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讯,新年伊始,此时理财产品没有如以往那样出现较高收益率,但进入降息通道中理财产品收益依然略高于定期储蓄存款。回顾去年一年里理财产品,经历了“冷宫”进进出出的遭遇,而在一年中数次降息之后,理财产品的收益与发行量也出现了“双降”,岁末年初也难现银行为了吸引客户而推出较高收益理财产品的现象。
理财产品收益普遍下降
2015年,每次央行降息前后,理财产品收益率都会出现普遍下调,到目前为止,不少理财产品收益率早已跌破5%,多类长线产品逐渐下架,有的银行甚至出现理财产品提前到期的现象。经历了数次降息后,理财产品的收益平均下降了1.5%。以市内一家股份制银行的新客户理财产品为例,2015年初时该款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达6.1%,现阶段约为4.65%。
“我转了几天了,跑了几家银行,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理财产品。要么是收益太低,要么是时间太短,去年这个时候早就有不错的理财产品上市了。”市民张先生表示。“是啊,我这几天理财产品到期了,想找个对接的,可是发现中长期理财产品比较少。”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各家银行长期类理财产品种类较少,大多以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等产品为主。而且各类产品预期年化收益一般在4.3%左右,理财产品平均收益呈现下滑趋势。仅有数家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几款理财产品收益还在5%以上,但数量较为有限。一家国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该行已经有半年没有推出过1年期理财产品。
短期理财产品较为热销
尽管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呈现下行趋势,但此时市民手中的资金又有了理财的需求。多位银行理财经理表示,随着股票、基金等各类投资性产品风险加大,稳健型投资逐渐成为投资者的首选,理财产品相对风险较小而受到普遍关注。现阶段,理财产品销售市场十分火爆,甚至有的银行开售没多久就被抢光。“秒杀”“日光”等字眼常被业内提及。其中短期理财产品的购买热情较高,多位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由于理财产品收益下降,很多市民为了追求高收益理财产品而选择购买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但是又担心风险就选择两三个月的理财产品,这样短期内可以看到收益又减少了风险承担的时间。
不过记者观察目前市场中的理财产品发现,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中,收益出现倒挂的现象,按照以往惯例,一般长期理财产品收益都会高于短期,但是近段时间的理财产品收益却出现变化。以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为例,其三个月收益为4.55%,6个月收益为4.35%。按照以往惯例,正值岁末年初,一般银行都会通过理财产品收益来挽留和吸引客户,但是自央行数次降息之后,多家银行理财经理表示,这次对于理财产品选择中长期还是短期是真心看不清,银行逐渐降低长期产品的收益以保证一旦出现降息,银行不会出现较大的损失。
理财顺势而为 不要一味求高收益
由于银行销量、体量、规模考核转变为规模与收益并重,银行更加侧重于开发前置的客户,而不再热衷以高收益理财产品来吸引客户,现阶段理财市场中高收益产品越来越少,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也出现了普降。因此银行业内人士建议市民理财顺势而为,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想要高收益就要承担高风险,现阶段理财,需要注意投资风险。并非收益越高的产品就越好。现阶段利率处于下行阶段,未来仍有降息的预期,市民可以更多地去寻找保值保收益的理财渠道。
针对理财,业内人士建议,首先以稳健为主,尤其是老年人可以选择大额存单、国债等较为稳定收益相对较高的产品。同时可以选择风险性较低的理财产品,保本保息型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3.5%左右,也可以选择短期型非保本理财产品。此外有闲置资金还可以购买一些黄金,黄金投资中长期会有一定收益,毕竟现在基本位于底部区域,可以作为家庭资产配置中的产品。“当前的市场行情中投资需要稳健,做到分散性理财,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前提下再锁定收益。可以做一些定投基金,很多资产处于下行阶段,可以选择投资风险较低的产品。”
(来源:京江晚报)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3、征稿:中商情报网面向全国征集创业、财经、产业等原创稿件,并为创业者创业项目、产品、人物提供免费报道!中商创业交流QQ群:174995163 482217341
相关事宜请联系:0755-82095014 邮箱:editor@askc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