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在科创板上市 上市主要风险分析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0-11-11 17:51
分享:

本次上市存在的风险

一、公司短期内无法盈利且持续存在未弥补亏损的风险

一方面,公司核心技术的商业化探索仍在持续进行,营业收入规模较小,另一方面,为持续构建核心技术和产品体系、保持竞争力,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于报告期各期内亏损净额分别为17,376.33万元、21,354.87万元、29,188.73万元和11,181.14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分别为17,727.72万元、22,943.82万元、31,712.48万元和11,036.41万元,亏损规模较大。此外,公司目前仍在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方向并相应适当调整经营策略,与此同时,公司也需要继续保持在研发支出、产品开发方面的投入,并持续建设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因此,预计公司在短期内仍无法实现盈利。公司存在金额较大的累计未弥补亏损,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未分配利润为-46,329.04万元。未来一段时间内,预计公司未弥补亏损将持续扩大,无法进行现金分红,对股东的投资收益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一)未来一定期间无法盈利或无法进行利润分配的风险

根据《公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指引》等相关规定,公司可以在母公司盈利、合并报表存在未弥补亏损的情况下进行分红。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之母公司仍未盈利、合并报表仍存在未弥补亏损。预计本次发行后,公司短期内无法进行现金分红,对股东的投资收益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若公司净利润持续亏损,则会导致累计未弥补亏损继续扩大,存在未来持续无法进行现金分红的风险。

(二)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较高,持续资金需求较大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9,999.83万元、15,256.38万元、25,823.17万元和9,242.94万元,占营业收入额比重分别为163.55%、77.62%、117.78%和109.14%,报告期内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07.40%,研发费用投入占比高于同行业水平,研发费用规模增长较快。公司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构建了自下而上的全栈人工智能技术体系,自主搭建了Atlas超算平台,将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广泛应用于信号降噪增强、语音识别、声纹识别、语音合成等技术开发,并取得了多项发明专利。由于全栈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建设具有周期较长、投入较高的特性,新技术对研发人员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公司投入大量的时间及资金进行开发、整合及完善,导致公司报告期各期内研发支出较高。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变革较快,新技术层出不穷,公司正在持续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且当前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受到场景碎片化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进行模块化改造。因此,公司仍然需要进行较大的研发投入,高研发投入的模式导致公司存在盈利周期较长的特点,提请投资者关注相关风险。

(三)资金状况、研发投入、业务拓展、人才引进、团队稳定等方面受到限制或影响的风险

公司无法盈利或持续亏损将造成公司现金流紧张,损害公司业务拓展、人才引进、团队稳定、融资、研发投入或继续经营的能力。自公司成立以来,公司的业务运营已耗费大量资金,完成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前,公司营运资金需求主要依赖于外部融资,若经营发展所需开支超过可获得的外部融资,将会对公司的资金状况造成压力。如公司无法在未来一定期间内盈利以取得或筹措到足够资金以维持足够的营运资金,将对公司资金状况、研发投入、业务拓展、市场拓展、人才引进、团队稳定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四)退市风险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未分配利润为-46,329.04万元。预计本次发行后,公司短期内无法进行现金分红,对股东的投资收益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若公司净利润持续亏损,则会导致累计未弥补亏损继续扩大,存在未来持续无法进行现金分红的风险。若公司未盈利状态持续存在,或累计未弥补亏损继续扩大,可能导致触发退市条件,存在触及终止上市标准的风险。

二、经营风险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尚处于早期阶段,存在业务方向、收入结构、商业模式变化的风险

尽管人工智能行业近年来蓬勃发展,但整体而言,行业的商业化进程尚处于较为早期的阶段,包括公司在内的众多技术公司,仍在进行业务机会探索和早期布局。自成立以来,公司逐步形成智能语音交互产品、智慧物联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三大业务,业务布局较广。但是,因智能音箱、儿童陪伴机器人等消费电子产品赛道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公司相应进行了经营策略的调整,逐步由智能单品供应商升级为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相应导致收入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报告期各期内,智能语音交互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6.93%、79.22%、62.56%和28.18%,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而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0%、8.54%、22.96%和67.25%,占比逐年上升,与之对应,公司各年主要客户和供应商亦存在一定变化。此外,各业务板块的毛利率,尤其是以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物联网语音交互产品,毛利率波动更为显著,报告期各期内,毛利率分别为2.02%、12.61%、3.78%和23.06%。未来,公司将继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行业和场景的商业化落地可能性,并适时推出新产品和新方案,如果公司不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业务布局和商业模式,则其收入增长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扭亏为盈所需时间也会较预期更长。

(二)人工智能行业竞争激烈,互联网巨头亦在持续加大投入,存在竞争风险

受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双重利好影响,人工智能行业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而智能语音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和技术制高点,更是成为众多企业重点布局的业务方向,产业参与者众多,既包括境内外互联网科技巨头,也包括各类技术公司。在行业竞争中,互联网科技巨头凭借品牌、资金和技术优势,不断构筑生态护城河,除加大技术开源和平台开放力度之外,也在智能音箱等消费电子领域掀起价格战、抢占物联网时代的流量入口和市场份额,而技术公司则结合自身技术储备和市场资源,选择特定细分领域进行突破,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伴随人工智能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传统IT服务企业、其他人工智能技术方向的参与者均有可能会掌握一定的智能语音技术,从而导致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如果发行人不能在技术储备、市场选择、产品布局、销售与服务、成本控制等方面保持足够的前瞻性和相对优势,则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显著劣势地位。

(三)境内外新冠病毒疫情仍在持续,本公司部分业务尤其是医疗领域业务的开展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020年上半年,受境内外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各地政府相继出台并严格执行关于延迟复工、限制物流和人流等疫情防控政策,导致公司在客户开发、客户服务和产品交付等方面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面向医院、家电、商业地产类客户的业务受到较大影响,其中,医院类客户在疫情期间将主要精力转移至病患收治,并普遍将包括智能化升级在内的其他业务需求进行了延后安排,从而导致公司语音病历系统、病历质控系统等产品销售的迟滞;家电类客户因自身产品销量受疫情影响普遍大幅下滑,既有库存消化压力增大、新产品需求下降,从而导致对包括智能语音模组等在内的配件需求相应下降;酒店类客户受疫情影响入住率大幅下降,资金流偏紧,并相应延后了包括智能化升级在内的其他业务的开展计划,公司酒店智能化解决方案的交付相应受到影响。受此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2,345.8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46.44%。2020年第二季度,国内疫情整体得到较好控制,各下游行业客户逐步复工复产,公司各项业务开展陆续回归常态,实现6,112.28万元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98.04%。但是,若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再次出现大范围反复,则将对公司业务开展和业绩表现带来持续性的负面影响。对于公司而言,该项风险属于不可抗力风险。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