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推动中医药全面发展
第一节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以公立中医医院为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社会办中医共同发展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原则上每个市、县(市)人民政府要举办1所公立中医类医院。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室和中药房。促进社会办中医加快发展,到2020年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提供的中医服务量力争达到20%。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妇科、儿科、骨伤、肛肠等非营利性中医专科医院,放宽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准入条件。加强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加强中医护理人员配备,提高中医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护理水平。(牵头责任单位:省中医药管理局)
第二节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实施中医药“四名”工程,将省级中医医院打造成为国家中医医疗、康复、科研和人才培训中心;提高三级中医院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能力,以及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能力和研究能力;强化二级中医院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诊疗能力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专科专病,打造省级中医疑难重症会诊中心,建设中医专科专病联盟,重点推进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联盟建设。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推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发展。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宣传推介一批中医名医,重点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中医领军人才,探索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到2020年中医诊疗量占诊疗总量的比例力争达到30%,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牵头责任单位:省中医药管理局;配合单位:省教育厅、省财政厅)
第三节加强中医药传承和创新
推进省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省针灸医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灸临床基地和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民间医药特色诊疗中心建设,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加强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重大疾病中西医结合协同创新研究。深化“北华佗、南新安”学术研究,继承和整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与民间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丰富中医药诊疗手段,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支持中医机构根据安全有效的传统名方和名老中医的经验方自制膏、丹、丸、散等普通制剂,鼓励将特色中药制剂筛选开发成中药新药和养生保健食品。完善中医药科普知识与文化传播体系,推进中医药文化机构和设施建设。(牵头责任单位:省中医药管理局;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农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第四节推进中西医协调发展
健全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互为补充、惠及大众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原创思维和现代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机结合,寻找防治疾病的创新路径和手段,促进中西医药协调发展。加强中西医临床协作,提高重大疑难病、急危重症临床疗效。加强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鼓励西医师全面、系统学习中医。中医类别医师可根据临床需要使用与专业相关的现代医药方法和技术,参加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特殊准入医疗技术培训。支持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基层西医和中医两种手段综合服务能力,到2020年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能力。(牵头责任单位:省中医药管理局;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专栏10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计划 |
中医药“四名”工程:开展名院建设,重点建设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心)、3个以上国家级和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10个省级中医特色诊疗中心,创建15个示范中医医院;开展名科建设,重点建设100个中医专科专病;开展名医建设,建设1—3个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推选100名安徽省名中医,建设100个名老中医工作室,培养100名中医药传承人才,引进60名中医领军人才;开展名药建设,建设12个“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研发100个特色中药制剂及传统中医经验方。(牵头责任单位:省中医药管理局;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建设区域和基层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加强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中医医院康复科服务能力建设,建设中医医疗技术评价应用推广基地,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牵头责任单位:省中医药管理局;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开展城乡对口支援,提升贫困地区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牵头责任单位:省中医药管理局;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在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设立治未病中心,提供规范中医健康干预服务;推动建设一批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中医养生保健基地。(牵头责任单位:省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开展中医古籍文献整理、挖掘、保护和研究,培养中医药文化科普人才,建设安徽省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实施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推广。(牵头责任单位:省中医药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