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双创分指数:理性回归
与2015年的爆发式增长相比,双创活动在2016年回归理性,全国双创分指数值达到165.02。
与2015年相比,双创分指数省级排名位次变化较小,广东省和北京市延续2015年的创新创业两强格局,两地双创分指数占全国的40.7%。
超过一半的线上双创活动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数字一线城市。后线城市更依赖线下实体结合线上的创新创业项目。
2015-2016年双创活动在各线城市分布比较
线上双创活动增速与产业分指数增速显著正相关,说明产业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与线上双创活动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
线下双创活动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城市GDP越高,线下双创活动增速越快。
线上双创活动在各线城市之间分布较为均匀,线下双创活动呈现一定的群聚效应。在高铁一小时经济圈内的后线城市,线下双创活动明显较其他同等级城市更为活跃。
北京上海深圳高铁经济圈
第四章
智慧民生分指数:
步入移动大发展的元年
经过2015年的试水,2016年,智慧民生正式步入移动大发展的元年,政府、服务、用户全面触网。2016年,全国智慧民生分指数值同比增长90.42%。
数字经济通过连接政府,引发智慧民生加速向后线城市下沉扩散。数字四五城市表现亮眼,增量用户大爆发,2016年整体增速分别为147.23%、150.40%,高于数字二三线城市。在增速前100位的城市中,数字四五线城市占据了64席。
智慧民生与产业、创新创业高度相关。2016年,智慧民生成为各城市数字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之一,对110个城市增长的贡献度在50%以上。同时,有效创业项目数增速与其所在城市智慧民生分指数增速显著相关也说明智慧民生的发展为当地创业者带来机遇。
智慧民生分指数城市1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