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关联词汇
1.1区块链定义
区块链:(Blockchain)区块链技术是指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是指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务处理以区块为单位进行存储,并以密码学算法将区块按时间先后顺序连接成链条的一种数据结构。
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由于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不存在中心化的储存或者管理节点,所有的节点都会记录相同的信息。去中心带来的好处在于系统中任意一个节点发生意外都不会对系统造成太大损害,这极大地克服了中心化系统自带的脆弱性。
1.2区块链特性
不可篡改性:(TamperProof)不可篡改性是指在创建后不能更改或修改的状态。作为区块链的技术相关,不可篡改性意味着即使是系统管理也不能编辑已经写入区块链的数据。
可追溯性:(Traceability)是指利用已记录的标识追溯产品的历史、应用情况、所处场所或类似产品或活动的能力。对于农产品而言,可追溯性是指在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有效地查询到出现问题的原料或加工环节,必要时进行产品召回,实施有针对性的惩罚措施,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3区块链类型
联盟链:(ConsortiumBlockchain)联盟链是一个多中心化系统。具体是指有若干个机构共同参与管理的区块链,每个机构都运行着一个或多个节点,其中的数据只允许系统内不同的机构进行读写和发送交易,并且共同来记录交易数据。
1.4区块链层级结构
共识算法:(Consensus):当所有网络参与者同意交易的有效性时,达成共识,确保分布式账本是彼此的精确副本。
1.5区块链技术应用
数字加密:(DigitalSignature)通过公钥加密生成的数字代码,附加到电子传输的文档以验证其内容和发件人的身份。
DAPP:(DecentralizedApplication),分布式应用/去中心化应用。Dapp有三个特征,运行在分布式网络上;参与者信息被安全存储,隐私得到很好的保护;通过网络节点去中心化操作。
食品溯源:是指食品产供销的各个环节(包括种植养殖、生产、流通以及销售与餐饮服务等)中,食品质量安全以及其相关信息能够被顺向追踪(生产源头-消费终端)或者逆向回溯(消费终端-生产源头),从而使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监控之中。
食品溯源如何实现:
2017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到的重点任务:创新农业产业组织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科学化水平;提高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加强农产品和食品冷链设施及标准化建设,降低流通成本和损耗。建立基于供应链的重要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针对肉类、蔬菜、水产品、中药材等食用农产品,婴幼儿配方食品、肉制品、乳制品、食用植物油、白酒等食品,农药、兽药、饲料、肥料、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全部纳入追溯体系,构建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链条可追溯体系,提高消费安全水平。
“民以食为天”,农业问题是涉及到食品安全的大问题,市场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一直是民生大事。怎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怎么解决农业问题?在炽热化的区块链的话题下,怎么利用区块链改善解决农业问题?
传统的大数据等溯源防伪系统是中心化的。而中心化平台最大的问题在于:数据可由中心平台单方修改、事后修改。那信息的“信任”就无法彻底解决。信息不透明、数据容易篡改、安全性差、相对封闭,溯源的源头可能是一个伪造的源头。
而区块链信用溯源,是利用区块链数据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数据共享、点对点传输等技术特点,将农场、农产品、农户、认证机构、食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物流仓储企业等加入到区块链上,形成了一个信息和价值的共享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