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其净利润为6.06亿元,同比下滑28.79%。而去年此刻,比亚迪财报数据曾惊爆业界无数眼球——2016年一季度,其净利润为8.5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603.62%。
强烈反差之下,比亚迪究竟怎么了?
退潮,谁在裸泳
从暴增六倍到缩水近三成,据分析,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去年年底,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全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自今年1月1日起,中央补贴在2016年标准的基础上退坡20%。同时,地方财政单车补贴额不得超过中央财政的50%,中央财政1∶1配套的地方财政补贴已经成为历史。
以比亚迪秦为例。2014年,在深圳购买比亚迪秦可享受单车补贴7万元,扣除补贴后,旗舰车型售价仅13.98万元;而今年2月27日上市的秦100,定价仍为20.99万元,仅享受3.6万元政策补贴,全国实际支付价达17.39万元。
与此同时,受骗补影响,2017年新能源汽车执行新的目录管理,首批目录直至1月23号才发布,部分车型甚至到3、4月才上目录。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尤其是1月份,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仅为5423辆,同比下滑61%。
此外,由于新的补贴政策直到去年年底才出台,各城市地方补贴政策未能及时跟进,导致很多城市在一季度出现政策空窗期,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价、销售均有影响。
乘联会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共销售4.95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7.3%。其中,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600辆,与去年同期的16783辆相比,降幅接近50%。
而比亚迪对于新能源汽车业务的严重依赖,使其在这轮补贴退坡大潮中沦为“重灾区”。
如上表所示,在这几家已公开今年一季度经营业绩的主要新能源车企当中,比亚迪和江铃汽车净利润下滑幅度最为显著。而同一市场背景下,上汽、北汽的业绩并未体现出明显负面影响。
相比之下,比亚迪的问题出在传统汽车业务板块。与其高举高打、号称“全球第一”的新能源汽车业务相比,比亚迪传统汽车业务明显孱弱很多,“瘸腿”现象较为严重。
从整体销量上看,比亚迪与排行TOP10的“玩家”尚有不小差距。
2016,是自主品牌车企“爆发”的一年,吉利以79.92万辆、同比增长48.4%的业绩冲进前十,长安、长城销量达至百万级、增幅2~3成。这一年,比亚迪总销量为49.4万辆,同比增长8.9%,在车企销量排行中名列第17位。
2017年,这种差距进一步扩大。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共实现汽车销售9.09万辆,同比下滑10.9%,在车企销量排行中滑落至第20位。同期,长安汽车累计销量为34.94万辆,继续领跑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吉利累计销售27.86万辆,同比增长94%;长城累计销售25.42万辆,同比增长8.8%。
近年来,比亚迪陆续推出了多款车型,产品结构也较为合理,但除了一款以低价为卖点的F3之外,多数车型都难逃“火不过3年”的魔咒。速锐、S6等月销过万,均是昙花一现。
如上图所示,今年一季度,新车售价4~7万元的比亚迪F3,在其总销量中的占比达到44%,接近半壁江山。比亚迪宋的销量占比仅次于F3,但在国内持续火爆的SUV细分市场中,这款车的销量排在40名开外。
究其原因,比亚迪车型的“颜值”屡遭消费者诟病,媒体曝光其双离合变速器顿挫、异响以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电量低等问题,折射出品质管控的不足。包括“BYD”品牌形象,也长期存在争议。这些,都可能是直接或间接阻碍比亚迪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瓶颈。
靠廉价车、低端车撑起来的销量结构,决定了比亚迪盈利能力存在缺陷,只能倚重于新能源汽车。
年报显示,2016年,比亚迪整体营收为1034.7亿元,其中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收入约570亿元,而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为346.2亿元,在汽车业务板块中占比高达60.7%,在公司总收入中占33.46%。同期,与汽车相关的政府补助为7.11亿元,占其50.44亿元全年净利润的14.1%。
回顾高补贴的2014年,比亚迪净利润为4.3亿元,其中政府补助8亿元,算上其他非经常性损益,比亚迪的扣非净利润为-6.8亿元。也就是说,如果刨去政府补助,比亚迪2014年其实是亏损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比亚迪营业外收入为2.09亿元,同比增长116.45%,其中政府补助1.63亿元,扣非净利润为4.5亿元,同比下滑43.81%。
不过对于比亚迪而言,这些问题也许不是最紧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