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GDP增长一直保持在10%左右,2014年GDP增长率有望继续保持在10%左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经济金融形势稳健发展,资本市场发展进入新时期,国务院23号文件进一步贯彻落实,这些有利条件都将为保险业发展提供极为难得的发展环境和机遇。
随着行业的全面开放,外资寿险公司陆续进入国内市场。目前尚不能对国内几大巨头构成威胁,但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为了追赶老牌中资保险公司的全国性营销网络,外资保险(包括合资)公司在2014年将急速扩张其网络。这样的较劲,亦将在产品创新、服务升级、资金运用等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相形之下,2014年则是中资保险公司艰苦应战的关键年。对内要拓宽融资渠道备战上市,对外要迎接入世五年后外资保险经验与技术的挑战。
目前全国已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110家,兼业代理机构14.1万家,保险营销员155.8万人,2006年实现投资收益955.3亿元,为近3年最好水平。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4477.5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比重为79%。随着人口红利期到来、公共养老制度改革孕育着商业寿险发展的黄金期;股票市场走牛预期、投资渠道日渐放行又将为保险资产扩容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我国保险市场潜力进一步增大,保险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企业和居民家庭的财富日益增长,社会各界对财产保险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特别是随着汽车进入居民家庭的步伐逐步加快,作为产险的第一大险种,车险良好的发展前景无疑为产险的发展上了“保险”。人身险业务是我国保险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险意识的增强,购买商业性人身险的人员数量和数额都将大幅增长,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市场的前景都非常广阔。预计到2015年,全国保险业务收入将比2008年翻一番,突破1万亿元,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4%,保险密度(人均年保费收入)750元,考虑到市场主体增加、产品创新和政策突破等因素,保险业管理的总资产预计将达到10万亿元以上。
第一章
第一节 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1
一、我国国民经济综合状况 1
二、2007年外商
投资情况 2
三、2007年货币
金融和
证券情况 5
四、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6
第二节 2007年货币金融环境分析 8
一、货币供应量增长状况 8
二、金融机构存款增长分析 8
三、金融机构贷款增长分析 9
第三节 金融市场运行分析 10
一、
债券发行情况 10
二、拆借交易情况 11
三、回购交易情况 11
四、现券交易情况 12
五、股票交易情况 12
第四节 城镇居民收入状况分析 13
一、2007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状况分析 13
二、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14
三、城乡居民收入的比较 14
四、城镇居民收入来源构成分析 15
五、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 16
六、城镇居民增长特点分析 17
第五节 保险业监管政策变化分析 18
第六节 保险业的资金运用分析 22
一、2006年投资收益分析 22
二、2007年理性投资分析 23
三、2007年保险资产管理分析 24
第二部分 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第二章 2007年世界保险行业总体概况 27
第一节 2007年全球保险业发展状况及
趋势 27
一、国际保险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7
二、世界保险业发展的四大趋势 30
三、国际保险业并购浪潮分析 30
第二节 寿险业务发展状况分析 31
一、国际寿险业资产管理发展趋势 31
二、我国寿险现状分析 34
三、国际寿险业资产管理的借鉴意义 39
第三节 非寿险业务状况分析 41
一、2006年我国非寿险业务回顾 41
二、2007年我国非寿险业务的分析 46
第四节 保险业盈利状况变化 48
第五节 发展中国家保险的分析 49
一、发展中国家保险市场的现状 49
二、发展中国家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52
第三章 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概述 54
第一节 我国保险业总体运营情况 54
一、2006年我国保险业的回顾 54
二、2006年保险业经营数据 57
三、2007年保险业经营数据 62
第二节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63
一、我国保费收入高速增长 63
二、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增长状况 65
三、我国保险业增速减缓的因素分析 67
四、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的对策 68
第三节 中国保险业经济指标分析 69
一、2007年我国保险业赢利模式分析 69
二、中国保险业成长性分析 70
三、2007年我国保险业的提升空间分析 72
四、进入壁垒/退出机制分析 73
五、中国保险业风险性的分析 75
六、2006年中国竞争激烈程度分析 79
七、2007年保险业几大关注点分析 81
第四节 保险关联
产业分析 88
一、银保合作 88
二、我国银行进入保险业的优势分析 94
三、保险资金入市的影响 97
四、保险资金拓展运用与金融市场发展 103
五、保险业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 108
六、寻求保险业与网络业的结合 117
