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全文)
来源:科学出版社 发布日期:2017-10-25 11:39
分享:

(九)地级城市规模偏小成为影响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

创新人才是城市最重要的科技创新资源,创新要素空间集聚的外部经济性依赖于创新人才的质量。因此,对于人口规模很大的城市而言,创新人才的专业化和多样化在量与质上均能得到充分保证,城市管理者更多关注怎么用好人才;对于人口规模中等的城市来说,管理者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能力成为影响其研发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而对于人口规模特别小的城市而言,其显著的“关系社会”特征导致创新软环境难以改善,如何吸引、留住人才成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面临的重大瓶颈。从实践中看,城市规模的扩大会带来更多的科技创新从业人员、更高的科研投入,从而具有更佳的创新表现,城市经济学理论也认为城市大规模聚集人口可以发挥集聚经济优势和人力资本外部性优势,从而促进科技创新,因此,我们推断,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越强。为加以验证,本报告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城区人口数量衡量城市规模,将287个样本城市划分为四组,考察在不同城市等级人口规模下的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状况。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中按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将城市划分为以下几类。其中,城区常住人口50万人以下为小城市,50万~100万人为中等城市,100万~300万人为Ⅱ型大城市,300万~500万人为Ⅰ型大城市,500万~1 000万人为特大城市,1 000万人以上为超大城市。考虑到300万以上人口城市样本量较少,本报告根据样本城市数据情况将300万以上人口城市划为特大城市组,四组城市规模情况如图0-10所示。样本城市中,3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共19个、100万~300万人口的大城市共50个、50万~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有94个、50万以下人口的小城市有124个。

对于不同等级的城市,城市规模与科技创新发展之间都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且城市人口规模对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逐步显现。具体地,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与城市规模散点图中拟合的趋势线可以发现,对于黑河、陇南等小城市,城市规模对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的边际影响约为0.000 3;对于信阳、舟山等中等城市,城市规模对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的边际影响约为0.0004;对于扬州、芜湖等100万~300万城区人口的大城市,城市规模对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的边际影响约为0.000 5;当城市规模发展为特大城市,即城区人口达300万人以上后,城市规模对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的边际影响下降为0.000 1。

城市规模无论在我国理论界还是实践中一直都是热点问题。然而,我国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应优先发展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未能达成共识,部分城市在努力扩大规模,而部分城市正试图疏解人口。研究发现,城市规模扩大产生的正外部性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从促进科技创新的角度出发,我国现有地级城市规模仍然普遍偏小,重点发展城区人口为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及特大城市有利于提升整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

(十)建设紧凑型城市是城市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路径

城市紧凑度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与要素集聚状况的集中反映。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紧凑城市形态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经济集聚伴随的创新要素集聚是创新发达区域的主要优势所在。就中国国情而言,人口众多而可利用土地面积较少,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城市郊区化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继续任由“摊大饼式”的城市化发展既会导致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也不利于享用创新要素空间集聚的外部经济。

城市紧凑度从经济紧凑度和人口紧凑度两方面来考察。城市经济紧凑度以地均GDP表示,地均GDP既可体现一个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又能反映城市的土地使用效率和紧凑程度。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发展水平高的城市紧凑度也相对较高,城市科技创新发展与城市紧凑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3。样本城市数据同时显示,地均GDP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为深圳、上海、东莞、广州、厦门、佛山、无锡、苏州、中山和南京,其中广东有5个城市,体现出提高城市紧凑度对提升科技创新发展实力、建设区域乃至国家创新中心的重要作用。

城市人口紧凑度以市辖区人口占全市人口比重衡量,并按这一指标将所有样本城市划分为30%以下、30%~70%和70%以上三组,分别对应城市化发展的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反映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和不同人口紧凑度下的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水平。

图5 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与人口紧凑度下的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

1表示城市化发展的初级阶段;2表示城市化发展的中级阶段;3表示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研究显示,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与城市人口紧凑度之间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63。图6对不同人口紧凑度对应的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处于人口紧凑度最低组的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水平最低,处于城市化发展高级阶段、人口紧凑度最高组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总体高于其他两组城市,但其分布较为离散。可以看到,科技创新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具有相对较高的人口紧凑度。本报告研究显示,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中,在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也应注重提升城市经济紧凑度和人口紧凑度,建设紧凑型城市。

(十一)部分城市群内城市已呈现协同创新格局

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综合排名来看,我国“科技创新强市”主要集中于城市群地区。我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100强中有74个城市属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群,其中,有52个城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七大国家级城市群,22个城市位于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区域性城市群。

部分城市群内城市已呈现出显著的协同创新特征。例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城市中有20个位居科技创新发展100强,而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全部位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100位。部分城市群的城市选择具有浓厚的政府主导色彩,城市群空间范围过大,发育尚处于初期,尚未体现出城市群的协同创新效应。未来,此类城市群要发挥城市群本应具备的集聚与协同效应,打造创新城市群,还需在遵循城市群发育规律的基础上,推进城市群基础设施和科技条件共建共享,建设城市群一体化要素市场,逐步形成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

(十二)城市群创新发展差距悬殊

通过城市群科技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到各城市群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及排名。城市群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从高到低的综合排名如下: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哈长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