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分子诊断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检测受检个体或其携带的病毒、病原体的遗传物质的结构或含量的变化来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信息和依据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肿瘤诊疗、传染病检测等领域。
一、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我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增长趋势,从2016年的33.2亿元增长至2020年9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9.02%。按照此发展趋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2年中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将增至127.9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行业发展前景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高科技服务行业,体外诊断行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特异性高的分子诊断、生物芯片等新技术发展,支撑肿瘤、遗传疾病、罕见病等疾病的体外快速准确诊断筛查”,为生物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研发一批重大疾病早期诊断和精确治疗诊断试剂以及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的高精度诊断产品,提升我国体外诊断产业竞争力”;《医疗器械标准规划(2018-2020年)》中提出“全面贯彻落实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和国家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以创新发展为驱动,提升医疗器械标准科研能力,鼓励创新、自主制定标准,着力推动我国医疗器械特色优势领域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化进程”,一系列关于医疗器械及体外诊断行业政策的出台,推动了体外诊断市场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在产业形势整体向好的背景下,分子诊断行业也将在产业发展浪潮中获益。目前,我国对包括体外诊断产品在内的医疗器械实行严格的分类管理政策;对医疗器械产品生产采取注册制度;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行备案和许可证制度。这一系列的行业监管制度和规范措施提高了进入行业的门槛,有效促进了体外诊断行业的有序发展,并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骨干的优秀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2.分级诊疗政策带来发展机遇
2020年5月1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医疗机构实验室建设,对所有三级医院以及县医院开展建设,使其迅速达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条件;对其他二级以上医院同时加强建设,使其逐步达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条件。分级诊疗是“十三五”医疗改革的首要任务,提高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配置要求,从而推动基层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为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2020年8月2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9月底前,实现辖区内三级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各级疾控机构以及县域内至少1家县级医院具备核酸采样和检测能力。到2020年底前,所有二级综合医院具备核酸采样和检测能力,完成城市检测基地和公共检测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实验室(以下称第三方实验室)作用,合理布局分区域机动核酸检测力量,形成快速反应的调集机制,具备在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时较短时间内完成人群核酸检测的能力。
3.精准医疗的需求促进分子诊断发展
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医疗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2016年3月,科技部发布“精准医疗研究”重点研究专项指南,要求以我国常见高发、危害重大的肿瘤等疾病为切入点,实施精准医疗研究,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使精准医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分子诊断作为精准医疗的技术基础,在疾病预防、早期发现、临床诊断、治疗检测及预后评估等多阶段提供重要信息。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提升,在精确度、灵敏度、操作便捷度和应用场景等方面都有所突破,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实现精准医疗。因此随着精准医疗需求的增加,分子诊断行业也将实现快速发展。
4.突发公共卫生安全领域
从非典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既看到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进步,也看到我国在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和短板。此次防控新冠肺炎影响了生命科学的方方面面,尤其给分子诊断领域带来了发展机遇。新冠疫情的暴发使分子诊断的概念深入人心,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分子诊断的支付意愿。这次疫情反映出我国对诊断设备的需求仍然很大,很多基层医院的设备通过此次疫情的窗口期进行更新,随着仪器设备的普及,分子诊断在未来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分子诊断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