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布局未来,实现大跨越
阿里启动代号为“NASA”的计划,面向未来20年组建强大的独立研发部门,建立新的机制体制。“NASA”计划更专注底层基础及通用核心技术,为服务20亿人的新经济体储备核心科技。
此次,阿里誓要由业务驱动转变为核心技术驱动,由企业营收驱动转变为面向未来的普惠技术驱动,由电商平台的定位转变为致力于“第五大经济体”目标的实现。
技术创新远远比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力更大
过去几年间,国内互联网创业浪潮汹涌,电商、O2O、共享经济和“互联网+”等各种商业模式出现,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面对庞大的用户群体,互联网公司竞相推陈出新,满足用户嗷嗷待哺的各类需求。互联网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引擎。我们为此而骄傲时,又不得不承认一个严峻的现实:支撑我们所有应用服务的底层基础技术大多属于美国巨头公司。比如,支撑互联网的核心服务器技术被IBM和甲骨文等公司掌握,两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分别属于苹果、谷歌公司,主流智能终端芯片更是被英特尔、高通等公司牢牢控制。
如今,全球市值最高的两大企业——苹果与谷歌,都是以强劲的科技创新为重要的推动力,不断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顶尖科技人才。翻阅历史,我们知道Google上线之初,并没有有效的盈利模式。不过很快,有价值的产品总是有价值的,几个工程师用业余时间开发出来的广告系统,让Google不到一年实现盈亏平衡,A轮2500万美金融资没有用完,就成功IPO。此刻,我们不得不感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对企业的驱动远远比商业模式创新来得更纯粹,力量更大。
通过创新创造价值,是“下半场”需要构建的新的核心能力
尽管经济全球化让整个世界变得“平坦”,我们很容易利用巨头提供的底层技术服务,让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开发更便利,同时我们不得不受制于人,在巨头的规则与体系里发展。
过去几年,风口论兴起,资本一路狂奔,着实推动了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国内互联网渗透率超过50%,各种各样的互联网服务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不过在互联网火热发展的过程中,却伴随着饥饿营销、烧钱补贴用户和以内容来抢占用户时间种种低价值的商业运营方式的出现,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没有带来持续强劲的推动力。
移动互联网红利结束,互联网发展增速放缓,互联网发展进入“下半场”。2016年,李彦宏提出互联网的下一幕是人工智能,同一时间,在地球另一面的Google也将公司战略由MobileFirst转向AIFirst。尤其是今年两会,人工智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了企业界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回望过去,我们看到,在电商市场趋于饱和时,阿里依靠技术积淀造就的阿里云成为阿里巴巴集团营收增长的中流砥柱;京东在今年开年年会上,更是直白地表明“京东的下一个十二年,只有技术”;华为把创新作为自己发展的原动力,在世界科技创新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不再选择跟随,我们要引领下一次发展变革
主要由苹果、谷歌、高通等美国企业开发的技术创新,助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接下来,互联网下一幕的核心元素必然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一类前沿科技。在这个核心发力点上,阿里启动“NASA”计划,致力于机器学习、芯片、IoT、操作系统、生物识别这些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并且组建崭新的团队,建立新的机制和方法,吸纳全球科技人才,誓要在下一次的机会来临前储备好核心科技。
在一个前路尚不明朗的现在,全球每一家企业都在积蓄力量,谋划未来。也许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发展趋势,凡是以绝对的变革技术引领行业,都能成为领先者。人们仿佛看到十年前,第一代苹果手机发布,随即安卓系统发布,PC市场疲软,英特尔的风头被高通盖过。那么从现在起到接下来的十年,谁又能挑起新一轮的变革?唯有创新!底层技术服务创新可以让企业独领风骚。
我们为阿里云的成功而骄傲,更由于阿里为未来全力以赴而感动
阿里云是阿里基于电商业务的巨大流量不得已而开拓的新业务。由于意识到了技术对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通过阿里的不懈努力,阿里云如今已经跻身全球云计算服务商的前列。如阿里对外表示,阿里以前的技术开发是为了满足自身业务需求。而此次“NASA”计划则是基于更广泛的业务场景而进行技术研发,所要研究的技术甚至不仅仅涉及到商业领域,这样的技术研发将会普惠各行各业。
在此之前,阿里以电商业务为重心,由“阿里巴巴”逐步拓展出了淘宝、天猫、一淘、支付宝、蚂蚁金服等一脉相承的业务。阿里“NASA”计划的启动,意味着阿里巴巴意欲要跳出电商乃至商业体系,通过更高维度的科技体系创新,来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