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邮政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2022-03-28 17:43

中商情报网讯: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是服务生产、促进消费、畅通循环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邮政体系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和社会组织系统之一,促进浙江省邮政业高质量发展,对增进民生福祉、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浙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浙江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十三五”时期,浙江省邮政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发展规模、服务能力、创新能力、服务水平、竞争实力等五个方面实现新跨越。2020年,全省邮政业务总量超过4000亿元,快递业务量接近180亿件,稳居全国第二。服务网络全面覆盖,建制村直接通邮率和快递服务通达率均达100%,国际网络通达范围扩大。科技研发生态体系基本形成,浙江省国邮快递物流科学研究院成立,重点企业相继在浙江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全省主要分拣中心基本实现自动化。邮政普遍服务满意度和快递服务满意度稳步提升,时限准时率稳居全国前列。绿色安全水平全面提升,重点企业电子面单使用率超过98%。治理能力显著提升,11个市实现邮政业安全中心全覆盖,县级邮政监管机构达到47个。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支撑网络零售额1.7万亿元,支撑制造业产值2900亿元,支撑农产品销售600亿元,在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显现。与浙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邮政业发展还存在普遍服务需求下降、城乡发展不平衡、服务生产和服务消费不平衡、治理效能提升和国际寄递通道畅通还有较大在改善空间等问题。

“十四五”时期,浙江省邮政业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机遇远大于挑战,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深入实施,将带来诸多政策利好、投资利好、项目利好,为浙江省邮政业高质量发展赋予全新优势、创造更为有利条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将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邮政业更好服务全产业链和赋能社会经济发展。新一轮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纵深推进、高标准建设浙江自贸区等,将有助于畅通国际寄递通道,打造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和竞争新优势。“一湾引领、两翼提升、四极辐射、全域美丽”协调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将有助于各片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充分释放浙江邮政业发展巨大潜能。

为加快邮政强省建设,根据《邮政强国建设行动纲要》《“十四五”邮政业发展规划》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结合浙江省邮政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其中,发展目标及空间布局展望至2035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省和邮政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邮政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进村进厂出海”工程实施为抓手,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网络空间布局、激发要素资源活力、拓展服务领域链条、健全发展生态体系、深化产业联动融合、全面提升治理效能,率先建设邮政强省,强化浙江“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为邮政强国建设提供浙江方案。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推广互联网、5G、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加强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激发行业创新活力。强化自主创新,推动跨界融合。

坚持普惠共享。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宗旨,提升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快递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城乡区域间协调发展,提升邮政业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融合协同。以现有设施整合提升和增量设施补短板并行,整合相关要素资源,重点提高现有要素资源集约利用水平。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需求变化,促进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协同布局和产业融合。

坚持安全绿色。强化安全生产红线和底线意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夯实安全基础。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广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促进绿色低碳、集约共享和循环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安全和发展关系,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发展目标

按照“服务全领域、激活全要素,打造双高地、畅通双循环”发展思路,到2035年,率先全面建成邮政强省,农村寄递物流网高效运转,寄递服务实现均等化;建成工业互联寄递服务网,“快递进厂”引领浙江智造;重点寄递企业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国际寄递骨干网通达全球;快递经济区成效显著,产业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到2025年,浙江省邮政业在市场规模、服务网络、服务能力、服务质效、竞争实力、价值贡献等方面实现新跃升,在浙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更加突出,在邮政强国建设中引领和示范作用充分体现。

1.市场规模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浙江省邮政行业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快递业务收入超过1750亿元,快递业务量超过300亿件,市场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2.服务网络呈现新格局。深度融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枢纽一体化布局及运作能力提升。遍及城乡联通全球的寄递网络基本形成,形成日峰值超2亿件的处理能力。邮政普遍服务网络稳定运行。快递进村实现全覆盖,末端网络更加稳固。国际寄递网络通达主要经济体,有力支撑产品和产业走出去。

