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印发(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8-02-27 12:00
分享:

第四章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坚决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为根本目标,站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政治高度,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深刻汲取甘肃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教训,抓好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快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坚决完成生态环境保护这项基础性、底线性任务,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一、优化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布局

认真落实《甘肃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十三五”实施意见》,构建河西祁连山内陆河、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陇东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和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等“四屏一廊”生态布局,努力打造生态安全大屏障。实施分区域综合治理,河西内陆河地区重点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对冰川、湿地、森林、草原进行抢救性保护,全面保护戈壁沙漠,建设沙化防治及沙产业示范区。南部秦巴山地区加强水土保持和山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加大森林、湿地、河湖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力度。甘南高原地区以水源涵养、草原治理、河湖和湿地保护为重点,加大草原、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力度。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及地质灾害防治,保护和修复森林、草原、农田等生态系统,实施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中部沿黄河地区以水土流失防治和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护林带建设和大气污染治理。

二、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全面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定西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等重大生态规划。加快祁连山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实施保护区矿业权、水电设施、草原生态、旅游设施、交通基础设施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完善祁连山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切实保护好河西走廊的“生命线”和“母亲山”。推进黑河、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敦煌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推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董志塬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程,实施甘肃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泾(河)渭(河)元城(河)流域建设。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清理整治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区,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推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沙治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促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良性发展,主动适应和积极应对,实现有序休养生息。加快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将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先行区域、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域以及生态系统修复样板区域,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域、生态价值实现先行区域以及世界生态教育展示样板区域。按照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通过注销、扣除、补偿等方式退出矿业权,抓好窑街煤电集团天祝煤业有限公司“扣除式”退出方案实施。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和地理测绘,准确采集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建立生态大数据平台。统筹推进生态建设与精准扶贫,加大产业、教育、光伏、就业促进等扶贫开发力度,实施精准扶贫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新举措,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围绕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落实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全面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清晰界定全省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守资源消耗上限和环境质量底线。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广疏勒河流域水权试点经验,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体系,加快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探索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开展祁连山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生态补偿资金渠道和建立利益双方责权相配套政策框架试点工作,用足用好财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政策,鼓励生态损益双方自主协商补偿方式,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支持力度。严格土地及耕地、水、草原、湿地、矿产等资源管理,严格落实能耗、水耗、土地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探索推行“公安+环保”相结合模式,在重点保护区实行“管委会”管理机制,全面推行5级“河长制”,适应统筹解决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环境问题新要求。

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质量

全面开展全省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突破行动,落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及处理体系。完善污水处理体系,大力整治和美化市容村貌,不断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提升城乡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推广应用白银市地下综合管廊国家试点城市建设运营经验模式。落实国家关于限塑相关规定,积极消除“白色污染”。推动农村改水改厕等工作,实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加强畜禽养殖配套设施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严格执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和考核,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完成全省范围内燃煤锅炉淘汰整治清零任务,着力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推动油品配套升级,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持续加强工业企业环境监管,有序推进城市主城区重污染企业环保搬迁,推进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厂运营达标,通过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不断加大“好水”保护和“劣水”治理力度,巩固改善重点区域水生态环境。有序开展水源地规范化建设,2020年前,地级城市建成第二水源或备用水源。加强土壤环境风险管控,以白银、陇南等重点防控区域为重点,推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开展典型受污染农用地、污染地块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