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报告(附各省市产量)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6-20 14:33
分享: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发展水平有所提高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预拌混凝土传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要求。推广绿色混凝土、节能减排、信息化管理,已成为行业发展大势。为此,在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下,2016年我省混凝土行业在节能、环保,综合资源利用,信息化建设,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使行业面貌正在逐步由量变向质变转移,由粗放型逐步向技术及服务型转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江苏率先在全国出台了《江苏省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并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以混凝土无害化生产为目标的全封闭生产工艺已成为我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的定式。以南京为代表的绿色环保站建设和老站改造工作从2012年开始在全省逐步推开。到2016年底,全省通过有资质机构环评验收且达标的企业共378家,其中,新建绿色环保站的企业有124家,通过老站改造达标的混凝土企业255家。

2、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稳步推进,行业面貌正在发生变化

由于混凝土外加剂研发技术的领先,带动了我省各种混凝土配制技术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已成为政府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从而推动了高、中、低强混凝土高性能配制技术的逐步普及,各种高性能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比例逐年增加,工程质量显著提高。保证了上百个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和面广量大的公共与民用建筑工程按计划顺利完成。

在省住建厅的领导下,,省混凝土协会于2014年开始在全省混凝土行业内组织开展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试点工作,分区域,有针对性的选择了四家混凝土企业作为试点单位,开展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应用示范,带动了一批混凝土企业由传统的、低端的普通混凝土向中、高端砼产品转型,进而积极发展生产高性能混凝土,取得一定效果。此次调查统计中发现,2016年,凡以高性能混凝土为主导产品的企业,其经济效益显著。而尚没有进入中、高端产品的企业,绝大部分处于经营亏损状态。

3、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技术日益普及。

至2016年底,全省利用GPS、GPRS车载设备和车辆管理系统对搅拌车辆进行调度和管理的企业已达913家,覆盖率达96.82%;全省已有487家企业建立了水平不等的混凝土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系统(ERP),占全省企业总数的51.64%,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施工、决算全过程实现全方位信息化、网络化监督、管理和控制。南京、无锡、吴江等多个城市的混凝土企业与质检站或行业协会实现联网,对混凝土质量进行统一管控。随着管理方式的改变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混凝土质量的保障能力大大提高。

4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为了生存和发展,一大批企业,主动应对市场变化,通过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一方面加大技改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发展生产高性能混凝土,增强产品与服务的协同效应,稳市场,降风险,保效益。另一方面,及时调整年度规划和目标,主动控制产量,通过加大中、高端产品的产出,有效削弱市场动荡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局面。2016年,全省混凝土年供应量前30名的企业累计供应混凝土5126万立方米。其中,年产300万方以上的企业有4家,年产200万方以上300万方以下的企业有5家;年产100万方以上200万方以下的企业有6家。这30家企业虽然仅占全省企业总数的3.19%,但混凝土供应量占全省总量的24.97%。说明产业集中度又有所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这其中的部分企业,在主动控制产量的同时,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与大专院校合作成立研发中心或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或研究生实习基地,使企业的发展水平有所提高。

四、全行业经济运营状态

(一)低开高走,年均增长

2016年,江苏混凝土市场的特点是低开高走,结果出人预料。

受2015年混凝土市场急剧萎缩延续效应及房地产市场疲软等因素的影响,1—5月份,全省混凝土供应量同比下降40%以上。5-7月份,部分地区市场开始回暖,产量逐月回升,;9月份开始至年底,出现了一波高增长。据统计,1—6月份,全行业共完成混凝土供应量6500万立方米左右,与2015年同期相比,同比下降40%。7—9月份,除个别地区外,混凝土产量逐步恢复或超过上年度同期水平。至9月底,全行业共完成混凝土供应量13500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8%,降幅进一步缩小。而第四季度仅一个季度就生产了7026万立方米混凝土,平均每月达234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达26%。使全年混凝土供应量达20526.54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了6.4%,实现了年均增长。

(二)经济效益持续下滑,亏损企业增加

2016年,全行业实现销售产值695亿元,比上年增长7.52%。与混凝土产量相比,全行业混凝土平均价格与混凝土方量并没有同比增长,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和人员工资上涨,加上财务成本增加等因素,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很多企业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如:`减员增效,缩减业务费,降低能源消耗等等,但也难以抵消市场恶性竞争和综合成本叠加所造成的沉重负担,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全省除南京市有较多混凝土企业有盈利以外,绝大部分地区亏损企业猛增,一大批原来优良的企业也陷入连续亏损的困境。