3.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与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产业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快递入园基本覆盖,具备端到端的现代供应链能力。农村寄递能力显著提升,冷链寄递设施功能完善,城市服务标准化和稳定性明显改善。国际航空寄递枢纽高效运转,跨境航空、铁路、海运能力显著提升。

4.服务质效达到新高度。农村地区投递频次和深度持续提升,邮政普遍服务和快递服务满意度居全国前列。省内城市间、与长三角重点城市间快递基本实现次日达,与国内重点城市间基本实现隔日达。邮政业绿色安全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5.竞争实力实现新跃升。培育1—2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快递品牌,吸引4家以上快递物流企业将全国总部或功能总部落户浙江,形成多个年业务量超10亿件或年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邮政快递品牌,建成一批技术研发应用中心及孵化基地,在全国影响力显著增强。

6.快递经济取得新突破。打造快递物流全球采购中心、展示中心和结算中心,依托浙江快递物流优势,带动快递物流设施装备、运输工具、包装材料等上游产业集聚,打造成快递经济示范区和先行区。

表1“十四五”浙江省邮政业发展规划发展指标

指标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长[累计]
邮政业务收入(亿元) 1267.2 2000 9.6%
快递业务量(亿件) 179.5 300 10.8%
快递业务收入(亿元) 1070.6 1750 10.3%
农村快递服务通达率(%) 95 99.9 [4.9]
支撑网络零售额(亿元) 17600 27000 [9400]
支撑跨境电商交易额(亿元) 1000 2000 [1000]
直接服务制造业产值(亿元) 2900 5000 [2100]
支撑农产品销售额(亿元) 600 1000 [400]
电商不再二次包装率(%) 80 99 [19]
省内快递48小时准时率(%) 70 85 [15]
100亿元以上品牌数量(个) 5 7 [2]
直接吸纳就业人数(万人) 30 40 [10]
注:[]内为累计数

二、空间布局

结合浙江省综合交通、产业需求、流量流向等因素,以国家级、省级寄递物流中心城市为主体,重点突出浙江省在长三角区域邮政业枢纽地位,强化枢纽和通道建设,合理布局全省寄递网络。规划形成“12346”即“一湾两带三级四区六核”立体化的空间结构。

“一湾”:杭州湾大湾区千亿级邮政快递产业集聚群。围绕杭州湾大湾区,以服务支撑杭州、宁波和嘉兴大都市区高品质消费需求为核心,沿湾布置高能级寄递产业平台,吸引一批寄递领军企业总部或区域性总部落户,打通与国内主要城市便捷通道,建立覆盖全球的寄递物流网络,引领长三角寄递物流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寄递增长极。以邮政快递设施设备集聚为基础,吸引带动相关要素、资源和功能沿大湾区集聚,带动关联产业协同布局和集聚发展,在全国率先打造支撑万亿产值的“快递经济区”。

“两带”:嘉杭金义寄递物流辐射带、绍甬台温寄递物流辐射带。以沪杭+杭金衢通道为主轴,以杭州、嘉兴、金华(义乌)三大枢纽为支点,带动沿线寄递物流产业集群,辐射长三角、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依托杭甬+甬台温沿线大通道布局,串联绍兴、宁波、温台三地和甬台温沿海产业带,推动沿海、沿湾寄递产业高密度集聚,辐射联通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经济区。

“三级”:是指由国家快递物流园区、省级快递物流分拨园区和市级快递物流分拨园区构成的三级快递分拨体系,是支撑全省物流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节点。其中国家级快递园区设于杭州、义乌、宁波、嘉兴,主要依托航空快递;省级快递分拨园区设于温州、台州,主要依托公路、铁路;市级快递园区设于其它设区市,主要依托公路。

“四区”:为杭州-嘉兴、宁波-舟山、金华-义乌以及温州-台州四个寄递物流集聚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寄递物流参与全球竞争的国际门户地区,是带动全省邮政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全省加快寄递服务体系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重点地区。

