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级中心城市在国际、国家、城市群、城市四个层面的平均表现均呈现逐级递减规律,即综合排名靠前的城市,其各层面得分也普遍靠前。
3、北京、上海在国际、国家、城市群、城市四层面发展最均衡,各层面表现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
4、国际层面层次鲜明:北京政治影响、人才吸引领先,上海门户作用独占鳌头,与其他城市拉开明显档位差距;广州、深圳位列二档,成都、天津、重庆、苏州、杭州、青岛等在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发力;29个城市该层面得分低于3分,得分率不到10%。
5、国家层面特点凸显:北京、上海全面领先,广州、深圳、成都其次;郑州、重庆、武汉在交通方面有优势,成都、杭州在文化影响方面有优势,成都、南京、武汉在创新能力方面有优势。中心城市要关注自身区位、文化和能力特点,避免同质化倾向,在国家经济社会体系中发挥重要的影响。
6、城市群层面协同共赢:上海超越北京,排名靠前城市主要位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成渝等四大城市群;排名落后城市均缺乏强大的城市群支撑。
7、城市层面各有不足:北京公共服务优势明显,但中心城区过度集聚,未能发挥好城市群协同作用;深圳非户籍常住人口远超户籍,公共服务供给亟待提高;南宁、西宁和济南三市得分最低,运行效率和基础条件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提供与政府财力相适应的高性价比基本公共服务,是中心城市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
《2017中心城市发展年度报告》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1、我国中心城市未来应准确定位、总揽全局、因城施策。其中,综合得分60分以上城市,应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打造全球城市领导力,在国家层面发挥全面影响;综合得分45-59分段城市,应突出专业化职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更加显著的区域中心带动作用;综合得分35-44分段城市,应加强国内地位,承接国际影响,通过壮大城市群支撑来拓展区域发展空间;综合得分35分以下措施,应继续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在区域发展中找准定位,与城市群捆绑实现协同发展。
2、我国中心城市要促进交通·产业·空间协同发展。重视提高发展质量,重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产业和空间组织效率,在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的交通网和互联网条件下,抓住人口流动、产业变迁等关键力量,重塑城镇空间,合理安排产业、交通、公共设施布局和功能融合,把握产业集聚与运输成本之间互动机制、产业集聚规律和空间结构优化与综合交通体系之间空间协同关系,促进产业从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向可持续竞争优势发展,做到让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特色小镇发展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