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发展前景
1.促进核能发展的社会环境将越来越好
“十四五”期间,包括《原子能法》《放射性废物管理法》《核损害赔偿法》《核电管理条例》等在内的一批核能领域法律法规有望出台,还将在核能厂址布局与落地、全产业链能力建设、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参与碳市场建设、公众沟通与科普宣传等方面制定一揽子政策。
核能项目的开发将更加注重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探索创新与地方融合发展、利益共享的发展模式,增强核能企业与地方利益的关联度。各级政府与社会公众将更加认可、更加支持核能产业的发展。全行业核科普意识将进一步强化,核科普活动将呈现常态化,不仅注重面向公众传播核科学知识,还将致力于营造出与“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相适应的政策和舆论环境,有效助推核能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2.碳中和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已成为全球各国迫切需求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明确提出,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过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态挑战。世界气象组织指出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三个年份之一。
3.核能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明确
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国家从能源供应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统筹考虑,重新将核电作为一种达峰主力能源发展,为核电发展营造了新的政策机遇期。
未来十年,我国能源结构清洁化、低碳化转型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当前,可再生能源开发成本逐年降低,规模发展迅速,但在生产、上网、输送、储能等环节仍存在诸多技术瓶颈,如静稳天气和昼夜变换等原因造成的风、光间歇性和发电效率低等问题仍难以解决,迫切需要稳定的基荷电源支撑大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
核电运行稳定、可靠、换料周期长,适于承担电网基本负荷及必要的负荷跟踪,可大规模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作为基荷电源,通过与风光水等清洁能源协同发展,将共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核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将发挥更加不可或缺的作用。
4.核能正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与抓手
核能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涉及70多个专业学科,一次性投资金额大,产业链条长,核电投资建设对相当多的产业形成直接和间接的拉动作用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在后疫情时代有望成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产业。
核能的科技创新辐射带动作用有助于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核产业链,解决“卡脖子”问题,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核电项目是打通国际大循环的重要载体,以核电项目为纽带,成就国家之间的“百年联姻”,将更有力地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际合作,促进合作共赢,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核电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