“六核”:为台州、绍兴、湖州、衢州、舟山、丽水等市级寄递分拨中心,连同周边城镇形成城乡寄递网络发展片区,以促使省域寄递服务空间多极化、多样化、均衡化、网络化发展。

“立体化”:指以航空、公路、铁路和海港为主的立体物流网为基础,以“AI+5G+IOT”为主的信息网为支撑,以多级寄递物流基地为纽带,形成串联“一湾、四区、六核”的开放化、网络化、共享化、服务均等化的寄递物流发展格局。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1.加强枢纽建设。结合空间布局思路和特色产业布局一批邮政快递枢纽,打造电商快递集聚区、现代供应链应用集聚区、展销快递集聚区、跨境快递集聚区等,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撑与关联产业集聚发展。推动邮政快递核心枢纽与综合交通枢纽、应急储备基础设施一体规划建设。在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嘉兴等布局建设国家级快递物流园区,在台州、绍兴、湖州、衢州、舟山、丽水等布局建设省级快递物流集聚区。各地同时布局建设一批快递物流集散中心,形成以快递物流园区为主,快递集散中心为辅的快递分拣体系。集约共享推动县级节点建设,鼓励快递企业依托县级货运站场、物流配送(集散)中心等合作建设县级快递处理中心,畅通快递转运体系。支持邮政设施向快递企业开放,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在宁波、舟山等海产品丰富的地区布局冷链快递物流基础设施,合理规划冷藏库、冷冻库等设施布局,推动建设一批现代化农产品冷链快递物流集散中心。

专栏1嘉兴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工程由枢纽区、综合物流区、机务维修区和综合办公区等功能区域组成。枢纽工程计划总投资66亿元,远期总投资122亿元。近期规划货运机位50个,远期规划货运机位94个。
专栏2枢纽建设工程在杭州、宁波、嘉兴、金华(义乌)、温州等地新建改建15个以上处理中心,新建10个以上电商快递产业园区、智能仓储中心、临空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计划投资金额超过600亿元。

2.完善末端网络。加强城市网点的标准化改造,推动将末端网点、智能快件箱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范畴。推动建设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城镇居民住宅区时,按标准建设快递公共投递站,配套设置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等自助服务设备,实现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小区基本覆盖,有条件的小区推广冷链智能自提柜。整合邮政、快递、城市配送、商贸流通及相关政务商务资源,以快件共同投递为基础,推进共同配送中心和共同配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公共投递站,提升快递末端服务能力。

3.促进交邮融合。推进邮政快递“上车、上船、上飞机”工程,支持在大型车站、码头、机场等新建交通枢纽配套建设邮件快件绿色通道和接驳场所,构建公、铁、水、航衔接畅通的邮政快递运输结构。推动优化各机场的货运功能和空间布局,整合优化存量空港物流设施,加快推进萧山机场东区货站、圆通机场等项目建设。推进航空邮快件“绿色通道”建设,支持寄递企业增开至主要经济区域的全货机航线和包机航线,提升航空货运能力。发展无人机、无人车运输邮快件,支持有条件的乡村、海岛布局建设无人机起降场地。做大铁路运输规模,发展多种形式的高铁快递,支持电商快递班列发展,推进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输邮件快件。建立健全邮政快递运输保障机制,推动农村邮政投递车辆摩改汽。鼓励农村物流车辆、农村客运班车搭载邮快件,推广甩挂运输、共同投递、统一配送等集约模式,在邮快件运输、投递等环节试行标准化容器甩挂等作业模式。探索快递机动车专用号段等管理模式,在城区通行停靠给予便利。

