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陕西西咸新区
深化城市发展方式创新和特色化产业发展路径探索,进一步发挥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综合功能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探索突显文化特色、注重绿色集成创新、保障群众利益的城市发展方式,创新优美小镇建设模式。
2、深化中俄丝路创新园建设探索,推动与广州南沙新区等共建产业合作基地、创新型孵化器等举措实施,在跨国、跨区域园区共建和产业孵化引领产业发展方面积累新经验。
八、贵州贵安新区
依托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和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探索以数字经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顺畅接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1、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探索“人才+项目+团队”“人才+基地”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大力打造集储存、挖掘、分析、清洗、展示、应用、数据产品评估和交易等为一体的大数据核心产业链条。
2、构建“研发+孵化+制造+融合+平台+应用”科技创新模式,形成闭合的产业生态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大数据+大开放”,创新开放合作形式。
九、青岛西海岸新区
深入推进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青岛蓝谷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探索,持续深化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和海洋科技发展创新。
1、完善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举措,以“融”为核心,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探索构建集产业、科技、人才、保障为一体的军民综合创新体系,聚焦关键要素,挖掘培育军事文化特色。
2、推进面向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探索科技企业阶梯培育机制,完善科技创新券机制,开展中德生态园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加快全要素孵化加速的众创平台建设。
十、大连金普新区
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探索以科技创新和双向开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加快形成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1、深化市场配置资源、经济运行管理、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加快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探索,启动保税区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与新区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端装备、集成电路、通用航空等产业创新基地和专业技术研发、创新创业服务等创新平台建设探索,力争在园区协同开放、招商引资机制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
十一、四川天府新区
突出“全面加速、提升发展”两大重点,加快全面创新改革,全力破解体制机制难题,进一步提升产业和区域整体竞争力。
1、纵深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在军民融合、产学研协调创新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围绕增强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创新推动产业动能转换再提速方式。
2、健全协同管理体制,开展立法探索,构建有效统筹成都片区和眉山片区间、成都片区各区域间关系的管理运营方式,破解管理体制碎片化难题,提升区域融合发展水平。
十二、湖南湘江新区
深化要素市场创新,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在推进绿色集约高效发展与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有所突破。
1、深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投资方式及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机制创新探索,加强金融创新,丰富金融业态,推动形成高效规范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
2、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生态技术指标体系,开展绿色市政建设与循环化发展探索,依托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建立特色化流域保护、管理执法机制,积极参加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