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布局更加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十二五”以来,随着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工作的不断推进,首都功能核心区常住人口占比逐年下降,2015年末为10.1%,较2010年末下降0.9个百分点。发展新区作为重要的承载区,人口集聚趋势明显,2015年末常住人口占全市的比重为32.1%,较2010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同时,城市发展建设中心也向发展新区转移。“十二五”时期,城市发展新区累计完成投资占北京市投资的比重超过4成,高出“十一五”时期近10个百分点,成为全市投资增长的领头羊。
创新引领作用凸显新生动力方兴未艾
“十二五”以来,北京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把推动发展的动力转移到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效果显现,并为新生事物发展提供了沃土。
时期增资水平进一步提高。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北京市就业规模稳步增长。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增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科技投入和产出持续增加。全市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0%以上;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5.82%提高到2015年的6%左右。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25.8%,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16.9%。在创新驱动中发挥引领作用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全市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18.5%提高至目前的约1/4。
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有机融合催生了动漫、网络游戏、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业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超过13%。电影、娱乐、艺术品等市场持续升温。2015年,全市电影院线票房收入突破30亿元,较2010年年均增长21.7%。
新生力量蓄势待发。产业化创新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势头良好。工业中,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等新产品生产高速增长。服务业中,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收入增速持续处于20%以上的较高水平;互联网金融在发展速度和规模上均已超过金融租赁、融资担保等新兴金融机构。消费品市场上,网上零售对北京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8成。2015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网上零售额突破2000亿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发展方式更加集约
高耗能行业占比下降。“十二五”期间,高耗能行业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逐年降低。2015年,北京市高耗能行业生产规模进一步缩小,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均呈降势。
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以来,北京加大燃煤压减和清洁能源发展力度,全市煤炭消费量大幅下降,天然气、油品等相对优质、清洁能源消费量显著增长,能源品种结构显著优化。煤炭占全市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2010年的近3成下降至2015年的2成左右;天然气所占比重则逐年提高,2015年已达到2成以上。
能源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时期,在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革新的作用下,北京市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2010年的0.45吨标煤下降到2014年的0.36吨标煤(按2010年可比价计算),连续4年超额完成年度目标,4年间累计下降20.2%,提前1年实现“十二五”累计下降目标。
发展成果惠及民生社会保障不断完善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就业保持稳定。北京市委、市政府继续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导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以改革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全市就业规模稳步增长,“十二五”时期,北京市从业人员年均增长3%左右。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超过10万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就业的稳定和工资水平的提高为居民收入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时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8%,基本实现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收入连续7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十二五”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标准逐年提高,参保人员逐年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2014年末北京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人数比2010年末分别增加410.1万人、367.6万人、282.9万人、137.2万人和543.4万人。农村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173.4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14.1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6%,比2010提高2.9个百分点。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3、征稿:中商情报网面向全国征集创业、财经、产业等原创稿件,并为创业者创业项目、产品、人物提供免费报道!中商创业交流QQ群:174995163 482217341
相关事宜请联系:0755-82095014 邮箱:editor@askc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