(二)实施“两进一出”,提升发展质效

4.全面实施快递“进村”。引导快递企业间通过资本合作,实现聚合发展、整合进村。引导快递企业和邮政企业开展快递进村项目合作。支持供销社、电商平台及其他收投平台企业建设独立收投平台,发展共同配送。提升农村服务水平,提高农村投递的广度和深度,研究制定相关服务标准,强化条件保障。鼓励企业深度嵌入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环节,支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快递企业在海产品产地和部分田头市场建设预冷、保鲜等初加工冷链设施,建立覆盖全程的冷链快递物流体系。支持快递企业发展“一县一品”“一镇一品”农特产品进城项目,培育浙江名牌农产品。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引导快递服务嵌入订单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实现农产品快递物流全程追溯。支持农村就业创业,引导寄递企业提供营运体系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专栏3快递“进村”工程利用邮政网点、村邮站、快递网点、交通场站、供销社、商贸平台等资源,扩大农村快递服务覆盖范围,提升农村快递服务广度和深度。到2025年,建成村级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站点5000个以上,实现村村通快递。

5.分类实施快递“进厂”。结合浙江制造块状经济,开展先行先试,在宁波、温州等地开展试点示范,分行业、分环节归纳有效适用场景,编制“进厂”案例库和技术指引。实施快递入园行动,推进寄递企业入驻各类工业园区、制造集聚区。推动协同布局,鼓励各类新建和改扩建制造园区、小微产业园配套建设快递功能区,支持大型处理中心、智能仓储和制造集聚区同步规划建设。鼓励引导浙江寄递企业与制造企业战略合作,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采购、生产、流通等上下游环节信息实时采集、互联共享,提高生产制造和快递的一体化运作水平。吸引高端制造业依托快递网络开展集成制造、分销配送、售后维修等业务,发展柔性智造和定制化生产,打造制造业“移动仓库”。引导快递企业做强优势制造业集群供应链服务,拓展服务数字安防、汽车、现代纺织服装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供应链能力,服务浙江优势产业。聚焦快速周转型需求,利用云仓网络和末端网络,提供前置仓、库存优化和智能分仓服务,鼓励发展“工厂+电商+寄递”模式。聚焦时间敏感型制造业需求,引导寄递企业加强响应型的敏捷供应链能力建设。聚焦温度敏感型制造业需求,引导寄递企业重点加强冷链能力,提供温控供应链服务。聚焦服务精准型制造业需求,引导寄递企业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和区域性供应链服务产品。支持制造企业联合寄递企业研发智能立体仓库,实施流程再造和产业链提升,提升运行效能。

专栏4快递“进厂”工程持续拓展快递服务制造业范围,重点在宁波、金华(义乌)等区域推进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到2025年,实现快递进园全覆盖,培育10个示范园区、20个示范产业、50个示范项目,形成1000家以上协作企业。

6.分步实施快递“出海”。打造与跨境电商发展相适应的“公、海、铁、空”立体式国际寄递通道,支持“浙江货浙江走”。加快构建国际快递智能骨干网络,推进国际邮件互换局和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全省布局,推进杭州机场国际邮件交换站功能落地,提升国际邮快件集散能力。鼓励骨干快递企业以杭州、宁波、义乌为节点,紧密衔接北上广,利用现有企业境外仓储、分拨、园区等资源合作组建国际分拨网。扩大义乌中欧班列运邮快件规模,打造跨境寄递集散中心。支持以国际多式联运一单制为目标,以杭州和嘉兴等空公铁联运枢纽、宁波舟山港等铁公水联运枢纽、金华华东联运新城浙中多式联运枢纽、义乌陆港枢纽为支撑,构建联通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干线运输网。鼓励快递企业在浙江省建设集货仓,发展集拼和中转业务,做大市场规模。引导寄递企业及电商平台整合境内外清关资源打造全球关务网,提升“一站式”通关效率。支持企业通过自营、加盟、合作、合资、合并等多元方式在重点区域建立境外本地网络,推动引导浙商快递企业抱团出海。支持快递物流企业以资本运作、战略合作等方式,建立与跨境电商企业的紧密利益共同体,强化境外资源共享,携手开辟海外市场。支持快递物流企业与浙江智造加强国际发展战略对接,共享全球网络资源。

