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统筹就业服务与社会保障
深化就业服务合作交流。深入推进两市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和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享,实现就业失业登记、就业指导、职位发布、岗位推荐、就业政策咨询等服务同城对接,继续实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合作,举办广佛肇人才一体化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共同发挥职业教育基地优势,合作开展定向培训、定单培训等,促进职业技能鉴定互认互通,支持符合两市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多优质就业岗位。合力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打造一批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园、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等孵化基地和创业平台。建立跨市劳动人事争议信息共享和协同处理机制及仲裁机构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劳动保障监察联动执法和跨地区案件协查,共同打击跨市欠薪逃匿和非法职业中介违法行为。
加强社会保障同城对接。建立社会保险参保信息共享机制,深化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服务。深入推进两市医保参保人员实现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服务,推动工伤保险、劳动能力鉴定信息共享,工伤医疗费实现就近就地结算。研究实施两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同城衔接。
第五节 完善社会治理协调机制
推进跨市政务互通。推广荔湾—南海政务同城化的先进经验,推动广州、佛山政务事项跨城通办,实现两市市民信息查询、费用缴纳、证明打印等行政许可和社会服务跨区域办理。推进政务信息共享,对接两市网上办事大厅服务功能,统一规范政务服务建设标准,实施跨市政务服务便民利民措施。
携手打造“平安广佛”。构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打防联动的警务合作模式,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治安管控、交通管理等领域深化合作。联合加强对非法组织、重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加强异地调查、取证、追逃协作,相互提供技术和警力支援。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协作,重点开展“三非”外国人整治。建立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和重特大交通事故信息通报机制。积极开展警务交流、重要活动互邀观摩及专项联合模拟演练。
加强跨界地区城市管理联动。推动广州荔湾、白云、花都、番禺、南沙和佛山南海、三水、顺德等相邻行政区城市管理无缝对接,探索建立跨地区城市管理联动机制和网格化综合巡检制度,制定城市管理协作联动预案。加强交界区域重点范围、重点路段和重点区域城市管理综合整治和监管,联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社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第九章 互利共赢的国际国内合作
坚持远交近融,加强与国内外交流合作,积极对接国家各大区域发展战略,把开放合作与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合作格局。
第一节 带动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建设
发挥广佛同城化在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以广佛同城化携领经济圈建设。有机整合和充分利用广佛同城化、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广清一体化、广韶合作、广清对口帮扶、佛云对口帮扶等多重合作机制,建设珠三角带动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的典型。衔接经济圈内各类区域发展规划及相关规划,组织开展经济圈协同发展研究,明确各市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和合作载体。健全经济圈市长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专责小组等工作协调机制,组织编制和实施经济圈年度工作计划,以区域合作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动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广清产业合作园、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等园区以及广佛肇高速、北江及西江航道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第二节 联动珠江东西两岸发展
加强与深莞惠、珠中江经济圈的对接融合,携手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健全广州与佛山、中山、东莞、清远、惠州、肇庆等周边六市交通建设协调会机制,重点推进南沙港铁路、广佛江珠城际、穗莞深城际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进一步密切与珠江口沿线港口联系与合作,实现港口航线、航运物流和航运服务的错位互补,推动建设以南沙港为核心的珠三角“铁水公空管”互联互通的港口集群。加强与中山、江门、珠海、阳江等市在制造业方面合作,共同打造珠江西岸万亿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开展广佛两市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的创新协同,推进区域内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第三节 深度参与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建设
充分发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片区政策优势,率先在广佛地区复制和推广制度创新成果。以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为重点,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投资、贸易、金融、综合监管等领域制度创新,探索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核心的内外资投资管理制度、以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推进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管理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建设区域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共同争取国家对广州南沙新区和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创新支持,并推动政策试点适时向佛山延伸,承接自贸区溢出效应,支持佛山按程序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争取广州跨境电商试点政策覆盖至佛山。
第四节 推动与港澳更加紧密合作
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落实CEPA框架下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以广州南沙新区、佛山南海为重点,规划建设广州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区,支持佛山作为香港金融服务外包基地,深化广佛与港澳在金融、专业服务、商贸会展、现代物流等领域合作。加快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海珠琶洲会展中心区、佛山南海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等首批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省级基地建设。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开展珠江口海域海洋环境整治,加强与港澳在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对接,吸引港澳高端人才和创业团队来广佛两市创新创业。
第五节 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全面衔接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泛珠区域合作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及京广、南广、贵广等高铁经济带建设,以广州泛珠合作园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为主要载体,加强与长沙、南宁、贵阳等沿线城市合作,拓展西南及中南地区腹地,打造东西部合作发展、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域。积极参与珠江—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加强与肇庆、梧州、贵港、南宁等沿江港口的联动发展。联合到高铁沿线城市开展招商、投资活动,加强与西南、中南地区在能源、原材料、劳动力、市场渠道等方面战略合作。整合珠江—西江、高铁沿线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建立旅游战略联盟,共同推进无障碍旅游区建设。
第六节 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枢纽
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依托南沙海港、白云空港以及大田铁路国际物流基地,完善联通内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物流通道和空中走廊。推动广佛地区与东盟、大湄公河次区域、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和文化往来,依托两市商贸会展、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以及岭南文化资源优势,在沿线国家港口城市和中心城市建设商品展示展销中心、商贸城和物流园区。借助广州国际投资年会、达沃斯高端圆桌会、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等招商平台,吸引国际总部企业、重要官方组织、民间机构的总部或区域代表处落户广佛地区。打造重要国际合作平台,重点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广州国际创新城、广州开发区中以高技术产业合作区等园区项目,大力推动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务实推进中欧城市化伙伴关系合作项目。推动广州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支持佛山创建国家服务贸易特色出口基地及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