2016年,各种强度等级混凝土平均后,单方价格为338.5元/立方米。全行业实现税后利润12.98亿元,平均单方利润率持续下降,经测算,全行业平均单方利润6.3元/立方米,为近三年新低。

(三)混凝土价格太低,资金周转困难,企业负担越来越重

混凝土供应实际成交价格太低,是全行业存在的最大共性问题,各地由造价部门定期发布的混凝土信息指导价在工程招投标时被大大压缩,混凝土企业让点20-30%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个别甚至高达40%。其原因主要是【1】产能严重过剩导致的恶性竞争,【2】市场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管和引导,混凝土黑站和低标准、重污染企业与诚信守法、绿色环保企业同台竞争,拖累优良企业;【3】甲方“最低价中标”仍被滥用,导致合理价格失衡,信息指导价形同虚设。关于混凝土价格盈亏平衡点,全行业早已有共识,即:混凝土六大材成本加80元/立方米综合成本是底线,低于该价格即为亏本经营。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为了企业生存,为了抢到业务,不得不突破这一底线。

由于受信贷资金总量控制、地方债务和融资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企业应收帐款和负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由于企业提交的统计数据不够完整,我们无法得出全省2016年全行业应收混凝土材料款总额和累计负债率。但从已掌握的企业统计数字分析,全省大部分地区当年混凝土材料款回款率不到70%,历年累计应收混凝土材料款略有下降。据不完全统计,企业平均债权与债务比为1:0.84;有20%以上的企业债务大于债权。

全省有18家混凝土企业,由于资金严重不足等原因已经倒闭或关门歇业。

五、2017,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回顾2016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江苏省委、省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凋,实施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计划,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势头。2016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370.9亿元,比上年增长7.5%;房地产开发投资8956.4亿元,增长9.8%。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86.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全省人均生产总值95259元,比上年增长7.5%。至2016年底,我省新型城镇化率为67.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149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竣工面积74990.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4532.7万平方米。与往年相比,我省混凝土行业总体需求开始回升,年均产量实现了同比增长。

展望2017年,市场总体需求仍在上升,整个行业正面临一个较为有利的发展空间。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从宏观角度看,混凝土行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密切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仍将是拉动混凝土市场需求的主要驱动力。2017年,江苏省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万亿左右,比上年增加7.5%,对混凝土行业保持平稳增长形成一定的支撑。

2、新型城镇化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沿海、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速改善城乡建设及交通环境等的高投入,决定了混凝土市场需求有一定保障。

3、省政府在2017年任务目标中明确要求:“进一步提高苏南、苏中、苏北发展的协调性,统筹推进沿江、沿沪宁线、沿海、沿东陇海线发展。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支持南京江北新区、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等载体建设,着力抓好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沿沪宁线自主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先导区。推进沿海及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抓好新一轮沿海发展规划和政策落地,加快实施一批海工装备、新能源、交通运输和港口物流等重大项目。认真落实沿东陇海线经济带重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尽快搭建改革创新、集聚资源的载体平台。完善和提升高铁交通网络体系,加快推进苏北高铁、长江两岸高铁环线和过江通道建设,提升高速公路、干线航道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大做强基地航空公司,大力发展航空产业,着力构建内外通达、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省际区域合作交流,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宁杭生态经济带、苏皖合作示范区规划建设”等。

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2017年全省混凝土市场仍有10%左右的增长空间。

(二)、行业面临的挑战

在市场复苏、总体需求有所上升的大环境下,经济运行走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等不利因素,使挑战比上年度变的更加严峻。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如何整合资源,消化历史旧帐

产能严重过剩已是行业运行的新常态。2008年后,大量的房屋和工程建设投资,引发混凝土行业大量重复投资,全省砼搅拌站从2008年474家猛增到2016年的941家,直接导致长达六年的市场恶性竞争,企业的经济效益逐年下降。所以,产能严重过剩,低水平,同质化发展问题已成为我省混凝土行业的顽疾,从2012年开始,我省砼的产能利用率一年比一年低,2016年,全省941家有资质砼企业搅拌机产能利用率仅为24.84%,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如何有效遏制新增产能,整合现有资源,消化历史旧账,解决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已成为实现混凝土行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稳定发展的关键。

