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全文)
来源:品橙旅游 发布日期:2018-01-18 14:19
分享:

四、问题与方法

(一)范畴界定

旅游+、+旅游以及景区化,必然带来景区范围的扩大。这就需要对景区进行界定。有一点需要格外弄清楚,那就是概念供给不足。大家之所以都称呼自己是景区,是因为没有别的名称可以叫。景区化的实质,是景观化。景观跟景区不是一个概念。目前,已经颁布的旅游标准中,除了旅游景区之外,相关的名称还有: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其中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已经开展了创建评估,形成了一批,由于门槛较高,实施力度不大,所以数量不多,市场反响不高。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从标准发布至今十年了,根本就没有启动评估。还有一些部门合作的旅游+的牌子,例如体育旅游基地、康养旅游基地等;以及近年来国家旅游局评选的特色入境旅游目的地等。这些都是目的地概念。总体看,旅游景区由于启动时间长,实施力度大,内容比较宽泛,名称符合习惯,而且分等定级,受到各级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追捧。

从管理角度看,一方面,需要增加标准的数量和类型,也就是增加概念的供给,提供更多的帽子,让旅游+、+旅游以及景区化所产生的“准景区”形态有个合适的名称,避免都往景区这个篮子里装。另一方面,需要对旅游景区的概念做好界定。

从未来看,门票不再是景区的标配。资源聚集、景观突出、封闭管理和旅游功能主导,这是景区的四大必要条件。资源聚集、景观突出、封闭管理比较容易界定。开放的自然区域是绿地、公园,开放的社会区域是社区。旅游功能主导,这个需要进行量化。这里还有个概念划分,旅游者和居民。未来看,休闲时代,旅游者和居民都是游客,不必再区分。但旅游服务这个功能必须是主导的功能。有些旅游+、+旅游以及景区化所产生的“准景区”,其主导功能并不是旅游服务,旅游服务只是它的新增功能或者附属功能,那就不能界定为景区。例如一个学校,景观漂亮,建设的像景区一样,但其主导功能是教育,不是旅游,就不能是旅游景区。一个农业园区,其主导功能是农业生产,辅助观光农业的话,那就不能是旅游景区,而是具备旅游功能的农业园区。

未来看,资源聚集、景观突出、封闭管理、旅游功能主导的区域,就是旅游景区。

还有一个概念就是景点。严格来说,景点就是一个景观点。点的概念,不是面,不是区。景点不要求设施配套和服务充分,只需具备必要参观游览功能即可。

(二)分类指导

对旅游景区的概念界定,有利于明确工作范畴,剔除一些无需用景区标准来要求的空间区域,或者促使其采用景区标准结合自身特点另行制定相应的要求。但即使这样,旅游景区的类型还是很多的。未来管理体制的简洁化,国家公园一统天下。但就其主体资源类型而言,就有很多种景区:自然型景区、社区型景区、文物型景区、人造景区等。根据调研,不同类型的景区,对管理、服务、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和诉求也不同,有的要求甚至是相左的。这意味着用一个标准打天下是不合适的。

客观的说,目前的A级旅游景区标准,对于各级政府和景区业主而言,主要的价值是拿牌子。这个毋庸回避。在操作上,适宜于在这个标准下形成分类指导,让牌子更具针对性,也有利于景区因地制宜,百花齐放。

建议在《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在分类基础上,制定细则。分类细则的内容,可以根据景区类型,结合A级标准侧内容,进行适度增减。

分类实施之后,将形成自然风景区的等级划分、古城古镇古村景区的等级划分、文博景区的等级划分、主题公园的等级划分等等。结果都是同样的等级划分,如4A、5A,但采用有差异的质量要求,科学性和针对性更强。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