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8-04-03 11:27
分享:

一、规划背景

重庆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19.98平方公里(两江片区66.29平方公里,西永片区22.81平方公里,果园港片区30.88平方公里),经济规模较大、产业类型丰富,已形成以贸易、物流、金融、高端制造为主的产业和企业群体,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一)多式联运功能突显。

机场、港口、铁路三大区域性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完善,多式联运体系不断健全。2011年,中欧班列(重庆)开通运行,截至2017年年底,已累计开行1573班,建立了12个主要的境外集结分拨点,辐射沿线40多个城市,已实现常态化运行。2017年9月25日,“渝黔桂新”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常态化运行班列正式开行,开辟了重庆连接东南亚和欧洲的国际铁海联运大通道。果园港进港铁路专用线全线投入使用,东环线铁路建设提速,果园港第三代现代化内河港口、国家级铁公水空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已具雏形。

(二)贸易物流蓬勃发展。

重庆自贸试验区是冷链物流、城市物流、保税仓储(分拨、配送)和国际贸易、转口贸易企业的主要聚集地,外向型经济规模逐年壮大。2017年,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额2601.9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57.7%;重庆铁路口岸进口整车3228辆,居内陆整车口岸首位。水运、铁路、航空等口岸功能有效发挥,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业务的各类功能性机构和市场主体加快集聚,贸易物流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三)产业集群快速集聚。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高新区等开放平台加速向高端制造、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优势产业集群,对全市工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2017年,两江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37.7亿元,增长6.3%;西永综合保税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41.7亿元,增长26.9%;重庆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35.8亿元,增长26.5%。

(四)金融服务加速完善。

金融体系较为完备,要素较为齐全。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分布广泛,要素市场、融资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加速发展,外资金融机构数量持续增长,在深化跨境金融结算服务、开展跨境双向投融资、增强金融服务功能等金融开放创新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