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印发(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4-06 15:50
分享:

八、繁荣发展海洋事业

加快发展海洋教育事业,实施“智慧海洋”建设工程,完善海洋公共服务体系,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高效服务。

(一)加快发展海洋教育事业

以省内重点高校和国家级科研院所为平台,加强海洋重点学科建设,加大海洋教育设施和研究设备的投入。加强海洋高等教育建设,把中国海洋大学建成学科门类齐全、优势学科突出的世界一流综合类海洋大学,支持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等高等院校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海洋渔业、船舶制造、海洋化工、海洋新能源、海洋环保、海洋工程建筑、海洋运输、海洋信息、滨海旅游等领域的海洋学科和专业学院;支持重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强海洋相关学科建设,扩大高层次海洋人才培养规模。高质量建设涉海类职业院校,依托省部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潍坊滨海海洋科技大学建设;加快推进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建设,鼓励职业院校开设涉海类专业,支持沿海各市增设涉海类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海洋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积极开展海洋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支持高等院校与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院校、联合实验室和研究所;支持国内外高校建立涉海专业的教学、实习和科研基地,加快构建海洋类校、政、企合作办学联盟;强化与国内外优秀高校、科研机构的学科建设合作,扩大研究生联合培养规模,增强研究生教育实力。优化政策环境,吸引国外优秀海洋院校到山东合作创办海洋类院校,支持国内优秀海洋院校在山东建立涉海专业的教学、实习和科研基地,建设我国重要的海洋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二)实施“智慧海洋”建设工程

深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遥感检测等信息技术,打造山东省海洋云计算与服务平台。加快推动互联网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和创新发展,实施“互联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预报减灾、海域使用动态监管等。重点建设海域管理、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港口物流、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搜救抢险、防灾减灾等多个应用信息系统。建立集海洋观测预报、海洋灾情预警、海洋渔业安全生产指挥、渔船管理、海上执法指挥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全省海洋与渔业指挥管理系统。加快建立服务海洋科技研发、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海洋开发管理、海洋生态与环境保障与修复等应用服务平台和决策支持平台。统一规划和建设海洋监测、管理和服务数据安全传输与通信网络。提高现代信息服务能力,发展完善微波和卫星网,提高海上作业和海上救助通讯保障水平。依托无线传感网研发优势,扶持发展物联网,重点发展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传输与数据处理、系统集成与标准化开发。

(三)完善海洋公共服务体系

坚持便民、利民方向,打造精细化、数字化的立体服务网络。加快海洋信息体系建设,提供海上通信、海上定位、海洋资料及情报管理等服务,大力发展海洋信息服务业,提升信息服务的专业化、网络化水平。提高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海域使用论证、海洋工程勘查、气候可行性论证、海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服务水平,积极拓展海洋公共服务领域。提升海洋立体监测和预报服务能力,建立覆盖全省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积极开展海洋产业安全生产、环境保障、气象预报等专题服务,强化面向港口作业、海洋油气生产、海上旅游、海洋渔业、海洋盐业等领域的服务。提高海域治安管理能力,构建海上治安打防管控体系,改进出入境船舶边防检查服务,优化国际航行船舶管控服务。对海上渔船安全实行实时监控,完善海上搜救应急服务,积极推进搜救活动的双边、多边和区域合作。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