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高,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四川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四川作为人口大省和西部地区唯一的产粮大省,四川省一直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的首要任务来抓,特别是2012年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出台后,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抓粮食生产的工作力度,通过实施“米袋子”工程,从保粮食播种面积入手,狠抓粮食作物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建设等措施,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全省产粮大县由2011年的12个增加至2017年的82个,并通过在产粮大县深入开展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确保了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和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高。2017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662.1万亩,比1978年减少1499.4万亩,下降13.4%,年均下降0.4%。但由于粮食亩产水平比1978年提高了69.7%,带动全省粮食产量2017年达到3498.4万吨,比1978年增产1116.6万吨(223.3亿斤),年均增长1.0%。
数据来源:四川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四川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迅速,群众“菜篮子”不断丰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发展农业的重要抓手,四川实施了“现代农业千亿增收工程”,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区)建设,加快发展蔬菜及食用菌、水果、茶叶等优势产业,加快创建良种化、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基地建设,促进了四川特色效益农业的快速发展,群众“菜篮子”不断丰富。2017年,全省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005.2万亩,比1978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3.1%;油料产量323.5万吨,增长5.1倍,年均增长4.8%。蔬菜面积2109.4万亩,比1998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3.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523.0万吨,比1998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4.7%。水果总产量1026.8万吨,比1978年增长56.7倍,年均增长11.0%。茶叶总产量28.3万吨,比1978年增长13.9倍,年均增长7.2%。
数据来源:四川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