去产能,需要行之有效的退出通道,如何形成市场化的产能过剩退出机制,如何通过新标准、新规程坚决淘汰不符合环保、节能、质量、安全要求的落后产能,已成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必须面对和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未来2-3年内,如果去产能不落地,低标准的雷同技术产品不遏制,即影响行业技术进步和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推广,又影响行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行业经济效益低下的格局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这是我们必须跨越,又是决定命运的生死挑战。但从总体看,多年盲目发展所积累的过剩特征将长期发挥效应,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短期内难以改变。其主要原因是,在治理产能过剩的问题上,受地方政府的某些影响,绝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向前推进。短期内解决这一问题,困难重重。

2、企业转型升级,产品升级换代。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随着淘汰落后产能的推进,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和高性能混凝土的普及推广,2017年混凝土产业转型升级,产品升级换代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当前,很多企业正处在艰难而痛苦的转型升级阶段,全行业在转型之路上艰难行进。近两年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通过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加大技改投入,在满足绿色生产的基础上,发展生产高性能混凝土,实现了转型升级的目标;有的企业逆势发展,规模越做越大。而对于面广量大的中小砼企业,面对大型企业的激烈竞争,融资、转型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集团化大型企业的市场份额将会不断增加,而对中小企业而言,继续寻求规模扩张,弄不好就会碰壁而亡。若退出竞争,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若继续经营,又缺乏再投入的资本,很多企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如何在夹缝中谋求生存空间,是一大批中、小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根据目前的发展态势,企业倒闭,兼并重组或并购或托管将屡见不鲜。

近几年,一些央企通过并购形成的大型企业,基本是资源或政策垄断型的。从长远看,这些企业还不能真正反映江苏混凝土行业的全貌和竞争力,只能代表有关政府部门支持对这一行业的垄断,真正能够代表行业发展态势的,还是面广量大的地方企业。江苏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定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企业的发展,这不仅仅是企业家个人的前途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发展前途问题。如何由市场发挥主导作用,让遵纪守法、绿色生产,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是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目前应重点考虑和要解决的问题。

3、市场管理失控,乱象重生

混凝土黑站在我省很多地区继续呈蔓延之势。据2015年全省13个地级市混凝土行业协会(分会、专业委员会)初步提供的不完全数据,全省约有无营业执照或无生产资质的混凝土“黑站”432个,到2016年底,混凝土“黑站”不仅没有减少,部分地区甚至还有新的“黑站”出现。这些“黑站”借用或假冒资质,以极低的价格销售产品,扰乱市场,败坏行业和社会风气。严重伤害和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是造成市场恶性竞争的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黑站”游离于质量监管之外,给建设工程造成严重质量隐患。由于生产组织混乱,选用劣质原材料或偷工减料生产,产品质量问题极其突出。严重危及建设工程质量和人民财产安全。这些“黑站”销售产品往往不开发票,偷税漏税,数额巨大,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这些“黑站”的生产经营现状,与当前全国范围正在开展的推行混凝土绿色生产和在建设工程中大力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完全背道而驰。

无论从工程质量、行业发展、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建设等哪个角度出发,

打击根除混凝土“黑站”都是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所在。这项工作涉及工商、环保、发改委、经信委、建设、国土、税务、交警、城管等多个部门;就混凝土行业而言,打击根除混凝土“黑站”应作为压缩混凝土严重过剩产能的第一选项。

4、资金短缺,砂石资源日益紧张,影响企业正常运转

企业资金运转效率低下,生产经营和财务坏帐风险进一步加大;天然砂石原料供应紧张状况前所未有,砂石原料的价格上涨及涨幅令混凝土企业根本难以接受。

5、生产成本剧增,经营风险加大

为了改变行业生态环境,传统的、同质化的砼生产方式正在大范围的进行改进或被新的环保型搅拌站替代,加上高性能砼的逐步推广,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原材料成本、新产品开发成本、财务成本等都在明显增加,而企业的销售额和经营利润急剧下降,企业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

