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而准确地反映技术发展及技术交易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中商情报网推出本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相关行业协会、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对我国技术发展及技术交易业现状、技术发展及技术交易市场供需状况、技术发展及技术交易产业链现状、技术发展及技术交易重点企业状况等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着重对技术发展及技术交易市场发展动向作了详尽深入的分析,并根据行业的发展轨迹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与趋势作了审慎的判断,为技术发展及技术交易产业投资者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为企业了解技术发展及技术交易业、投资该领域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第一章 技术发展的社会实现 11
第一节 技术社会实现的意义 11
一、 技术推动社会发展 11
二、 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12
三、 进行技术改进再塑造 12
第二节 技术社会实现的经济向度 13
一、 经济实现是技术发展最重要的社会实现 13
二、 技术经济一体化特征 13
三、 技术创新的商业化应用 14
第三节 技术社会实现的哲学向度 18
一、 不同的层次的社会实现 18
二、 两种实现方式的矛盾及整合 19
第四节 当前中国技术社会实现的迫切问题 21
一、 科技成果转化难 21
二、 体制上寻求出路 23
三、 整合技术实现方式 27
第二章 中国技术市场规模分析 29
第一节 技术市场规模及变动
趋势 29
一、 2011年技术市场规模及发展状况 29
二、 2012年技术市场规模及发展状况 33
三、 2013年技术市场规模及发展状况 36
第二节 技术市场规模发展的原因分析 39
一、 需求拉动动因分析 39
二、 技术推动动因分析 44
第三节 技术市场的结构分析 49
一、 技术市场的主体结构 49
二、 技术市场的合约结构 51
第三章 中国技术市场合约履行情况分析 57
第一节 中国技术市场的合约履行情况 57
一、 技术合约履约率度量指标 57
二、 技术合约的履约率 57
第二节 技术合约履约率较低的原因 58
一、 信息的不确定性与非对称性 58
二、 合约履行中的道德风险 59
三、 技术交易的重复性与交易者的声誉 59
四、 技术合约具有关系性合约的特征 60
五、 技术合约的履行条件和机制的缺损 60
第四章 技术中介与技术成交效率 63
第一节 没有中介的技术交易行为分析 63
第二节 技术中介参与下的技术交易 66
一、 技术交易过程存在无效率障碍 72
二、 技术中介的作用 72
三、 技术中介并不能使搜寻努力外部性内部化 74
四、 技术中介对技术交易成交效率的影响是双向的 74
第三节 技术中介消除逆向选择的有效性分析 74
一、 没有中介人的市场福利 75
二、 中介
人参与下的市场福利 76
第五章 技术交易市场 80
第一节 技术市场的界定 80
一、 技术市场的概念界定 80
二、 技术市场的特点 80
三、 技术市场的分类 80
四、 技术市场的
贸易类型 82
第二节 技术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分析 84
一、 技术市场的产生 84
二、 技术市场形成的原因 84
三、 制度机制的影响 85
四、 信任机制和关系网络的发展 86
五、 企业管理机制的发展 86
第三节 技术市场的功能 86
一、 联结和转化的功能 86
二、 价值的实现功能 87
三、 技术的辐射功能 87
四、 催化功能 88
五、 间接的询节功能 88
第六章 技术交易中介 90
第一节 技术中介的概念与类型 90
一、 技术中介概述 90
二、 技术中介发展历程 91
三、 技术中介机构的类型 92
第二节 技术中介机构的主要运作模式 93
一、 孵化器的运作模式 93
二、 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运作模式 94
三、 技术市场的运作模式 95
四、 各种技术中介机构服务的特点 96
五、 国外科技中介机构概况 98
六、 国外技术中介的组织体系 98
七、 我国科技中介机构的经验借鉴 101
八、 交易效率赖于外生制度变量 102
九、 产权的易逝性 102
十、 产权价值与知识价值的可分离性 103
十一、 交易双方信息的非对称性 103
十二、 交易对象价值的非确定性 104
十三、 交易合约的不完全性 104
十四、 交易的双边垄断性 105
第七章 技术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 106
第一节 逆向选择问题的分析框架 106
第二节 技术市场逆向选择的成因 106
一、 技术的价值特性 106
二、 信息的不完全性 107
三、 交易双方的差距 107
四、 技术评估成本 108
第三节 逆向选择防范机制与有效性分析 108
一、 信号传递机制 108
二、 信号传递机制的有效性 110
三、 信息甄别机制 110
四、 信息甄别机制的有效性 111
五、 中介桥梁机制 111
第八章 技术发展的社会动力 112
第一节 社会需求推动技术的现实发展 112
一、 技术发展的社会需求推动 112
二、 技术发展的经济推动 113
三、 技术发展的政治推动 115
四、 技术发展的
文化推动 117
