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从访谈回答中总结了大学生参与“双11”活动的7种心态如下:
(1)感性派:
很棒;
力度不如618还是剁了很多,辣鸡双十一;
都是预售了,凉了凉了,完全没有抢的来的那么激情,懂我意思吧;
剁手一时爽,没钱去火花。
点评:尽管有学生认为今年双十一的促销力度不足,但还是想买,就是因为预售而少了一点“抢”的感觉!我们60后经历过困苦时代,对“抢”字有深刻的感受。如今时代变好了,消费资源不再匮乏,学生们反倒喜欢上“抢”的感觉。面对Z世代(即年龄在18至24岁的年轻人,在中国已成为当今全球网上购物最为活跃的市场中,他们正成为零售业市场消费主体),商业的娱乐化应该是必然趋势,我们要像对待纯真与天真的儿童那样对待一切消费者,把商品道具化,把商业娱乐化,这是趋势。
(2)理性派:
理性对待,各取所需;
产品没有实质的优惠;
不要先提价再降价;
很多商品都是提价再降价;
没有(准备在双十一购买),反正东西也不会降价;
希望价钱再降,网络不卡;
降价;
变相营销;
销售手段。
点评:从本质上来说,顾客始终都是理性的。如果经营者错误地认为消费者总是感性与容易被忽悠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前不久去奉贤一家名叫大海小鲜的酒店吃饭,点了20条小梅鱼,每条明码标价10元,但在结账的时候,每条又收了5元的所谓“加工费”。这家酒店没有学到新零售的本质,却照搬了点滴“形式”来忽悠消费者!由此我推理:这家酒店的海鲜分量有可能不足,调料、酒水、饮料等都有可能不正宗。结论是:下次放弃这家酒店!店家贪婪地收取食材半价的加工费,他们以为我是感性的,是可以被糊弄的,但他们不知道:我原来是理性的,我理性到永远不去这个酒店。我在便利店用“我查查”发现:某些网上销售的商品甚至比便利店还要贵。学生希望——双十一不要提价以后再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