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形态趋向综合,手机电脑形成互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2012年左右,APP风潮传入教育领域,创业者以“缺个程序员”为憾,大小企业以“有个APP”为荣,工具型教育APP乘坐流量的东风崛地而起;相比之下,其他形态的APP(尤其是内容型)只能缓慢前行。经过五六年的曲折发展,如何盈利依然是摆在各家移动教育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但可喜的是,企业已处于互相借鉴、融合创新的局面中,共同探索IP授权、会员、内容包、增值产品、广告、直播录播课程、电商、社交等盈利模式的可行性。2018-2020年,移动教育企业将突破产品形态和盈利模式的束缚,以更灵活开放的姿态回归教育本质——教育用户为效果付费。总体而言,完整的学习过程需要依靠内容、工具、平台、管理、社区等形态的产品共同协作完成,而不是依靠某个单一环节中的某个单一产品就能出现效果:PC端和移动端、线上和线下、现实与虚拟现实,原本都只是不同的教育手段而已,未来各企业将为每个教育环节配备一个适合的教育手段,整个教育生态逐渐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