第三部分 细分市场发展分析
第四章 按保险标的不同细分保险市场的分析 123
第一节 2007年财产保险市场分析 123
一、2007年第一季度财险公司保费收入状况 123
二、机动车辆保险市场分析 124
三、民营企业财产险市场分析 129
四、
农业险市场分析 134
五、
工程险市场分析 141
第二节 人身保险市场分析 147
一、2007年商业
健康险发展方向分析 147
二、2007意外伤害保险市场分析 152
第五章 按其他方式细分市场的分析 160
第一节 按保险保障范围不同细分市场 160
一、财产损失保险 160
二、信用保证保险 160
三、责任保险 165
第二节 按保险政策不同细分市场 171
一、社会保险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171
二、商业保险 181
三、法定强制保险-交强险 186
四、
体育保险 192
第三节 按业务承保方式不同细分保险市场 200
一、再保险 200
二、重复保险 208
第六章 部分省(市)不同保险市场分析 214
第一节
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市场分析 214
一、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回顾 214
二、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评价 217
三、北京基本医疗保险展望 219
第二节
上海市农业保险市场分析 221
一、2006年上海市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221
二、上海农业保险发展状况 221
三、上海农业保险的实践评价 223
四、上海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保障分析 224
五、上海农业保险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225
六、上海农业保险试点的借鉴意义 227
第三节 深圳市健康保险市场分析 229
一、深圳健康保险市场的环境分析 229
二、深圳健康保险市场状况 231
三、深圳健康保险市场的特征 232
第四节 江、浙两省保险市场发展比较 233
一、保险规模的衡量指标和影响因素 234
二、江、浙两省保险业发展分析 234
三、模型结果比较分析 237
四、做大做强
江苏保险业的对策 238
第五节 广东省财险市场分析 240
一、广东省产险市场发展特点 240
二、广东省产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247
三、2006年广东省财险市场发展状况 249
第六节
山东省农业保险市场分析 250
一、山东省农业保险发展状况 250
二、山东省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分析 250
三、山东农业保险的有利条件和基本思路 253
第七章 部分成长性省市分析 256
第一节 2006年
河北省保险市场分析 256
一、河北保险业发展进入新时期 256
二、保险业务快速健康发展 256
三、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 257
四、保险监管得到加强和改善 258
五、诚信建设得到加强 259
第二节
湖南省保险市场分析 259
一、湖南省人身保险市场发展基本情况 259
二、当前发展县域人身保险遇到的问题 261
三、因地制宜人身保险市场的发展 262
第三节
吉林省保险市场分析 264
一、县域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264
二、特色经济为县域保险提供宝贵资源 267
三、加快县域保险发展的建议 268
第四节 西部地区保险市场分析 269
一、西部保险市场的现状概览 269
二、影响西部保险市场发展的因素 270
三、西部保险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272
第四部分 行业消费需求分析
第八章 保险终端消费者分析 277
第一节 消费者投保安排分析 277
第二节 消费者心理分析 277
一、保险消费心理分析 277
二、影响保险消费心理的因素分析 280
第三节 不同阶层保险消费者调查与分析 283
一、消费者的经济、社会、政治地位分析 283
二、保险消费观念和需求特征分析 286
第四节 农村保险需求调查与分析 291
一、农村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 291
二、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的开拓 298
三、农业社会养老保险的分析 303
四、韩国农业保险分析 311
第九章 2007-2010年保险需求
第一节 影响我国保险需求的因素 319
一、决定保险的有效需求因素分析 319
二、国民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变化分析 319
三、社会
文化、法律环境及消费者理性分析 319
四、社会保障制度对人身险影响分析 320
五、保险产品的价值与价值影响 322
六、人口结构对保险业的影响 325
第二节 2008年奥运会带给保险业的历史机遇 328
一、奥运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28
二、奥运经济效应带来的保险需求 330
三、对2010年保险的预测 330
第三节 2007年我国人身险市场展望 332
一、人身险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332
二、资金投资渠道将进一步放开 333
三、保险公司并购重组将不断涌现 333
四、外资公司将加快市场战略布局 333
五、企业年金市场将进一步升温 333
六、农村保险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334
七、保险公司后台系统资源整合将成为利器 334
八、保险监管进一步加强 334
第五部分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十章 2007年保险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335
第一节 保险市场竞争格局演变特点及趋势分析 335
一、总体竞争格局 335
二、产品竞争格局 337
三、中外资保险公司竞争格局 338
四、地域竞争 339
五、我国保险业竞争格局的发展趋势 341
第二节 保险行业产业结构分析 342
一、保险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342