专栏5快递“出海”工程强化境内与境外航空枢纽的合作和业务联系,拓展中转集拼业务,提升全球转运效率。聚焦重点目标国家,加强境外业务总部、经营网点、海外仓等基础建设。到2025年,在杭州、嘉兴、宁波等地培育若干专业性航空快递枢纽。

(三)提升邮政服务水平,提高用户体验

7.提升普遍服务水平。鼓励邮政企业适应农村电商发展需要,发展包裹寄递业务,做大市场规模。加强邮政局所信息化改造,推动邮件动态跟踪管理,方便用户实时查询和动态跟踪,提高用户消费体验。引导邮政企业优化组织作业流程,提高投递频次,全面提升邮件全程时限。加强报刊发行,提高党报党刊当日见报率。加强农村邮政普遍服务质量监测,引导企业改善服务。引导邮政企业农村服务网络向社会开放,提高设施设备利用效率。创新普遍服务提供方式,因地制宜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新方式。

8.推动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地区邮政网点健全、配送网络通达的优势,积极拓展邮政乡镇网点、村邮站的服务功能,以互利互惠为原则,提供邮件快件收投、信息收集发布、电商及农产品代销代购、普惠金融、便民缴费等服务,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引导邮政企业承接政务类服务项目,依托邮政网点参与地方政府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拓展警邮、税邮、政邮等合作,提供制证寄证、辅助审批、征缴代发等一体化服务,扩大政务类便民邮政网点的覆盖面。支持寄递企业统筹当地商贸、供销、电商等货源的基础上,结合邮政快递对配送线路、频次和时效的要求,合理规划运输网络,开展“定时、定点、定线”的运输和投递服务,利用沿途取送、循环配送等模式提供共同配送服务。

9.加强标准化建设。落实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快递服务标准等相关标准,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测,定时通报监测结果,引导和规范企业业务操作,引导公众预期。引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农村收费问题、服务质量问题等进行重点监管,切实维护农村寄递用户合法权益。开展标准化示范企业、示范营业窗口创建工作,推进标准化网点(门店)建设,改善行业服务形象。加强对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安全设备配备规范等强制性标准的实施管理,组织等级考核,强化动态监督、分类监管。

(四)健全发展生态体系,激发市场活力

10.发展总部经济。引导重点快递物流企业、现代供应链企业、冷链企业、快运企业在杭州湾地区设立全国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总部和分拨中心等,加强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支持其发展总部经济,形成总部集群。支持快递企业拓展总部服务功能,依托快递服务网络叠加智能仓储、供应链管理、大数据服务中心等相关产业配套功能,加强技术研发应用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提升总部产业服务能力。引导寄递企业沿“两带”布局总部、节点和网点等基础设施,优化路由网络。

11.培育骨干寄递企业。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协会桥梁作用,鼓励快递物流企业通过收购、控股、交叉持股等形式进入冷链、快运、供应链领域,快速提升服务制造业的能力。引导快递企业与制造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导制造业将物流服务整体外包给快递物流企业。支持寄递企业与电商平台开展资本合作,在全球配置运能、货代、报关、仓储、金融等资源,打造1-2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快递物流骨干企业。

12.打造快递经济区。优化邮政快递设施空间布局,促进设施和功能空间集聚,畅通寄递大通道。依托快递园区、交通枢纽、生产基地、批发市场、仓储中心等快递物流资源,开展航空货运、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和仓储等资源交易,建设要素资源交易平台。做大快递物流装备物资集采平台,打造全国快递要素资源集散中心,吸引要素和资源集聚。引导快递物流技术研发企业在杭州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引导重点快递企业在杭州设立采购中心,培育快递物流配套产业。充分发挥快递物流网络辐射广、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打造一批以智慧快递物流为中心的产业园区,吸引高端制造业依托快递物流网络开展集成制造和分销配送,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产业链、服务链、价值链。发挥快递物流集聚发展和辐射带动作用,推进现代农业、高端制造业、跨境电商等产业融合发展和协同布局,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大聚集、大流通、大交易的快递经济。

