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批复同意《南京江北新区发展总体规划》(附规划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9-08 17:31
分享:

六、构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

坚持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加快新区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优化重点产业区域布局,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完善产业链条和协作配套体系,着力培育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聚区。

(一)优化重点产业区域布局。

优化重点区域功能定位。南京高新区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科技研发优势,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生物制药、智能制造等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南京化工园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建设世界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南京海峡两岸科工园依托宁台合作基础,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研发设计、文化创意和金融服务等产业。浦口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和航空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六合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智能终端等智能装备及临空产业。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产业。西坝港和七坝港依托港口优势资源,重点发展综合物流、专业物流和智慧物流产业。

促进化工园区转型发展。大力推进化工企业改造升级,强化规划管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改造同步建设。深入实施《南京市原大厂区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3-2022年)》,有序推进大厂片区工业布局调整和重点企业搬迁与改造升级。加大危化品行业整治、码头岸线整合、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更加注重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淘汰环保和安全生产达不到标准的企业,加快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对化工企业实施节能降耗改造,对取水实施在线监管,推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充分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引导生产企业转型改造,延伸服务链条,提高化工产业增值能力,实现由传统重化工产业基地向新兴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加强南京化工园与扬州、镇江等周边化工园区的产业合作,推动高端化工产业协同错位发展,在更高层次上促进宁镇扬产业协同发展。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四大先进制造业,聚焦重点产业规模发展和特色发展。在四大产业中各培育1-2家百亿元企业,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三大产业链建设,到2020年,建成3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若干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研发设计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总部基地。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科技服务、检验检测集聚区,培育扬子江城市群区域性服务中心。发展金融、法律、人力资源服务,重点发展科技研发、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业。吸引大型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形成总部经济高地。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依托国际健康城,打造“医、教、研、康、养”一体化的全健康产业链。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健身休闲新型服务业态。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加快构建健康医疗产业链。以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建设为契机,鼓励社会力量创新发展健康医疗服务业,促进健康医疗业务与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推进健康医疗与养生、养老、家政等服务业协同发展。发展居家健康信息服务,推动中医药养生、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健康文化、体育健身、健康医疗旅游、健康环境、健康饮食等产业发展。研制推广数字化健康医疗智能设备。支持研发健康医疗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生物三维(3D)打印技术、医用机器人、大型医疗设备、健康和康复辅助器械、可穿戴设备以及相关微型传感器件。加快研发成果转化,提高数字医疗设备、物联网设备、智能健康产品、中医功能状态检测与养生保健仪器设备的生产制造水平,促进健康医疗智能装备产业升级。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深挖六合茉莉村、雨发生态园、八卦洲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价值,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推动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建设,打造立足江苏、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国内一流区域性农业创新高地。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顺应“互联网+”发展新趋势,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加快产业发展的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提高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和转化效率,引导企业围绕品种开发、质量提升、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两化”融合、安全生产等方面改造提升,推进企业提质增效。

(三)提升产业发展空间。

培育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发展“互联网+”产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提高企业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鼓励企业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将消费者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创新分享经济模式,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新业态,打造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承接重点企业转移。积极承接符合产业功能布局要求的中央、省属、重点市属国企入驻新区,充分发挥重点国有企业在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领域的作用、在资源能源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保障作用以及在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中的引导带动作用。切实引导各级国企投资各类项目,并强化关联企业联动作用,打造产业发展平台,促进产业快速形成规模,加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

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积极引进和扶持重点民营企业,加快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大政府采购民营企业、民间组织社会服务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城市基础设施、文化产业、医疗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支持发展民营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