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色小镇定义及概述
特色小镇现在并无明确的概念定义,但按照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镇应具有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征。从内涵上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是两种模式,其有着明显的区别。
“特色小镇” 与传统的产业园区和工业园区有本质区别,是以产业为核心,项目为载体的特定生产、生活、生态区。
特色小镇建设与一般的产业园区、景区开发流程类似,主要分为规划咨询、要素导入、 EPC建造和后期运营四个阶段,但由于融合了生产、生态和生活等多个方面,因此在项目的顶层设计上比一般的要求更高,必须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1、特色小镇被赋予重要使命,国家政策密集出台
特色小镇是在城镇化大背景下提出的兼顾经济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和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型城镇化方案。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间点,加上中国经济步入新的增长节奏,特色小镇肩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2016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及多个银行陆续出台了多项支持特色小镇发展的金融政策和文件,奠定了全国发展特色小镇的主基调。
2、首批特色小镇遍布全国,华东地区占比相对比较高
从区域分布来看,首批特色小镇名单覆盖全国所有省市,小镇数量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等因素影响比较明显,但是各省份数量差别并不大。华东和西南地区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多,分别达到35家和21家。
图:全国首批127家特色小镇分布
3、在国家部委认可推广下,各地加快响应特色小镇建设
浙江是最早关注小城镇综合改革的省份,2014年浙江省全面启动特色小镇培育工作。2015年1月,浙江省两会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国家住建部、发改委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以浙江和云南为代表,几乎所有省份都出台了本地区的特色小镇指导意见或规划,特色小镇正被部分地方政府寄予厚望,希望能成为当地新经济增长点。
注:个数为1的北京、上海、福建、山西表示该省市已出台相关计划,但未明确表示2020年前建设的具体个数。4、万亿资本抢滩特色小镇建设,行业或迎窗口期
根据已经初步建成、企业已进驻运营的部分小镇统计,一个特色小镇的平均投资额约为50亿~60亿元,规模较小的约为10亿元,较大的可达到百亿元。1000个特色小镇将产生5万亿- 6万亿元投资额。截至目前,国家首批127家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已经公布,第二批300个国家级特色小镇于6月30日前完成申报,对比第一批特色小镇来看,第二批特色小镇不仅数量翻番,对于推荐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可以预见,随着特色小镇建设的深入,国家对于特色小镇的审批门槛或将进一步提高。从最新要求来看,对于小镇的产业基础、规划定位都有了更好的要求。
5、产业是特色小镇的灵魂,工业发展型小镇开发潜力巨大
特色小镇不同于以往的乡镇建设的概念,整体而言,它是按照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信息经济、 环保、 健康、旅游、 金融、 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融合产业、 文化、 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从目前申请的特色小镇类型来看,旅游发展型占主体地位,按照政策要求,类型结构将在第二批以后陆续进行优化,工业发展型小镇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具备巨大的开发潜力。
三、健康小镇的三大主流模式
天然资源引领——健康养生小镇
其特点是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如自然、生态、人文、历史和文化等,打造以优势资源为主题引领特色的健康养生小镇。
此类小镇的建设发展对业态的区别化定位、特色元素打造及长期运营能力均有特殊要求。其核心业态将以休闲养生、文化娱乐、休闲观光、生态农场和医疗旅游为主。
产业科技驱动——健康科技小镇
其特点是当地具有较强的生命科学或大健康产业,以此为基础和发展引擎,依托现有产业及人才基础,打造具备科技价值含量特色的健康科技小镇,而且多具有或毗邻较为优质的大学和科研资源。
此类小镇的打造对于吸引、聚集和协同产业及人才落地的能力有特殊要求。其核心业态将以生物科技、医药研发、创投孵化、教育科研和医疗服务为主。
医疗服务导入——医疗健康小镇
其特点是依托当地特定的自然环境与交通辐射能力,规划、导入和构建优质、综合性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服务当地及所辐射、吸引的特定医疗服务受众或老龄人群,打造以医疗健康服务为特色的医疗健康小镇。
此类小镇对吸引优质合作伙伴、构建较强的医疗品牌及长期高品质运营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其核心业态体现为医疗服务、康复护理和养老养生为主。
健康养老小镇将是亮点
中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已达16%,预计2040年时的老龄比例将超30%。2050年,预计中国老龄人口将占全球总数的近1/4。对比其他人群,老年人在医疗健康方面的需求更复杂。
在中国老年医疗健康市场供求严重失衡的背景下,综合医疗、康复、护理、养老各类服务、能为老年群体提供连续性健康服务的健康小镇存在巨大发展空间。我们认为,聚焦服务老年群体的“健康养老小镇”将成为“医疗服务导入型医疗健康小镇”的主要和基础模式。
医疗
需求:超过一半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患有慢性病,且常多病共存,因而老年病的治疗对医生能力、多科联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供给:目前,中国老年病专科受重视程度低,全国二三级医院中仅有30家老年医院,少数三级医院设置老年病科且多是高干/保健科;缺乏老年医学科培训体系,人才严重缺失。