专栏6快递经济示范区建设工程在杭州桐庐县按照“一核、两翼、多点”的产业发展布局,打造快递经济示范区。“一核”是指快递科技小镇,主要布局总部经济、行业研究、产品研发、核心制造、快递金融、交易结算、会议会展、文化交流合作等快递业领域项目。“两翼”指桐庐快递物流产业园和富春江装备制造产业园。桐庐快递物流产业园重点落户快递特色产业生态圈项目如快运、冷链以及工业机器人、AGV机器人、智能云仓等生产研发制造项目。富春江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打造装备制造产业园区,重点落户智能分拣设备、自动化立体库、新能源物流车等方向生产制造项目。“多点”是在江南、凤川、城南、横村、钟山等乡镇(街道)布局快递特色产业小镇。到2025年,重点建设国邮快递物流科学研究院,引导快递企业布局高端产品研发中心,建设新技术、新业态的试验基地,打造快递物流业的科创中心。规划建设快递科技小镇,做好高端装备研发制造的集聚,打造全球快递物流产业高地。推动快递物流业集中采购交易,提供信息发布、交易撮合、集中议价与采购等服务,建设中国快递物流装备物资集中采购交易中心。成立快递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建设快递物流行业融资创投中心。办好以中国(杭州)国际快递业大会,打造快递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打造快递物流行业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交流平台。全面服务加盟网点,建设快递物流行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13.健全要素市场。开展公共仓储、自动分拣设备、运输车辆及设施设备租赁交易,提高要素资源利用效率。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交易机制,激发要素活力。推动建设邮政业科技应用推广公共平台,完善邮政业科技和标准闭环管理制度。健全邮政业各类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制度。鼓励引导各类资本支持邮政业发展,支持探索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模式,发展“快递物流+金融”业务。鼓励发展运输、仓储、货代、报关报检、数据处理等快递各环节的配套服务产业,支持发展信息沟通、供求对接、运输优化等运输服务和设计运营、租赁投资等仓储服务,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快递物流保险、融资租赁等相关金融保险等服务。提升中国(杭州)国际快递大会影响力,打造国际寄递要素交流平台,提高浙江省快递行业在全球快递行业发展的地位。

(五)加快行业创新发展,建设智慧邮政

14.加快技术创新。加强寄递物流领域关键共性、前沿引领、现代工程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广,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研发应用体系。加快推广应用自动化分拣设备、机械化装卸设备,推进信息系统升级,实现装备自动化、专业化和信息协同化、服务智能化。支持寄递企业联合高科技企业对接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组建技术中心,研发智慧供应链新技术,提升供应链智慧化水平。推动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推动前沿技术在邮政快递领域应用。加快浙江省国邮快递物流科学研究院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行业技术研发中心。支持寄递企业申报国家、行业和地方科技奖励、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等。

15.推动业态模式创新。支持寄递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开展资源整合和战略合作,丰富运作场景和作业模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挖掘行业数据潜力,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鼓励寄递企业紧跟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和消费升级发展趋势,提供更为便捷、精细、高效的寄递服务和增值服务。鼓励针对寄递环节创新业态和模式,推动服务供给的动态延展,重点发展快运业务、冷链业务、云仓、即时配送业务、逆向物流等新业务。鼓励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冷链物流新模式,鼓励和支持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夜间配送、定制配送等先进组织方式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全程无接触投递模式。

