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开发能力
电动汽车充电涉及的关键技术平台包括:
充电模块开发——具备专业电力电子技术能力,开发充电模块。充电模块作为电能变换的核心,其技术参数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充电桩的基本性能。
充电系统开发——具备将嵌入式软硬件开发、结构开发、电气、热设计和工业设计及集成化设计能力,开发充电设备。系统的“质量”影响设备长期的运营“质量”,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高低温、盐雾等影响环境适应性的因素;
2)电网智能、用户智能、车充智能等影响智能性的因素;
3)电网安全、设备安全、人身安全、数据安全等影响安全性的因素;
4)低故障、长寿命、高防护等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运营平台开发——具备大数据、云平台开发能力,进行电商和运维服务管理。运营平台通过收集分析用户行为、用户需求,充电设备、车辆和充电运营等状况信息,反向促进模块及系统优化改进,提升设备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最终提升用户体验、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良好快速发展。
目前各家开发能力表述见下表:
角度 | 厂家 |
充电模块开发 | 特锐德、盛弘、泰坦、晶福源、核达等 |
充电系统开发 | 南瑞、许继、鲁能智能、特锐德、奥特迅、中恒、泰坦、科陆等 |
运营平台开发 | 国家电网、特锐德等 |
3、商业模式
目前,充电桩市场商业模式包含:设备销售、EPC、充电运营等,各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制定各具特色的商业模式。
厂家 | 设备销售 | EPC | 充电运营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 |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 | |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 | | |
北京国网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有限公司 | ※ | | |
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 ※ | ※ |
深圳市盛弘电气有限公司 | ※ | | |
深圳晶福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 | |
深圳市核达中远通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 ※ | | |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 ※ | ※ | |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 ※ | ※ |
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 | ※ | ※ | ※ |
浙江万马新能源有限公司 | ※ | ※ | ※ |
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 | |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 ※ | ※ |
珠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 ※ | ※ |
鉴于充电桩技术门槛最高的核心模块IGBT、MOS主要依赖外资采购,因此整个制造端的技术门槛不高,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被挤压。在低技术门槛竞争局面下,部分设备生产商在设备研发、制造、销售之外,看好充电设施运营端的前景,开始向运营环节延伸,积极向充电设施运营端布局,比如特锐德、奥特迅、泰坦等,都已经大举进军充电运营端。
设备商进军运营,直接催生了电动汽车充电行业服务内涵的扩充,当前的电动汽车充电业已经是一个更偏向于服务的行业。例如,据2016年12月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特锐德在全国运营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已达5015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