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技术内容
(1)桨前节能改造技术。通过在螺旋桨前加装预旋导轮等调整螺旋桨进流场,降低螺旋桨尾流中的能量损失;
(2)桨后节能改造技术。通过在螺旋桨后增设消涡鳍等设备,回收螺旋桨尾流中的能量损失,从而提高船舶推进效率;
(3)桨盘节能改造技术。采用4叶可调螺距螺旋桨、导管螺旋桨更换原有螺旋桨系统,或通过加装高效导管、伴流补偿导管对原螺旋桨进行改造,提高船桨推进效率。
船舶推进系统节能改造设备如图1-图3所示。首先根据不同船只型号,设计可供选择的4叶可调螺距旋桨、高效导管伴流补偿或消涡鳍、前置预旋导轮等节能改造装置,加工制造好设备后直接安装在待改的船只上通过不断实船调试校验,最后推广应用。
图14叶可调螺距螺旋桨示意图
图2前置预旋导轮示意图图图3消涡鳍示意图
4.案例分析
(1)技术应用单位
中港疏浚有限公司。
(2)技术应用情况
中港疏浚有限公司开展了“航浚4008轮新型导管可调桨装置改造”项目,针对船龄较长、推进力不足、未安装导流罩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设计和加装新型导管可调桨。主要设备为4叶可调螺距螺旋桨和高效导管。技改投资额460万元,建设期1个月。
(3)效益分析
据测算,年节能量为3190tce,CO2减排量为6571t。通过节能量可获直接经济效益为1700万元/年,投资回收期约4个月,经济效益显著。
5.推广建议
目前我国船龄较长、推进力不足、未安装导流罩等新型节能设备的船舶数量较多,亟需进行节能技术改造。
建议应用企业根据不同船型的应用实际情况,探索综合利用各类新型节能附体技术。
十一、船舶能效管理系统应用技术
1.技术概要
营运船舶的能耗、能效和CO2排放受多种因素影响,为满足国际、国内相关要求,降低成本、持续发展,需用系统方法开展船舶能效管理,提高船舶能效、减少CO2排放。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建立船舶能效管理体系,将能效管理纳入公司整体的结构化管理中,予以实施。
利用过程方法对船舶运输作业中的能效因素进行优化,实现对能效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持续改进;应用先进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方法、挖掘和利用最佳的节能实践经验;提高船舶能效管理的有效性,改进其整体绩效。
此外,还可将船舶的能效管理工作与国际公约、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达到规范合理地降低船舶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CO2排放的目的。
2.适用范围
该技术适用于对内河及远洋船舶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