(六)推广绿色技术产品,促进绿色发展

16.推广绿色包装。结合浙江各地寄递产品情况,支持包装生产企业研发符合农产品特点的绿色包装,推广应用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新产品新材料,推动绿色快递包装认证结果采信。鼓励对快递包裹使用环保胶带,减少封装胶带使用量。淘汰重金属和特定物质超标的包装物料,着力减轻环境负担。大力推广循环中转袋(箱)、循环快递盒、环保袋、环保填充物等物料设备,推行减量化、复用化的包装产品。鼓励寄递企业与制造企业共同开发绿色寄递物流体系,提升供应链绿色化水平。

17.推动节能减排。探索行业碳排放监测机制。推广甩挂运输、共同运输等运输方式,提高新能源车的使用比例,推广无人投递技术。推动建设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分拨中心和绿色网点,实现土地、能源、水的节约利用。引导寄递企业合理布局服务网络,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优化路由。加大智能分拣设备、智能投递设施等推广应用力度,不断提升生产作业的机械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在丽水等地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以试点示范为引领,提升全省绿色发展水平。

专栏7绿色发展示范工程推动在杭州设立绿色包装检测中心,建设1—2个邮政快递绿色包装研发生产基地,在丽水、嘉兴等地开展绿色包装应用试点,参与社会化的保障回收体系建设。

(七)加强行业安全监管,提升治理效能

18.加强安全监管。提升安全监管智能化水平,督促企业加大技术和人员投入,推动“三项制度”全面落地。持续强化重大活动、重点时期寄递渠道安全保障,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建立邮政快递产业安全的风险研判、防范化解、调查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量,创新监管模式,完善监管工具。推动安全管理网格化、综合治理属地化,加强与国安、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合作,推动信息互换、执法互助、监管互认,实行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执法。试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机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保障数据安全。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参与地方应急演练,加强应急处置物资装备和队伍建设。

19.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健全邮政管理支撑体系,加强邮政业安全中心能力建设,强化资源条件保障,做到有人员、有编制、有经费、有场地,确保有与安全管理责任相适应的履职条件。强化属地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管责任,在业务集中、情况特殊的重点县(市、区)组建县级邮政管理机构,完善县以下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加强智能安检和高速安检设备使用,提高安检信息化水平,切实加强寄递渠道安全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行业运行情况分析与预警预判,定向施策、精准发力,为管理部门宏观决策、监督管理、公共服务提供支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

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浙江省邮政业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的各级组织在推进行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实现规划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健全邮政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共管机制,推进快递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关爱快递小哥,弘扬“小蜜蜂”精神。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岗位建功和文明创建活动。

(二)加强规划实施

省邮政管理局负责落实省邮政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省级以下邮政管理机构负责落实本地区邮政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强与地方综合交通运输、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物流园区等专项规划衔接,将发展邮政业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合理安排邮政快递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重点抓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落地实施,建立健全规划落实推进机制、规划任务与年度工作任务衔接的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及时把握邮政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系统提出应对措施,保障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三)加强政策协同

落实支持邮政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交通运输领域中央与地方、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推动建立以县级公共财政为主、省市支持为辅的邮政业发展资金保障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把邮政、快递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综合交通建设投融资政策体系,研究设立浙江省快递投资发展基金。推动地方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利用有效载体和多种渠道整合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资源,用于邮政业用途。研究利用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建设物流设施或提供邮政服务的支持政策。

(四)强化人才支撑

吸引重点人才,对接浙江省现有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将供应链、国际人才和技术人才纳入省重点人才引进目录,对于目录之外的紧缺技能岗位核心业务骨干,由代表性企业自主评定和推荐后,纳入引进范围。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利用浙江省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资源,大力加强国际物流和供应链学科门类和培训体系建设,形成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社会培训有机结合的多元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制定职工培训计划、聚焦新产业、新技能要求,开展适应岗位需求和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

报告库会员(¥)199/年起售

海量行业报告和相关实用干货寂集锦
开通报告库会员
乐享更多下载,购买超值优惠

查看更多报告

扫一扫获取
最新情报资讯

扫一扫免费
阅读最新报告

特色服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