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内控风险
(1)管理风险
公司近年来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已形成了包括多家子公司、孙公司的经营架构,初步完成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总部,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的战略布局。公司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和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资产规模和生产规模都将大幅提高,在资源整合、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市场开拓等方面对公司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公司管理层素质及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司规模迅速扩张以及业务发展的需要,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及时调整、完善,将影响公司的应变能力和发展活力,进而削弱公司的竞争力,给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2)控股股东控制的风险
本次发行前,公司控股股东曾本生直接控制公司73.99%的股份,本次发行后,曾本生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虽然公司已建立起旨在保护全体股东利益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相对完善的公司制度,但如果曾本生利用其控股地位,通过董事会、股东大会对发行人的人事任免、经营决策等施加重大影响,亦可能会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使公司面临大股东控制的风险。
(四)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产生坏账的风险
由于发行人业务具有定制化、大客户集中、订单频繁的特点,发行人通常根据信用管理政策给予下游客户一定账期。发行人的主要客户均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公司,信用记录良好,坏账风险较小。报告期内,账龄在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比例均超过99%,且历史回收情况良好。但由于应收账款数额较大,如果客户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或者经营情况和商业信用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亦不排除存在发生坏账的风险,将对发行人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存货金额较大的风险
公司采取订单式生产模式,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分别为9,212.83万元、12,072.46万元和12,406.13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0.23%、28.85%和28.83%。存货金额较大主要受客户需求计划、自身实际产能、产品生产流程耗时、订单交付需求等因素影响,公司原材料、在产品及半成品、库存商品的金额较大,导致存货余额较高,且可能会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增加。较高的存货金额对公司流动资金占用较大,从而可能导致一定的经营风险。
(3)不能持续享受所得税税收优惠的风险
报告期内,发行人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享有相应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如果发行人未来不再继续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申请条件或国家取消高新技术企业等有关的税收优惠,使得发行人不能继续享受15%的优惠税率,将导致发行人所得税费用上升,从而对发行人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五)法律风险
(1)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诉讼、处罚风险
化妆品虽然是一种安全风险较低的消费品,但如果公司采购的原材料或质量控制流程出现问题,消费者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可能诱发过敏或其他不适现象;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未能按备案及标签标识的成份或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生产,存在被监管部门处罚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及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2)公司租赁房产权属存在瑕疵的风险
公司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除核心工厂和行政办公场所使用自有房产外,还通过租用房屋用于生产和仓储,其中部分用于仓储的租赁物业的权属存在瑕疵,如果出现租赁合同无效、租赁到期无法续租或发生任何其他影响租赁物业的正常使用的情形,发行人的生产经营将面临另行取得替代性生产经营场所的风险,并进而影响发行人生产经营的持续稳定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