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障基本需求,努力补齐居家社区养老短板
(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
1.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建设小型社区养老机构,提升其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服务、失能老年人托养等功能。
2.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小型化、连锁化、专业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
3.开展老年人养老需求评估,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等养老服务,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4.统筹社区范围内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和服务性企业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文化、体育、法律援助等服务。
(十一)进一步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
1.切实提高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加大年久失修敬老院的维修改造力度,推动服务设施达标,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积极动员城乡特困人员入住敬老院,为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提供便捷可及的养老服务。
2.强化农村敬老院能力建设。各市县政府要合理编制预算,足额安排敬老院建设资金和管理运营经费。
3.鼓励农村敬老院提供有偿服务。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低收入老年人和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前提下,引入社会力量,通过公办民营的方式,为其他老年人提供有偿养老服务。
4.利用农村闲置的学校、村集体用房,建设农村幸福院等自助式、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土地流转等收益分配充分考虑本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5.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积极培育为老服务社会组织,鼓励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对农村留守、困难、鳏寡、独居老年人的关爱保护和精神慰藉等服务。
(十二)提升老年人生活便捷化水平。
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通过政府补贴、产业引导和业主众筹等方式,加快推进老旧居住小区和老年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重点做好居住区缘石坡道、轮椅坡道、公共出入口、走道、楼梯、电梯候梯厅及轿厢等设施和部位的无障碍改造,优先安排贫困、高龄、失能等老年人家庭设施改造,组织开展多层老旧住宅电梯加装。支持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以及城镇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中,要统筹考虑适老化设施配套建设。
四、鼓励创新,打造丰富多样、品质优良的养老服务产品
(十三)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
整合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建立标准统一、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信息化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网上和电话预约挂号、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针对性服务。打通养老服务信息互通共享渠道,实现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与户籍、医疗、社会保障等信息资源对接。
(十四)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1.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养老合作,建立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审批绿色通道,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和全国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范围。支持养老机构开办老年病院、康复院、医务室等医疗卫生机构。
2.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签约方式建立急救、医疗转诊等合作机制,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医疗服务。
3.鼓励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社区老年照料机构内设的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在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在职称评聘、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方面,享有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同等待遇。
4.探索建立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制度,提高养老机构应对意外突发事故的保障水平。
(十五)发展高端健康养老服务产业。
加快实施“世界长寿岛”品牌战略,利用我省优良的生态环境、优越的旅游资源、热带养生资源和南药产地优势,加快培育运作规范的养老服务企业,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养老服务品牌,促进健康养老、旅游养老、度假养老产业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品质优良的养老服务。
(十六)发展适老金融服务。
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适合老年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鼓励金融机构优化网点布局,向老年群体集中区域延伸,建设老年人无障碍设施,开辟服务绿色通道。强化老年人金融安全意识,加大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