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竞争的核心是规模和渠道,证券公司以经纪、自营为主营业务,营业部渠道资源是最重要的竞争因素之一。
第二阶段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创新,开端较早,正式平稳且成型的发展从2012年开始,业务的创新为证券公司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证券公司收入结构呈现多元化,创新能力带来溢价。第三阶段的关键在于互联网,目前正处于互联网金融的实践阶段,大方向逐渐明朗,正在由包括监管方、证券公司、投资者在内的所有参与者不断付诸应用。
互联网金融对证券业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传统经纪业务。互联网首先带来改变的是传统经纪业务的开户、交易功能2013-2014年以来,各证券公司陆续推出低佣金的网上开户,部分证券公司通过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导入客户流量,互联网开始对传统通道业务带来实质冲击。其中的原因是多维度的:一方面,近年来证券交易佣金率持续下降,激烈的价格战导致全行业佣金收入无法通过价格的变动带来增量的刺激;另一方面,互联网拥有海量客户流量入口,部分传统客户也可能转为通过互联网渠道介入经纪业务,经纪业务的市场格局或将发生改变。
传统商业理论认为企业界80%的业绩来自20%的产品。而长尾理论认为,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众多小市场能够汇聚成可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这种局面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其一为足够低的成本,由于单个客户的贡献值较小,只有当产品的成本更低时才有可能产生经济效益;其二为足够多的客户,如果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就不会形成商业模式产生利润。互联网金融本身的特性决定其正好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即可以忽略不计的使用及流通成本以及大规模的客户导入。基于互联网金融的经纪业务,将借助互联网渠道不断激发边缘化存量客户的交易需求,不断降低其开户、维护账户以及交易的成本,同时满足客户多样性的定制交易需求。
其二,理财与融资。互联网为证券公司理财和融资业务带来了新的渠道,物理网点将不再是主要制约因素。证券公司通过低佣金和流量导入引入客户后,可以通过理财、融资类业务为其提供增值服务。产品的推出取决于证券公司的综合实力,能否提供满足需求的多样性产品将是互联网证券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互联网,证券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从定制投资、消费流程出发的财富管理产品,覆盖范围从基于研发业务的客户咨询,到基于资产管理投资的标的配置,再到风险收益多维度匹配的更多理财产品,从而实现大资管产业链的完善。相比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在卖方研究、投资定价、衍生产品的优势较为明显,借助互联网,上述优势业务及服务可以实时交付客户,满足不同客户多样性的财富管理需求。
基于互联网的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具有广阔市场的原因包括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从互联网特性来看,互联网的便捷性打通资金链条,降低了理财产品管理及运营成本,互联网的长尾效应聚合个人用户零散资金。另一方面,从用户需求来看,互联网理财产品具有的低门槛、高收益、高流动性特点贴合大众理财需求。再者,互联网理财产品购买渠道可以依托于用户规模大、使用频率高、发展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证券公司新型账户体系,为产品的购买提供极大便利。
其三,账户体系。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基础是网上支付的账户系统,而传统的证券公司账户中交易账户、理财账户是分开的,并且证券保证金只能托管于银行。互联网对证券账户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速了证券公司账户体系的变革。目前,一部分证券公司已经推出了交易、理财、支付为一体的一户通系统。账户体系的合并或者统一调配将成为证券公司实现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其他业务突飞猛进的基础性决定因素。综合以上方面可以看出,互联网将会给传统证券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因此,互联网金融对证券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平台、渠道和产品等领域大胆创新的证券公司,可以在这一轮竞争中取得市场的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