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引导和支持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领先企业全面对标,对传统经营管理理念、生产方式、组织形式、营销服务等进行系统变革,实现管理增效和创新增效。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提高企业战略柔性和适应性,加快推动战略管理转型。
鼓励企业建立贯穿研发设计、原料供应、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全方位实时精准控制和智能化感知、预测、分析、决策,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
到2022年,力争在重点产业领域建设500家左右省级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全省企业管理创新水平位居国内前列。(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省人力社保厅)
(三)全球精准合作。
根据产业结构现状和转型升级需求,发挥开放强省建设新优势,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突出合作重点,梳理合作需求,搭建合作载体,抓好项目落地,加快制定并实施全球精准合作三年行动计划。
12、加快推动利用外资。
搭建重大项目全球推介平台,聚焦万亿级产业和引领未来发展的重量级产业,主动设计和谋划一批重大项目,组织常态化、系列化的精准合作活动,围绕储备、签约、落地、服务全过程,组织专业队伍,分产业、分国别赴境外开展精准招商对接,争取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带动性强的外资项目。
以开发区等平台为依托,重点推进一批主体功能突出、外资来源相对集中的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支持各地以实现资源全球化配置和产业链、价值链全球化布局为目标,合作建设一批国际创新园和孵化器。
到2022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650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贸促会)
13、有序推动境外投资。
结合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需要,围绕轻工、纺织服装、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电力设备、光伏、安防、通讯、汽车等装备制造业和水泥、钢铁、氧化铝等产能富余行业,有序推进有资本实力、有投资意愿的企业走出去,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资源全球化配置,参与东盟、中亚、西亚及俄罗斯等地的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扩大与东南亚、非洲等地的矿产资源合作开发,形成一批经济效益好、示范作用大的境外重点项目,进一步提高我省工业基础资源保障能力和产业国际市场份额。
到2022年,对外直接投资额累计达到3000亿美元左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带动我省装备出口的工程承包营业额提高到50亿美元以上。(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贸促会)
14、着力推动国内合作。
完善回归经济感召机制,加快引进—9—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回归项目,不断提升项目质量。拓展浙商回归领域,推动形成产业、资本、总部、人才科技、商贸市场、社会公益事业“六位一体”的大回归格局。
进一步加强与央企对接合作,吸引央企来浙布局重大业务板块,开展资本、技术、市场等方面合作。推动建立省级政府层面的长三角区域合作交流机制,构建区域合作产业园,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集群发展。
到2022年,浙商回归项目总量增速年均增长保持在10%以上,实现产业项目回归资金累计达到2万亿元以上。(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工商联)
15、有效推动人才技术合作。
实施开放有效的引智政策,构建引智平台,以“千人计划”、海外工程师计划、高校海外精英集聚计划、院士智力集聚工程等为载体,柔性汇聚各类人才资源。
紧扣产业技术需求,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内国际技术合作。
推进与西欧、东欧、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联合研究计划,推动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及拥有原主体核心技术和重大发明专利的企业来浙转化科研成果。
鼓励企业通过境外直接投资设立、参股收购各类科研机构(中心)等方式获得关键技术、核心工艺。
到2022年,每年新建5个左右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引进能够支撑我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和重点产业发展的国外“高精尖缺”
创新型人才达到5万人次,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配置力、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集聚区。(责任单位:省委人才办、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