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便利店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来源:天下网商 发布日期:2017-05-02 10:09
分享:

只有经济足够发达、临街商业资源丰富、人口教育和收入水平更高、生活节奏较快、消费习惯更现代的城市,便利店才能有生存发展的土壤。

目前全中国最符合这些条件的城市或城市群非江浙沪包邮区和珠三角地区莫属,其次则是长沙、武汉、成都重庆等中西部新兴城市群。但即使在这些城市群里,也不是所有城市都很适宜便利店发展。

未来便利店的战场将越来越聚焦于社区周边的服务支持,而便利店的形态也可能出现新的变化。

在传统线下零售越来越不景气的当下,便利店似乎成为了一股清流。根据贝恩公司和凯度消费者指数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购物者报告》,便利店在2015年实现了超过13%的增长,几乎是2014年增速的两倍。便利店一时间成为创投关注的一个热点,“便利蜂”、“全时”等新兴便利店品牌平地而起,甚至连做电商的京东也提出了在农村市场开百万便利店的计划。但便利店到底是不是未来中国零售市场的新蓝海呢?我们还是得从便利店的历史、运营和现状来分析。

以7-11为代表的现代零售便利店创造于美国,兴盛于日本和港台地区,并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大陆。这样的便利店通常位于居民住宅区、学校、客流量大的繁华地区以及加油站,经营面积在50-150平米不等,最大不会超过500平米,经营品种多为食品、饮料,以即时消费、小容量、应急性为主,有收银台和收银系统,每天运营时间超过16小时甚至是24小时,大都是连锁经营。

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便利店逐渐分化出了两种类型:一种是以7-11、全家等外资便利店为代表的高端便利店,另一种则是以美宜佳、十足便利等本土便利店为代表的大众便利店。

这两种便利店最大的差异主要存在于经营模式和品类管理上。虽然目前这两类便利店都开放加盟,但是前者对于加盟的要求更严格,也会将自身成熟的经营模式完全移植到各加盟店中,供货渠道统一,物流冷链保障强大,标准化程度更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更高;而后者的管理则更松散,店主经营的自由度很高,店与店外观看似一样,但是走进去看到的产品陈列可能完全不同,这样的便利店更像是传统杂货店的升级,在标准化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那么便利店在中国零售市场上发展的空间是不是真的很大呢?笔者觉得未必这么乐观。

首先,中国适合发展便利店的城市数量是有限的。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人均GDP超过10000美金便利店就会进入爆发增长期,可以达到平均300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的密度,中国的人均GDP预计到2020年便能达到10000美金,而便利店密度远没有达到这一数字,因此便利店发展的空间似乎很大。但是中国各城市的差异很大,GDP的结构也大相径庭,2015年中国城市人均GDP排名前3的城市分别是鄂尔多斯、克拉玛依和东营市,都超过或接近30000美元,但是这些城市的便利店业态在全国的便利店版图上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他们的GDP中工业占比太高,而日本、美国这些便利店发达的地区都是服务业在GDP中占主导地位。因此除了考虑人均GDP之外,GDP的组成结构也很重要。

除了GDP这一因素以外,城市的临街店铺资源、消费者的生活习惯也十分重要。以北京为例,早在2008年人均GDP就已经达到10000美元的水平,但其便利店业态直到2016年在资本的介入下才开始有了一个小爆发。而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前几年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排名上,北京排名一直不高,2013年、2014年甚至连续排名倒数第二。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北京的临街店铺资源不够丰富,且房租和人力成本偏高。

阿里旺旺图片20170426163002

2016年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