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信息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3-21 14:24
分享:

(7)物联网及车联网。到2020年,物联网总产值超过200亿元,物联网在工业、农业、交通、物流等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形成物联网产业集聚效应。

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传感网络设备等物联网设备制造业,数据分析挖掘、传感器网智能管理等高端软件业,以及M2M(机联网)网络服务、物联网运营支撑等平台运营服务业。推动思科广州智慧城项目,加快思科中国创新总部建设,支持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较强创新能力的物联网企业,打造物联网核心产业集群。开展车与车、车与路、车与网、车与人等车联网相关技术研究,推广使用汽车定位、遥控驾驶等新技术和新应用。推动以汽车为核心的智能终端+服务模式创新,发展交通信息、出行路线、汽车音乐、餐饮酒店预定、道路救险、车辆维修及年审等增值服务。

(8)云计算和大数据。到2020年,云计算和大数据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建成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基地,超过80%的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向云计算服务转型。

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操作系统、分布式系统软件、虚拟化软件等云计算基础软件,以及应用于云基础设施和云终端设备的嵌入式软件及相关应用软件。加大低能耗芯片、高性能服务器、海量存储设备、网络大容量交换机等核心云基础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基于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服务产品、服务平台和解决方案创新,推动云计算在信息存储、处理、分析等方面实现广泛应用。全面发展大数据有关硬件、软件、终端、内容、服务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完整的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支持利用大数据开展人工智能(AI)、商业智能(BI)、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产品的研发及应用。以金融需求为先导,加快区块链前沿技术布局,培育发展区块链应用解决方案。建设穗港澳金融服务数据中心,面向港澳地区提供金融数据服务。

(9)虚拟现实和智能产品。到2020年,虚拟现实和智能产品总产值达到100亿元,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领先全国,成为全国虚拟现实和智能产品产业发展高地。

突破视网膜投影、感官式输入和交互式输入、GPU(图形处理器)等虚拟现实关键核心技术,发展VR头盔、VR眼镜等轻量级移动VR设备以及基于智能终端的VR设备,加大成熟虚拟现实产品与服务在游戏、视频、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的应用。发展基于个人终端应用的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数据终端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智能家居、数字健康等智能产品,推动智能模块及关键零部件、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研发。推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10)电子商务。到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万亿元,电子商务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20%,年交易额超百亿的服务企业达到3家。

发展集交易、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配送和信用评价于一体的全程电子商务服务,培育多层次、多样化的新型网购服务模式。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化工业电子商务应用,推动行业骨干企业构建在线采购、销售和服务平台,鼓励发展面向重点行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促进“O2O(线上到线下)+LBS(基于位置的服务)+SNS(社交网络服务)”等移动营销模式创新,完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条。整合社区商业服务资源,发展社区电子商务。推进生产制造、交通出行、生活服务、知识技能以及金融等领域分享经济发展。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与相关支撑企业加强合作,促进物流、支付、信用、融资、保险、检测和认证等服务协同发展。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