康复
需求: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骨关节肌肉疾病,均具有康复治疗需求,相关疾病在2003-2013年间的住院率增长了三倍以上,预计未来仍将增长迅速。
供给:对比发达国家,中国人均康复床位严重不足,专业康复医疗机构十分匮乏,高质量康复医疗供给较为短缺,其中,专业人员供给不足是制约康复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护理
需求:2015年,中国约有20%的老年人为失能/半失能老人,预计该比例至2025年将提升至26%,总人数将达8000万,这些老年人均具有较强的专业护理需求。
供给:目前,中国持证专业护理人才供给相比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远无法满足潜在需求,且存在人员分类不清、培训及考核标准缺乏以及现有服务人员持证上岗率低等问题。
养老
需求: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计划生育政策下的“4-2-2”家庭结构日益普遍,家庭小型化及空巢化趋势日趋明显,家庭对老年人口的抚养压力增加。2000-2015年,空巢家庭比例从48%增至70%,使得中国家庭养老面临巨大挑战及困难,对社会养老愈发重视。
供给: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养老设施及床位供给仍然较低。针对未来老龄人群的较高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目前已运营的绝大多数养老社区缺乏一体化、连续性的医疗健康服务能力。
四、健康小镇的优势分析
健康养老特色小镇模式
以医疗健康服务产业为发展核心,以配套设施为辅助,全面服务已老、初老和将老人群。
1、明确目标服务人群:全面关注已老、初老和将老人群,兼顾其他年龄人群
我们发现,无论是现有老龄人群,还是尚未步入老年的较年轻人群,均开始关注未来养老生活规划,且入住养老社区的意愿逐年升高。
在社会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健康养老小镇要有能力吸引、承接和全面服务已老人群(70岁以上、受完善医疗服务能力吸引)、初老人群(60-70岁、尝试及寻找合适养老生活居所)以及将老人群(60岁以下、正为未来养老生活制定计划)。
2、以全过程医疗健康服务为核心服务:接续性的医疗健康服务能力(预防性、诊疗性和诊疗后期)
从身体特质、患病率和疾病特质出发,老年人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不仅限于治疗,还需要匹配治疗后的康复、护理、日常疗养以及临终关怀服务。
因此,健康养老小镇需具备提供接续性医疗服务的能力,进行保健、医疗、康复、护理和养老为一体的机构设置,提供“预防、治疗、康复、养生”为一体的服务,涵盖预防性、诊疗性和诊疗后期。
3、整合一体化的配套服务:依据消费需求热点,提供围绕“身体、心理和社交健康”的综合服务
在消费以及生活方式逐步升级的背景下,健康养老小镇应以老人群体及小镇居民的综合身心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小镇居民健康素养、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建设相应的配套服务业态。
可依据区域特色及需求重点,有目的地构建涵盖营养、文化、体育和消费的综合体验,从而培育有活力、有文化、有生命力和有尊严的社区生活氛围,使小镇居民实现“身体、心理和社交健康”的综合性健康状态。
4、经济可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以“医疗健康服务产业”为核心产业、以配套设施经营为辅助产业
以医疗健康服务和养老产业为经营核心,以养老设施销售作为财务的平衡和补充,嫁接专业的医疗健康(医疗、康复、护理和养老)和配套业态运营方,建立长期的医疗健康服务及养老运营能力,打造核心的医疗健康服务产业,实现小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创造综合社会价值:长期而言,可成为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及就业、税收来源
医疗服务将成为小镇的产业基础和支柱,并可提升小镇所在区域的人群综合健康水平与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小镇当地的产业升级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设施建设期为当地贡献固定资产投资,在服务运营期带动当地GDP、医疗专业人员就业与税收发展。
另外,从中长期而言,小镇还可刺激当地和辐射人群的消费以及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带来大量辅助性新增就业岗位,并有助于提升地方土地的增值和收益。
五、典型健康小镇分析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版中国健康养生小镇建设规划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在“健康中国”正式成为中国发展核心理念的背景下,健康产业将在未来20年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而特色小镇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国家利好支持,“健康小镇”将成为下一步中国各地健康水平整体提升、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主流特色发展模式之一。以下为4个典型的案例分析:
1、温州市瓯海生命健康小镇
基本情况:小镇是按照“学城联动、产城融合”的理念,以医疗健康产业链为主打造的高品质特色小镇。小镇南依沈海高速和大罗山景区,西靠温瑞大道,北临高教园区北入口道路,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
政策:瓯海区发改局局长周金平表示,对于省级特色小镇创建镇,温州市将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400万元;另外对于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并经一年考核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先期给予40%的资金补助,建成后再给予60%的资金补助。在土地政策方面,温州市每年统筹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15%,专项用于三个区(市级功能区)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特色小镇建设的奖励,所在区政府给予1:1比例的指标匹配奖励。
