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上市存在的风险
(一)技术风险
(1)技术升级迭代的风险
公司自主研发的泥浆脱水固结一体化、有机糟渣微生物固态发酵等核心技术体系,已成功应用于河湖淤泥、工程泥浆和工业糟渣等高含水废弃物领域。随着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全社会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提升,环保产业快速发展,高含水废弃物环保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也将进入快速更新、迭代阶段。如公司不能准确及时地预测和把握高含水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研究的路线做出合理安排或转型,有效地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进而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可能会延缓公司在关键技术和关键应用上实现突破的进度,导致公司面临被竞争对手赶超,或者核心技术发展停滞甚至被替代的风险。
(2)技术专利被仿制、被侵权的风险
公司在工艺、设备、材料、余水处理、资源利用和微生物等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已构筑起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公司持续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有力保障。市场中部分竞争者可能因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或研发投入不足等原因,直接仿制他人专利技术以及配套的工艺、设备、材料等,或直接进行专利侵权,进而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3)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一批由行业专家、高级工程师及水利、市政、环保、机械、建材、生物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组成的核心技术人才队伍。核心技术人员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及未来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未来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对人才的竞争不断加剧。如果公司核心技术人才出现大量流失,同时公司未能及时吸引符合要求的技术人才加盟,将削弱公司在人才和创新方面的技术优势,继而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二)经营风险
(1)宏观经济形势及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高含水废弃物处理与利用行业是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下的细分领域。近年来,国家宏观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同时也发布一系列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战略规划、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目前,公司下游服务对象主要为央企及其下属公司、地方政府下属平台公司等国企和上市公司等,这些客户的经营效益和资金状况与宏观经济以及行业政策关系较为密切。若未来宏观经济增速趋缓或相关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将会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2)经营区域集中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长三角地区,包含长三角地区在内的华东区域整体收入贡献率分别达到92.16%、94.35%、94.68%和66.64%。公司已开始于长江中游、赤水河流域进行战略布局,并快速向其他重要市场区域拓展。但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水网密布,淤泥、泥浆产出量较大,生态文明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治理需求较高,预计未来仍然是公司业务发展的主要区域。如果长三角区域出现市场环境变化、竞争加剧等情况,将会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3)客户集中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合计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0.02%、82.77%、69.91%和75.44%。主要原因为公司河湖淤泥处理服务业务在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中占比较高,而该业务具有单个合同体量大等特点,容易形成一定的客户集中度,随着未来公司业务规模的上升,客户集中度会有所下降,但仍然会维持比较高的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主要为江浙地方政府下属平台公司及中国宝武、中国建筑等央企下属公司,资本实力雄厚,信用度较高,历史回款较为及时,但不排除由于上述主要客户出现违约风险或重大财务风险,或者公司因服务质量问题与客户发生纠纷,而使公司面临经营风险。
(4)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为电石渣和白酒糟。报告期内,在河湖淤泥和工程泥浆领域,电石渣成本占该领域主营业务成本比例保持在10%左右,且采购价格相对稳定。在工业糟渣领域,白酒糟成本占该领域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较高,均在30%以上,白酒糟采购价格的变化对主营业务成本有一定影响。
报告期内,受上游市场环境、地方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白酒糟采购单价波动较大,平均采购单价从2016年的162.59元/吨,上升至2017年197.27元/吨和2018年的314.82元/吨,2019年1-6月已经回落至248.94元/吨,并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如果上述外部因素进一步发生变化,对市场供需关系造成影响,将造成公司采购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进而对不同业务的盈利状况和后续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5)新应用领域的业务开拓风险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以高含水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技术为核心的研发与应用,并已在河湖淤泥、工程泥浆等领域建立起突出的技术、运营模式和品牌优势。随着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公司加强应用领域横向拓展,近年来逐步加大对市政污泥、工业糟渣及工业渣泥等高含水废弃物处理与利用领域的市场开拓力度。在上述领域内,公司的技术储备及经营时间相对较短,相关运营经验尚有待进一步积累成熟,品牌认知度仍在建立过程中。公司可能面临市场开拓难度大、技术指标不符合客户要求等因素制约公司未来成长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