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就是:AI创业很贵。
刚才讲的“精益创业”很便宜,因为几个小朋友不拿薪水,用零元就可以把第一个App推出去。
我们刚投资一家公司,投了1个月以后钱就用完了。我说你们不就8个人怎么钱就用完了,给了你好几百万元啊?但他们说,光买机器就用了300万元。
第三个就是:AI需要资料。
辨识一张图片,最少需要几十万张样本资料,甚至几百上千万。谁给你弄资料?
所以做人工智能投资有一个非常头大的地方:一下顶尖的人就投完了。
过去这2年我们就到处去扫,从最厉害的团队出来的无人驾驶公司投了2个,没投2个。然后就再也找不到团队了,因为有资格的人就那么多。
我们做互联网金融,扫完以后大概投了2个,然后可能有1、2个错过了机会,1、2个没投,然后就没有了。
因为AI科学家就那么多,能够创业把事情打造到一个地步的就那么多。
AI的现状是“僧多粥少”。大家都去抢那几棵树,就把树拱到天价了。我觉得AI这片土地需要“施肥”,而不是抢那些非常少的农作物。
所以我们成立了“人工智能工程院”。我们可能花几千万元把机器搞定,然后帮助10、20家创业公司;我们从各种管道拿到资料,AI科学家可以做实验;我们试着让更多有潜力的AI科学家,能够考虑来创业这条路,帮他们把可能95%的失败率降低到40%,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产生自己的价值。
当然,投靠创新工场,我们帮你解决所有问题,也要求回报。本来可能500万元占股10%,现在也许给我们15%,我们觉得这样也就足够了。以后如果可以打造出独角兽,我们是有很多回报的。
这个工程院得到金钱回报之前,至少得花掉2亿元人民币。但如果是我们施肥的,想必那些“农作物”会比较喜欢我们。
两、三年之后,AI会像Android一样普及
长期来说,真的永远只能由AI科学家创业吗?其实不一定。
任何技术都有一条发展路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Android。当年我们跟CSDN的蒋涛一起做移动开发者大会。第一次大会的时候,我问现场观众:有多少人看好Android?大概只有5个人举手。我问有多少人看好Symbian?500只手举起来。
但当时我们坚决相信Android才是未来的道路,只是平台不够。现在大学里面的Android、iOS培训课程非常普及,你如果是一个电脑相关科系学生,你自学也好,去上培训课也好,几个月之内你就可以开始做Android了。
AI也是这样的状态。
要多久时间呢?我们大胆假设两、三年吧。这两、三年里,我们工程院会用一个非常独特而有价值的方法孵化科学家。三年后平台出来了,很多聪明的大学生可以自学。平台、工具越来越多,AI会变得越来越容易用。
以后年轻人创业,我觉得可能比现在科学家创业更能成功。因为创业需要有动机、有狼性,愿意拼命。本来就要把自己名声、身家全部赌进去的。
有资格的人6个月就能成为AI工程师,有资格的人是指:数学天才
一位老教授,用30年的功力弄出一个新演算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但真正能发力的其实还是年轻人。很多年轻人只是苦于没有平台。
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
如果你是一个有资格的年轻人,我们只需要6个月就可以把你培训成为一个AI工程师。绝对不是你想像的20年、30年。这不像材料科学家、火箭专家──这种专家真的需要30年功力。
那么,什么人有资格呢?
很不幸,不是所有人。“有资格”简单来说就是:数学天才。
当然,这其中也涵盖了统计、自动化、电脑。中国人口这么多,光是数学天才应该一年都要产生个几十万了。
假设有10万个数学小天才,里面对AI有兴趣的可能就会有5万个(因为中国学生特别愿意追最热门的东西,最热门的定义是什么呢?很酷,能赚很多钱的)。
里面有2万个接触一些培训平台,花了6个月去做,这2万人里可能又有2千个是适合的领军人物。比如说他是AI网域的雷军、傅盛这些人等。
这2千个最终才是我们最好的投资目标。我们的工作就是让这些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