现有基础:瓯海区政府与浙江迪安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市益医医疗康复投资有限公司、杭州树兰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原能细胞科技集团、大医博爱股权基金管理公司等企业举行合作签约仪式,签订树兰温州国际医养中心项目、精准医疗诊疗中心项目、原能生命健康综合体项目、益医健康产业智创园等5项意向投资,先期投资金额超30亿元。
建设目标:小镇规划按核心区-健康之“芯”、养生养老区、休闲配套区三大功能设计,通过医疗、养生、休闲,大力推进健康产业和卫生公共服务业的有机融合,把健康小镇打造成为医学人才创业福地、医学成果转化阵地、学城联动合作腹地、智慧健康产业高地、生态休闲养生基地。
2、佛高区生命健康小镇
基本情况:2012年5月,佛高区设立了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计划建成生物医药孵化平台、中国科学院生物医药科技领域重要的技术转移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经过5年的努力,该产业基地成为佛高区建设生命健康小镇的重要支点。
政策:当前,佛高区探索“创新+特色小镇”,利用自身的优势,以科技创新小镇群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全省智能制造中心、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和广佛西翼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而生命健康小镇成为首批建设的特色小镇之一。
现有基础:目前,佛山高新区已集聚生物技术、医药、高端健康品、CRO服务以及口腔器材等近200家生物健康企业。其中,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核心载体已引入产业化企业10个,孵化32个项目,同时引入了2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省市区人才团队项目13人,入园博士70人。
小镇规划:小镇将以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依托,以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医药南海基地、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转化医学中心及其引入的一系列高端技术服务平台为支撑,整合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医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南山安捷(南海)健康产业基地、佛科院大学科技园等高水平孵化、中试、加速平台,基本形成一个从“研发-孵化-中试-加速-医药研发服务外包-产业化”全链条的生物健康创新体系。
3、桐庐健康小镇
基本情况:小镇紧邻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与桐庐县城无缝对接,是桐庐富春山健康城的核心区块。小镇北至城南路转至杭新景高速,南至大奇山脚,西至规划路转至大奇山路,东至天井坞区块。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6平方公里。
现有基础:自浙江省提出特色小镇战略后,富春山健康城新引进7个项目,新开工的项目3个(分别是投资16亿元的颐居养生园项目、投资12亿的蚕桑健康博览中心和投资6亿元的江南养生文化村项目)。其中,小镇项目最先启动建设的颐居养生园,投资主体为颐高集团,总投资16亿元,总建设用地500亩。一期工程已于2014年11月开工建设。项目将建设为酒店式养生度假综合体。
小镇规划:小镇计划实施项目为5个,总投资额为40亿元。规划三个功能区块,即核心区--重点集聚健康医疗、健康管理等医疗服务和研发机构;配套区--培育壮大保健护理、养生养老、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机构;拓展区--提升丰富中药材、保健品、有机农产品、药膳美食等健康药食品产业。
建设目标:小镇充分依托规划区域内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健康产业基础,以富春山水原生态和“桐君”国药文化为依托,打造以健康服务业为核心,以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健康旅游、中医药保健产业、健康管理等项目为载体,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和城乡融合,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健康服务业集聚区。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健康服务业的集聚区、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
4、绍兴国科健康小镇
基本情况:小镇由绍兴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同建设,规划面积3.95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100亿元,主体区块布局在绍兴市市区,主体功能布局为科研、产业基地以及康复中心等。
现有基础: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跟绍兴市政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签订了绍兴国科健康小镇4个先导项目。这些项目包括国际灵长类脑研究中心、脑智技术转化研究院、脑健康与脑康复医院、科技咨询中心等。这4个项目总投资29亿元,开发周期为3~5年,针对国家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把前沿领域研究得到的新技术、新手段等科研成果,在绍兴进行成果转化,得到社会应用。
建设目标:小镇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科技、人才、金融、企业融合创新为重点,以高端教育、医疗、商务、服务等为支撑,力争打造成为绍兴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高端要素集聚的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