二、保险细分市场企业排名状况 344
三、重点城市的市场分布状况 345
四、中国的外资寿险公司在我国的发展策略 346
第三节 保险业企业信息化分析 349
一、“十一五”保险业信息化重点规划分析 349
二、保险企业信息化安全与管理分析 351
三、真正保险企业信息化所需解决问题 352
第四节 我国保险业对国际竞争的策略分析 354
第十一章 国内主要保险机构介绍 356
第一节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356
一、公司简介 356
二、发展战略 357
三、竞争优势 358
四、经营状况 360
第二节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60
一、公司简介 360
二、2007年经营状况 364
第三节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67
一、公司简介 367
二、最新动态 368
第四节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368
一、公司简介 368
二、公司动态 369
第五节 新华人寿保险公司 369
一、公司简介 369
二、2006年经营状况 370
第六节 国民人寿保险公司 370
一、公司简介 370
二、最新动态 371
第七节 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372
一、公司简介 372
二、公司经营状况 372
第八节 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374
一、公司简介 374
二、经营状况 376
三、最新动态 376
第九节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 377
一、公司简介 377
二、经营状况 379
第十节 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379
第十一节 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 380
第十二节 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381
第十三节 美国国际集团 382
一、美国国际集团简介 382
二、AIG在中国 383
三、美联集团在中国发展历程 386
第十四节 其它部分外资保险公司介绍 389
一、新安东京海上产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389
二、丰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 389
三、中国-皇家太阳联合保险公司 389
四、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集团 390
五、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390
六、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391
七、安联集团 392
八、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393
九、中银保险有限公司 394
十、海康保险 395
十一、恒安标准人寿有限公司 396
十二、中航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397
第六部分 发展趋势与思考
第十二章 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399
第一节 国际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399
一、保险业发展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分析 399
二、保险业中占垄断地位国家的分析 400
三、寿险保费收入与非寿险保费收入分析 401
四、各国保险密度变化趋势 401
五、国际寿险业保险深度与非寿险保险深度发展趋势 402
六、保险产品结构变化与投资连结产品创新 402
七、非寿险公司边际偿付能力 403
八、国际保险业格局发展分析 403
第二节 中国保险行业未来走势 404
一、网络保险 404
二、保险商业智能化 406
三、机构并购 407
四、保险市场结构合理化、多元化 408
第十三章 关于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思考 411
第一节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411
一、保险业关键指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11
二、保险业发展不平衡 415
三、保险业偿付能力需要增强 418
第二节 关于我国保险业优势的分析 419
第三节 关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展望 420
一、宏观经济形势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420
二、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420
三、进一步加强改善监管 421
四、优化保险市场结构 421
五、改善公司经营效益 421
六、增强行业发展的适应能力 422
本报告所有内容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调查许可证:国统涉外证字第1454号。
本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出品,报告版权归中商产业研究院所有。本报告是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研究与统计成果,报告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内部使用。未获得中商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中商产业研究院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本报告目录与内容系中商产业研究院原创,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拒绝任何方式复制、转载。
在此,我们诚意向您推荐鉴别咨询公司实力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