五、 不同推动的合力作用 118
第二节 社会需求的推动与有效地利用 118
一、 社会必须存在对技术的需求 118
二、 技术的发展必须有效地把握社会的需求 119
第三节 社会动力不足及其表现 122
一、 两种意义上的动力不足 122
二、 我国技术发展的动力不足问题 124
三、 解决动力不足问题的措施 127
第四节 技术交易的动力机制分析 131
一、 技术交易的制度动力因素 131
二、 技术交易的治理结构动因分析 132
三、 技术交易中介因素 132
四、 技术交易动力机制模型 133
五、 模型的实证支持 133
第九章 技术发展的社会制约 139
第一节 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制约 139
一、 社会性的自然条件制约 139
二、 经济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制约 141
第二节 技术发展的制度环境制约 143
一、 经济制度的制约 143
二、 组织形式的制约 144
第三节 技术发展的人文条件制约 147
一、 人文文化的制约 147
二、 参与者的制约 149
第四节 技术发展的综合制约 152
第五节 中国技术发展的不利性社会制约及其克服的途径 155
一、 技术发展的约束因素和出发点 155
二、 加快消除体制性障碍 156
三、 促进技术参与者的提升 158
四、 技术的综合制约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160
第十章 技术交易与交易成本 162
第一节 技术及技术交易 162
一、 技术 162
二、 技术交易 162
第一节 技术交易的类型 162
三、 一般划分方法 162
四、 国内常用的技术交易分类 164
第二节 技术交易的流程及其交易成本 165
一、 技术交易的流程 165
二、 流程各阶段的主要成本 165
第十一章 中国技术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167
第一节 来自于企业(技术购买方)的障碍 167
一、 技术战略短期化 167
二、 缺乏资金 167
三、 缺乏研发(R&D)能力 168
四、 缺乏与技术提供方的有效交流 169
第二节 来自于技术提供方的障碍 169
一、 研究人员的态度 169
二、 提供的技术不配套 169
三、 利益的分配问题 169
四、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170
第三节 市场运行方面的问题 170
一、 市场运行政策法规不完善 170
二、 技术中介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171
第十二章 技术发展的社会调节 174
第一节 社会对技术发展的调节 174
一、 技术的社会调节的特征 174
二、 社会调节对技术发展的积极意义 175
三、 正确的社会调节助推技术发展 177
第二节 社会调节的主要形式 178
一、 国
家政府的直接介入 178
二、 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 180
三、 科技、技术创新政策 182
四、 技术立法 184
第三节 力争社会调节对中国技术发展的积极效果 186
一、 社会调节中存在的问题 186
二、 建立新的社会调节机制 189
第四节 发展与完善技术市场的对策 193
一、 继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93
二、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扶持 194
三、 加强技术供需方的合作交流 195
四、 增强科研机构供给的动力 196
五、 创造更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197
六、 发展和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198
第十三章 技术发展的社会选择 202
第一节 选择与技术的社会形成 202
一、 选择是社会塑造的集合 202
二、 选择的复杂性 203
三、 选择与技术进化的机制 207
第二节 选择中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认同 209
一、 技术社会选择的基本原则 209
二、 克服社会对技术不认同的两种方式 211
三、 社会认同的历时性与复杂性 212
第三节 提高中国的技术社会选择能力 214
一、 正视选择的能力问题 214
二、 我国在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216
三、 提高对技术的社会选择水平 218
第十四章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换位思考 221
第一节 从技术决定论到技术的社会形成论 221
一、 马克思的技术社会观 221
二、 技术决定论及其困境 223
三、 从科学的社会研究到技术的社会研究 225
四、 SST的产生 227
第二节 SST视野中的技术 228
一、 由社会因素塑造 228
二、 SST的三种理论方法 231
三、 多方社会因素的作用 233
第三节 通过发展社会来发展中国的技术 234
一、 我国社会现状的影响 234
二、 优先发展技术的社会条件 235
三、 通过技术的社会条件发展带动 240
第十五章 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42
第一节 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辨证内涵 242
