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药材与饮片总体合格率仅77% 中成药路在何方?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日期:2017-06-02 09:05
分享:

对中成药的威胁

除了质量问题,中药饮片在流通环节也存在问题。

“目前中药材流通环节更为混乱。17个中药材市场的药材,流入中成药企业的最多,第二是流入医院,第三是流入药店。不合格的中药材,百分之百生产不出来合格的中成药。但是因为中成药的质量检测项目只是某一种成分,一些企业会多添加含有这个成分的药材,而其他的配方成分减少,甚至有的企业添加化学合成成分,在这样的状况下,检测出来的中成药的合格率是很高的。”李从选表示。

中药材除了源头存在问题,流通现状也不乐观。据上述专家介绍,与成品药多向经销商采购的模式不同,大部分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对饮片的采购是直接与饮片厂进行购销,但实际上,由于地域限制与“潜规则”的客观盛行,饮片生产企业几乎没有能力实际掌控营销渠道。

随之诞生了以下两种模式:一是饮片企业只有通过无经营资质的“药虫子”才能将自产的饮片提供给需方,同时饮片生产企业被强行侵占了较大部分利润,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断下降,甚至直接从无资质的加工点采购成品;其二是,大部分的饮片生产企业其实并无能力生产几百个品规的饮片,由于不能掌握销售渠道,所以大量的药材经营商不但在采购的药材上做手脚,还自己非法加工饮片,之后向正规的饮片生产企业购买销售发票,从而进入合法的营销渠道。这些模式都严重地威胁中药饮片的质量,造成合法的生产、销售反而举步维艰。

“中成药企业要根据GMP进行投料,否则属于违法,大企业问题不大,主要是少数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会买一些便宜、不合格的中药材。由于农副产品涨价,它们会用劣质的原料投料。”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材饮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屠鹏飞表示。

在2016年食药监总局的飞行检查中可以看出,19家中成药生产企业中,有12家并没有按照GMP进行生产,存在中药材、中药饮片物料管理混乱。个别中成药生产企业,为应对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编造仓库物料台账和出入库记录,根据中成药的生产量倒推出中药材的使用量,并按需用量编造物料台账。

“对于不合格的中成药,有些能查出来,有的查不出来。因为有些中成药不进行含量的测定,还有一些中成药的成分没有鉴别的对象,也是查不出来的。此外,由于成本很高,目前大部分中成药企业没有指纹图谱,只有冬虫夏草等一些昂贵的药材在使用。”屠鹏飞表示。

有业内专家表示,在中药材一直处于25%不合格的高位状态,中成药较高的合格率就不符合逻辑。中成药、中药饮片和中药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唇齿相依、唇亡齿寒。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关切到中医治疗的效果,中医不能亡于中药。但是中药饮片行业的监管,一直存在多部门管理,势必延伸到中药材种养殖和中药材交易领域,只有多部门合作,才能改变中药材质量存在的问题,乃至于对中成药的威胁。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