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IPO咨询 新三板咨询民营银行咨询联系我们

政协委员黄淑和:国企改革应建立容错机制

宏观来源:时间:2016年03月09日 09:03 编辑:中商情报网

现在,国企改革很多开拓性的改革工作,还缺乏一个容错的机制,这导致很多人不敢去开拓进取。有不少人存在”求稳怕错“的心理。

自2014年,六家央企启动“四项改革”试点以来,国企改革步步推进,至2016年,已经步入落实年。

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今明两年,要以改革促发展,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

2016年国企改革的任务可谓艰巨。如何将央企整合做大,如何突破固有利益的藩篱?

两会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资委原副主任黄淑和,他认为,国企改革面临着配套政策还不齐全、多部门的协调机制还需完善等局面,因此,难度很大的改革应该采取试点的形式获取经验,同时企业自身能够改革的项目应该让企业先做。

他认为,国企改革目前普遍有“求稳怕错”心理,应当建立容错机制。

“牛鼻子”是机制和转型升级

《21世纪》:你怎么看今年国企改革面临的形势?

黄淑和:今明两年应该都是落实年,现在各项改革的政策还不系统,配套政策还没有完全出台。而国企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工程和配套工程。

一个是政策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有配套政策都出台以后,改革才好进行下去。现在因为政策还没有完全齐全,企业普遍有“求稳怕错”的心理,基本所有企业都怕追责,企业采取的做法是现在先稳住,防止出错,所以国企改革现在普遍有这样的思想负担,原因在于政策的配套还不够系统和完善。

第二个方面,国企改革涉及到诸多部门,比如管人的部门如何管,管薪酬的部门如何去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如何对这些人才进行激励?这里面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政府管理体制等,现在这个也没有配套。

所以我认为,政策的出台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加快出台的速度,二是要具体而有操作性。如果出台的政策还是原则来原则去,没有具体到位,这样要底下去进行改革,都挺难的。

国有企业改革绝对不是单一改革,改革就是要融合起来,把其他改革和国企改革统筹考虑,其他如果领域如果不改,国企改革也无法深化。

《21世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你如何理解?

黄淑和:实际上可以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来概括。我的理解是,转型升级里面包括了结构优化和机制优化,还应该包括管理优化,除了技术升级和结构升级,机制也应该升级。

《21世纪》:你认为,目前国企改革的切入点应该是什么?

黄淑和:现在国企改革的牛鼻子在哪里?我认为是两块,一是搞活机制。国有企业现在最大的毛病是机制不活,还没有像民资和外资一样有好的机制,这种机制我认为能够产生强大的生产力。如果国有企业机制活了,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国企的应变能力也会加强。二是转型升级,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立“容错”机制

《21世纪》:国企改革应该处理好哪些关系?

黄淑和:首先是市场化和行政化的关系,改革的目标要市场化,现在我们一些部门思考方式还是带有一些行政化色彩,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二是严格管理和搞活之间的关系,国企同样有如何搞活的问题。

第三,是上面很有改革积极性,但是下面的积极性怎么激发,这个关系也需要处理好。上上下下要形成合力来推动国企改革。国企改革这篇文章非常大,如果改革成功推进下去,能够激发很大的市场活力,但是改起来还真的不太容易。

《21世纪》:在现在的改革环境下,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推进国企改革?

黄淑和:目前的状态下,应该两个方法推进,一是难度很大的改革项目应该去进行试点,在试点取得一定的经验的基础上再铺开。另外,企业自身能够自己去做的改革项目,应该自己先去进行。

还有一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讲了,要“敢为人先”,应该创造一个能够容错的良好氛围。现在,国企改革很多开拓性的改革工作,还缺乏一个容错的机制,这导致很多人不敢去开拓进取。现在有不少人存在“求稳怕错”的心理,注意,是怕错,不是怕乱,这里存在怎么把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出来的问题。

我的建议是,现在国企改革到了深水区,是配套性、互相关联性都很强的改革,在这种前提下,应该鼓励大家敢为人先。有一些东西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只要不是违法乱纪,要允许大家有一个容错的机制。

《21世纪》:容错机制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否会有冲突?

黄淑和:并不一样,国有资产流失核心是两个问题,一是一定要依照规定的程序办事,无论是转让还是改制,一定要走在规范化透明化的轨道,要处在阳光下。

第二,监管者要监管到位。该走的程序必须要走,监管者要有效监管,监管到位。把握了这两条,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一方面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僵尸企业”退出靠市场化

《21世纪》:国有企业中的“僵尸企业”,应该怎么退出?

黄淑和:所谓“僵尸企业”,我的理解是干不下去就要倒闭的企业,我的个人看法是,“僵尸企业”的退出更多地要靠市场化。企业有生有死,是一种基本的经济规律,我是主张要真正地走市场化,应该更多地靠市场,而不应该靠人为。

这里面政府的最大的作为,就是把关闭的、退出市场的这些企业职工的利益维护好。企业关闭以后,职工一定是最大的弱势群体,这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会涉及到职工家属等很多人的利益。目前,国资委在处理“僵尸企业”方面也在研究制定相关措施,但不管怎么调、怎么并、怎么去重组,首先要把员工的利益保护好。

更多>>图文推荐
  • 做调研 买报告 就找中商
  • 要融资 写商业计划书 就找中商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3、征稿:中商情报网面向全国征集创业、财经、产业等原创稿件,并为创业者创业项目、产品、人物提供免费报道!中商创业交流QQ群:174995163  482217341

相关事宜请联系:0755-82095014 邮箱:editor@askci.com

精华推荐
相关阅读
大家都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