一、 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242
二、 技术与社会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43
三、 技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相互契合 245
第二节 协调发展的度量分析 248
一、 协调度 248
二、 强相关协调 249
三、 协调发展的两种演进方式 252
第三节 协调发展观对中国技术发展途径的启示 254
一、 中国的技术与社会协调状况 254
二、 不能只注意来自技术方面的问题 256
三、 通过人的努力达到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59
图表目录
图表 1 1996-2011年全国技术市场交易额成交状况 29
图表 2 1996-2011年全国技术交易平均成交额情况 30
图表 3 2001-201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31
图表 4 1996-2012年全国技术交易成交额情况 33
图表 5 1996-2012年全国技术交易平均成交额情况 34
图表 6 2001年-201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35
图表 7 2013年全国技术合同交易情况 36
图表 8 2013年副省级城市技术流向情况表 38
图表 9 技术市场发展(PJS)与经济增长(PGDP) 39
图表 10 经济增长(LNPGDP)的变化趋势 40
图表 11 技术市场成交额(LNPJS)的变化趋势 40
图表 12 LNPGDP和LNPJS的散点图 41
图表 13 ADF平稳性检验结果 41
图表 14 国内生产总值—阶差分变量的变化趋势 42
图表 15 技术市场成交额(LNPJS)的变化趋势 42
图表 16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42
图表 17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44
图表 18 技术市场发展(PJS)与技术创新(PR&D) 45
图表 19 研发投入(LNPRD)的变化趋势 46
图表 20 技术市场成交额(LNPJS)的变化趋势 46
图表 21 LNPRD和LNPJS的散点图 46
图表 22 ADF平稳性检验结果 47
图表 23 研发投入的—阶差分变量的变化趋势 47
图表 24 技术市场成交额(LNPJS)的变化趋势 48
图表 25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48
图表 26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49
图表 27 按卖方类型分各技术交易主体的交易金额 49
图表 28 按买方类型分各技术交易主体的交易金额 50
图表 29 2004-2012年每种技术交易方式的数量与比重 51
图表 30 2012年技术合同类别构成 52
图表 31 2012年技术市场知识产权类别构成 53
图表 32 2011-2012年全国技术交易领域对比 53
图表 33 2012年技术市场计划类别构成 54
图表 34 2010-2012年国家级科技计划各类技术项目成交额情况 55
图表 35 2010-2012年重大技术合同类型对比 55
图表 36 不同技术合约的履约率 57
图表 37 卖方搜寻强度随价格变化图 64
图表 38 买方搜寻强度随价格变化图 65
图表 39 技术交易双方可能的交易形式及支付 67
图表 40 非中介参与下的技术交易流程 76
图表 41 中介参与的技术交易流程 77
图表 42 技术市场产品类比及流通形式 83
图表 43 孵化器运行模式 94
图表 44 生产力促进中心运行模式 95
图表 45 技术市场运行模式 96
图表 46 各类技术中介机构服务功能比较 98
图表 48 申请人无差异曲线 109
图表 49 技术交易动力机制的RP-GS-IM模 133
图表 50 UTM调查结果1991-2000 135
图表 51 横向转移与纵向转移 163
图表 52 技术交易的基本流程 166
图表 53 1991-2000年研究机构与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情况 168
图表 54 1991-2000年申请授权的发明专利构成情况 168
图表 55 综合化技术中介主要职能构成 198
本报告所有内容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调查许可证:国统涉外证字第1454号。
本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出品,报告版权归中商产业研究院所有。本报告是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研究与统计成果,报告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内部使用。未获得中商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中商产业研究院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本报告目录与内容系中商产业研究院原创,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拒绝任何方式复制、转载。
在此,我们诚意向您推荐鉴别咨询公司实力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