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打造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先行区
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要求,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政策保障体系,重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文化旅游、海洋信息、涉海金融和商务、海洋环境等服务业,加快构建适应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服务支撑体系。
1.海洋交通运输。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和节点的作用,着力打造现代化港口集群和大型化的海运船队,积极发展沿海和远洋运输,推进水陆联运、河海联运,探索建立车联网、船联网,建立面向全球的港口物流智慧网络,加快构建起现代化海洋运输体系。鼓励以资产为纽带,以互利共赢为目标,推动港口资源加快整合,打造特大型组合港口集团,形成整体合力。优化海运船队结构,建设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专业化船队。以规模化、专业化为方向,培育具备一定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本地海运企业,鼓励国内外大型海运企业落户山东,积极发展中小海运企业,打造海运企业集群。提升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四大临港物流中心现代化水平,壮大东营、潍坊、滨州、莱州等临港物流园区,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国际物流中心。
2.海洋文化旅游业。突出海洋特色,丰富仙海内涵,持续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养生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文化和体育产业基地,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和健康养生基地。(1)海洋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海洋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全力打造一批海洋文化精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工程,提高青岛东方影都、威海福地传奇水上乐园和青岛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潍坊杨家埠艺术大观园等特色海洋文化产业园(基地)的带动示范作用。(2)海洋体育产业。发挥青岛、日照、威海、潍坊等海上运动设施比较完备的优势,着力打造帆船、沙滩马拉松、铁人三项等品牌体育赛事,大力发展海上体育运动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综合性海洋体育中心和海上运动基地。(3)滨海旅游产业。强化滨海大旅游观念,加强在资源开发、设施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联合与协作,建设贯通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市的滨海观光大道,加强青岛邮轮母港和烟台、威海、日照停靠港建设,实现半岛城市群“无障碍旅游”,共同打造“仙境海岸”旅游品牌。深刻挖掘海洋人文资源内涵,加快建设一批特色海洋文化旅游景区,提升长岛休闲度假岛和荣成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建设水平,把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滨海休闲度假目的地。开展滨海旅游小城市、旅游小镇标准化建设,加快发展工业旅游,重点打造青岛国际啤酒城、烟台国际葡萄酒城、威海中国钓具之都、东营石油城等产业旅游目的地。拓展滨海旅游新领域,大力发展海上低空旅游,积极开通威海到韩国的海上快速旅游快船,鼓励开发特色化的邮轮旅游产品。丰富青岛啤酒节、青岛国际海洋节、烟台葡萄酒文化节、威海国际人居节、文登国际温泉节、潍坊风筝会、寿光菜博会、荣成渔民节、日照太阳节等大型节庆活动的内涵,提升影响力,增强对滨海旅游的带动能力。加强海洋旅游带建设,提升海岸旅游带的纽带作用,加快拓展滨海腹地旅游带,建立健全市场主导的旅游业发展联盟,推动三条旅游带联动发展,做大做强山东蓝色旅游品牌。(4)养生养老。顺应消费结构向享受型消费升级的趋势,发挥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美好的优势,深刻挖掘仙海内涵,以生态景区休闲养生、养老家园其乐融融、运动基地健身娱乐、欢乐家园享受自然为主题,大力发展集休闲度假、运动康体、娱乐体验于一体的健康养生养老产业,打造以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七市为核心区的“仙境海岸·养生福地”养老健康服务经济带。
3.航运服务业。巩固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地位,打造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加强与国内外航运中心合作,推动港口群联盟建设,全方位融入全球航运体系。加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航运交易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海运标准规范制定,建立完善“董家口指数”,探索发展指数衍生品,打造功能完备的国际海运交易市场。加快发展航运服务企业,积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国际航运发展示范政策。依托国际航运中心,打造海洋服务业集聚区,推动海洋金融、航运保险、船舶和航运经纪、船舶管理、海事咨询、海事仲裁、海事审计与资产评估及其衍生业态发展。着力引进大型涉海企业和涉海行业组织、中介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综合服务功能。
4.海洋信息服务业。以专业化、网络化、品牌化为目标,积极培育海洋信息服务企业,鼓励有实力的信息服务企业向海洋信息服务领域拓展。加快海洋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促进海洋信息服务业与海水养殖、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有机融合。完善物流市场信息平台系统信息发布、交易匹配、合同签订、支付结算、信用评价、整体物流等解决方案,健全交易、金融、监督“三合一”物流平台架构和会员准入机制。
5.涉海金融保险服务业。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构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支持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体系。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组建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大型金融集团;加强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业务协作和股权合作,大力引进国内外金融企业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机构;加快制定配套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涉海金融产品,设立专门服务海洋经济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加速产业资本化、资产证券化,支持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做大做强,支持威海建设大宗海洋商品交易市场,着力构建支持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股权投资基金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保险服务,引导保险企业开发涉海保险产品,探索建立海洋高技术产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大力发展科技保险,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6.涉海商务服务业。按照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要求,借鉴国际先进的发展理念、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大力实施促进体系建设工程、服务品牌创建工程、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和人才队伍支撑工程,建立和完善推动涉海商务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多元投资、多元发展的格局,重点发展企业管理、法律、咨询与调查、知识产权、市场管理、中介服务等商务服务业,培育集交易、物流、支付等于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鼓励发展涉海创意产业,重点培育一批创意设计企业,建设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
7.海洋环境服务业。瞄准海洋生态建设需求,积极培育发展岸线整治、近海生态修复、河口资源保护、沿海防护林建设、滩涂生态涵养等相关工程设计和技术研发,加快发展洁净产品生产技术、环境工程与技术咨询、环保科技推广、环境信息服务等环保中介服务。以莱州湾、胶州湾、威海湾生态环境的保护及修复为切入点,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及应用,建设海湾生态修复国家级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