面对这些突出问题和挑战,我们要以创新思维和新的发展理念,根据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应势而备、顺势而为,理性、务实的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量体裁衣,准确定位

江苏砼行业经过10年的超高速发展,混凝土供应总量连续二位数增长。从2015年开始进入结构调整的阵痛期,2008—2014年靠投资驱动和刺激政策拉高的急速增长不可能长期维系下去。进入“十三五”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逐年下降;收缩战线,整合资源,消化历史旧帐,已成必然趋势。作为企业,应主动适应新常态,通过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品质,提高效率,增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具体特征为:

混凝土市场洗牌已经拉开序幕。首先,我认为,洗牌是好事。洗牌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好处。我省混凝土行业发展到现在也该洗牌了。否则,我们仍将停留在低层次、同质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面对洗牌,我们应该怎么办?是进还是退?为此,作为企业家应解答2个问题:目前企业的发展优势和核心能力是什么?相反,目前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问题是什么?在很多企业面临进退两难抉择的严峻形势下,企业家要结合行业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本企业的资产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人才结构等进行梳理,从产、供、销,人、才、物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给企业准确定位。即:权衡利弊、得失,灵活进退;是继续生存发展,还是择机退出砼行业。

(二)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以科技创新,推动淘汰落后产能

在国家、省一系列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等政策引导下,目前,我省混凝土行业正处在产业结构优化、产品升级换代的历史机遇期。

有远见卓识的企业老板应该看到,没有技改投入,企业很难走出低层次、同质化发展(大家都一样)的怪圈。企业只有通过依靠科技创新、工艺改进和各生产要素、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从差异化发展找出路,从低层次、低咐加值的产品生产,变为中、高端、高咐加值的产品再造研发。只有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突破,才能找到企业生存发展的立足点或出发点。

当前,围绕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的混凝土绿色生产和高性能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推广应用两项重要部署,企业家要从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一系列系统性和结构性的瓶颈问题出发,根据相关标准和规程的要求找出差距,有的放矢的拿出系统性解决问题方案。可以说,创新驱动,技改投入是唯一出路。由于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迫使企业以技术转型和技术进步来适应社会的转型需要,即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来满足以质量和效益为先的市场需求。低技术、低咐加值、低利润的普通混凝土产品将是创新型企业的淘汰产品或限制发展的副产品。

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已成为江苏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大势。在新形势下,混凝土企业应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主线,集环保、节能、信息化于一体,将混凝土生产、供应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集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用信息化推动精细化,实现生产、供应等整个流程的规范化管理,提升市场快速反应、资源配置、生产组织、降本增效的能力,在成本控制、效率、品质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省、市行业协会应发挥引领作用,扶持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做精

为构建自律性行业,维护竞争秩序,净化市场环境,省、市、县行业协会应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领和规范行业有序的发展,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地方行业协会的统筹、协调特征和作用,目前主要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采取重点突破,分阶段推进的总体思路,在每个地区,重点扶持几家创新型龙头骨干企业;通过抓典型,带动一批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全行业良性发展。

2、在行业评优,工程招投标等方面大张旗鼓的为创新型龙头骨干企业

提供服务和扶持;努力改变普通搅拌站与绿色环保站,普通混凝土生产企业与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企业在同一交易平台竞争的不合理局面。

3、鼓励和支持创新型龙头骨干企业兼并或托管普通混凝土企业

各地行业协会要会同政府有关部门有效建立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实行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生产许可管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建成一批绿色生产和高性能混凝土生产示范企业和区域管理平台,使整个混凝土行业旧貌变新颜。为此,要从行业技术规程、产品标准,市场监管等几个方面入手,提高企业入市和参与工程招投标的门槛,从而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做精,落后企业逐步淘汰出局或被兼并重组。在此期间,行业协会应鼓励和支持创新型龙头骨干企业兼并或托管普通混凝土企业,促进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任重道远,面对复杂多变的行业发展现状,混凝土企业如何把握本次市场回暖复苏,在有关政策推动下,实现转型升级,实现由量到质的实质性突破。我们只有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紧紧依靠全行业的共同参与,坚定信心,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一定会把我省把混凝土行业建设成为社会、经济、环境相协调发展的绿色产业。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