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全文/解读)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9-19 09:02
分享:

第七章打造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模式

第一节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对临床专科建设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支持,提升临床专科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以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在省级三甲医院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临床中心和特色学科,在市级三甲医院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临床重点专科,重点支持肿瘤、心脑血管、儿科、精神、感染、妇产等薄弱领域重点专科诊疗能力提升,增加优质医疗资源总量,提升专科综合服务能力,降低省外就医率。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传染病、精神疾病及急诊急救、重症医学、血液透析、妇产科、儿科、中医等临床专科建设,每年筛选不少于10项适宜技术在县级医院推广应用,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到2020年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治、康复服务能力。进一步拓展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功能,改善住院病种结构,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智能化医疗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发展,加快全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牵头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省残联)

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规范诊疗行为,全面实施临床路径,加强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管理,保障医疗安全。实施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健全医疗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加强医师执业管理,健全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完善医疗机构登记和医师注册制度,采用电子证照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执业活动动态、全过程管理。推动采供血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千人口献血率,完善血液供应保障机制。健全血液质量控制和改进体系,推进临床合理用血。(牵头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省军区后勤部、武警安徽省总队后勤部)

改善医疗服务。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合理调配诊疗资源,推行日间手术,加强急诊力量,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行电子病历,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信息查询等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改善入院、出院、转院服务流程,开展患者随访,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大力推进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和同城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加强院内投诉管理。保持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健全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有机结合的“三调解一保险”制度体系,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十三五”期间实现县级以上医院医疗责任保险全覆盖。(牵头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安徽保监局)

推进优质护理。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到2020年市级以上医院床护比不低于1∶0.6。完善护士规范培训机制,持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护理在提升医疗质量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院覆盖。鼓励各市推进护理院建设,加快社区护理发展。鼓励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将医疗机构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逐步丰富和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牵头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第二节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推进分级诊疗。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基本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控制三级医院普通门诊规模,支持和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稳定期和恢复期康复以及慢性病护理等服务。鼓励二级以上医院成立全科医学科。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和价格政策,促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将军队医疗机构全面纳入分级诊疗体系。(牵头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军区后勤部、武警安徽省总队后勤部)

加强医联体建设。推进城市三级医院联合若干城市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1+X”城市医联体。依托三级医院重点专科、优势专科,积极推进专科、专病医联体建设。全面完善和提升县域医共体,打造县域内紧密协作的一体化、全过程健康服务体系。通过技术骨干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轮岗、远程诊疗等多种形式,推动联合体内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合理流动。探索医联体后勤服务社会化以及药品、耗材等统一采购、配送。建立完善联合体内成员单位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到2018年,全省每家三级甲等医院至少组建1个特色医疗联合体,每个县至少组建2个县域医共体。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牵头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

第三节建立高效的医院运营新机制

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全面加强公立医院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成本核算与控制、国有资产管理、采购与合同管理、绩效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管理责任、经济管理考评、院长述职报告、第三方审计、信息公开等制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控制公立医院规模不合理扩张,严格控制建设标准。严控公立医院超常装备,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和装备。(牵头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省财政厅)

建立以控制不合理费用为重点的监测和考核制度,采取处方负面清单管理,落实处方点评、抗生素使用、辅助用药、耗材使用管理等制度,加强中药合理应用监管,建立对辅助用药、医院超常使用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等的跟踪监控制度,实现医疗服务体系良性运行。提高公立医院病案、临床路径、药品、耗材、费用审核、财务和预算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牵头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

专栏9  医疗服务能效提升计划
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开展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支持专科技术发展和适宜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培育、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医教协同和辐射带动、必要的专科设备购置等。(牵头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 适宜技术推广:对县域内转出率较高的主要病种,每年筛选不少于10项适宜技术在县级公立医院推广应用,筛选不少于3项适宜技术向乡镇卫生院推广应用。(牵头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实施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和质量持续改进,实施血液安全项目。(牵头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 护理服务能力提升:开展新入职护士培训,实施专科护士发展计划、社区护士拓展计划、中医护士能力提升计划以及护理管理人才工程。(牵头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 分级诊疗:开展慢性病一体化诊疗服务试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牵头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