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上市存在的风险
一、市场风险
(一)电商平台依赖风险
中国B2C电子商务销售主要集中在天猫、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公司依托电商平台,为品牌商线上销售提供衍生服务,并在多年的运营经验中沉淀能力,不断延伸业务范围。电商平台针对入驻平台服务市场的服务商制定了日常运行规则,若平台规则变更,且公司不能快速了解和学习变更规则并作出适当调整,将导致公司多年的运营经验失效。目前,平台为服务商提供数据和服务支持,若平台对服务商支持力度下降,将损害公司现已构筑的能力壁垒,对公司持续稳定的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此外,电商平台作为价值链上的不可替代的关键环节,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若平台提高店铺运营及推广的收费水平,或自行开展部分服务商业务,将压缩公司业务和利润的空间,导致公司盈利能力下降。
(二)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电子商务服务业属于开放性行业,不存在严格的行业壁垒和管制,门槛相对较低,且行业内尚未形成公开透明的评判机制,缺乏对电子商务服务商能力量化的考核标准。目前电子商务服务行业蓬勃发展,大量中小型服务商涌入市场,随着其业务的增长,可能对头部服务商造成一定冲击。另外,行业目前尚未形成规范的定价标准,不排除同行业公司为了争取客户资源降低收费标准,导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行业总体收费标准的下跌会影响公司的议价能力,从而影响盈利能力。
(三)受品牌商销售表现影响的风险
目前,公司提供电商销售服务以电商代运营模式为主,公司的收入通常与品牌商实际销售情况挂钩。由于公司对合作品牌商自身的经营情况和商品质量缺乏直接控制能力,公司的经营业绩受合作品牌自身的市场声誉和质量保障影响。若品牌商因自身经营问题出现产品质量缺陷、供应链管理不善、市场声誉受损等情况,可能导致该品牌商品销售规模下降,影响公司的服务费收入。
(四)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近年来,各大电商平台陆续推出网络促销节日,通过加大促销力度和宣传造势持续提升节日的影响力,从而吸引消费者购买,“双十一”、“双十二”、“618”等电商节日对消费者的日常消费习惯产生重大影响。电商行业的整体业绩呈现下半年高于上半年的态势,公司11月、12月、6月的收入水平也显著高于全年其他月份。如果公司不能有效把握各大电商节日带来的销售机会(如针对电商节日制定不当的品牌运营方案或因采购规划不善导致商品滞销),可能影响全年业绩,对公司业务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五)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初期,网络购物市场依靠用户规模短期内爆发式增长获得快速发展。随着用户规模增长放缓,人口红利效应逐渐消失,人均消费支出逐渐成为网络购物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未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以及贸易战导致的世界格局变化和经济波动风险,消费者未来的消费能力和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意愿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电子商务行业整体规模及品牌商的经营业绩,并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六)行业政策变动的风险
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处于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国家连续推出产业政策支持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行业监管的法律法规不断补充完善。2018年,《电子商务法》作为我国首部电子商务领域综合性法律正式出台,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进入权责明晰、有法可依的历史新阶段。未来,如果国家对电子商务行业的政策发生变化,例如对业内公司的准入资质提出更加严格的限制条件,可能影响公司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七)国际贸易摩擦及汇率风险
公司面向全球优质品牌提供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公司主要为国际品牌提供电商代运营、渠道分销、电商渠道零售业务,若中国未来与其他国家产生较大的贸易摩擦,或人民币对外币汇率发生重大不利变动,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的风险
2020年初,国内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公司严格落实防疫管控措施,积极应对,降低了疫情对公司日常运营的影响。目前,国内的疫情状况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国际形势的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如果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恶化,可能会影响公司商品采购、应收账款回收、业务拓展进程,对公司业务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经营风险
(一)品牌商合作风险
电子商务服务商取得品牌商的认可和品牌官方旗舰店的授权,是其业务开展的基础。如果未来公司不能达到品牌商预期,或品牌商调整线上销售策略,从而导致品牌商与公司中止合作,将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品牌商与公司通常按年签订合作协议,即使双方续约,品牌商也有调整服务费率、供货价格、信用政策条款的权利,可能做出对公司不利的修改。公司未来能否与现有品牌维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否不断拓展新的合作品牌,将影响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