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价控证另有“隐情”
上述市场人士对和讯房产表示,现在取证难,不仅是卡在定价上,因为即使开发商愿意妥协,按照政府默认的价格来定价,也难逃苦等预售证的命运。
“政府压着不发证,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区域市场可供销售的住宅类新房非常稀缺,现在项目上攒了一堆客户,以前3:1,现在能够达到10:1,只要开了盘肯定不愁卖。但政府考虑的是,一旦售罄了,区域内新盘减少,甚至无盘可推的话,对市场预期或者购房者心理影响很大。而有新房预期可售,政府就可以通过对新房的价格把控来影响二手房市场。”房山某项目销售负责人对和讯房产表示。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二手房市场交易双方均为个体,虽然在此轮调控中加强了对挂牌房源的审查和市场的整顿,但调控效果很大程度上仍受交易双方的主观影响。一般二手房定价是比照着新盘报价。如果失去新盘的对价参考,二手房价格可能会难以把控。
据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市场研究院统计,2017年第一季度,北京全市新建商品住宅共成交8858套,创下2010年以来的单季度最低值。4月北京新房成交量更是跌至冰点,仅实现2339套成交,这一成交量创造了自2015年3月以来的近26个月新低。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政府严控新房预售价格,放缓发证速度,一方面意在给二手房市场定价提供参照,间接抑制二手房市场的过热势头;另外一方面,现有新房压着卖,也可以为调控效果争取更多时间,随着后续市场的供应量慢慢补缺,也有利于市场实现平稳过渡。
实际上,在政府要求新开盘项目拟售价格不得超过8万“红线”之后,目前市场上的高端项目价格已并非改善需求购房者难以企及的价格。有业内人士表示,在317新政出台后,部分大平层的高端项目户型面积已比之前改小,单价受限后,总价也控制在1000万-1500万元,已经可以被部分改善人群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