统计 29
图表 5 柳江县基础教育条件统计 29
图表 6 柳江县基础卫生条件统计 29
图表 7 柳江县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统计 33
图表 8 柳江县重点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经营情况统计 33
图表 9 柳江县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成本效益统计 34
图表 10 柳江县汽车产业集聚情况统计 34
图表 11 柳江县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统计 34
图表 12 柳江县重点机械制造企业经营情况统计 35
图表 13 柳江县机械制造产业成本效益统计 35
图表 14 柳江县汽车产业集聚情况统计 35
图表 15 柳江县食品饮料产业规模统计 36
图表 16 柳江县重点食品企业经营统计 36
图表 17 柳江县食品饮料产业成本效益统计 37
图表 18 柳江县食品饮料产业集聚情况统计 37
图表 19 柳江县制药产业规模统计 37
图表 20 柳江县制药业企业经营情况统计 38
图表 21 柳江县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成本效益统计 38
图表 22 柳江县工业园分布图 39
图表 23 拉堡机械工业片区布局图 40
图表 24 穿山工业片区食品医药产业园产业布局图 41
图表 24 河表工业片区农业机械制造产业园产业布局图 42
图表 25 柳江县主要工业园规划面积统计 43
图表 26 木材产品产业园区开发规划设计 70
图表 27 招商方案设计管理工作目标与工作事项 73
图表 28 广州高新民营科技园企业投资指南 83
图表 29 清华科技园企业孵化流程 93
图表 30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法规 108
图表 31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 117
图表 32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相关政策 120
图表 33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关政策 126
图表 34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关政策 129
图表 35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关政策 132
图表 36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关政策 136
图表 37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关政策 143
本报告所有内容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调查许可证:国统涉外证字第1454号。
本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出品,报告版权归中商产业研究院所有。本报告是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研究与统计成果,报告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内部使用。未获得中商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中商产业研究院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本报告目录与内容系中商产业研究院原创,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拒绝任何方式复制、转载。
在此,我们诚意向您推荐鉴别咨询公司实力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