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5-27 17:00
分享:

三、积极推动健身休闲产业转型升级

(六)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统筹规划全省健身休闲产业发展,促进全省健身休闲产业布局与空间开发优化发展。各地要依托江河、湖泊、滨海、湿地、山地丘陵、森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错位发展,打造特色健身休闲产业。支持南京建设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体育名城,无锡和盐城建设智慧体育城市,徐州建设国际武术文化名城,常州建设运动健康城市,苏州建设国际体育文化名城,南通和淮安建设生态体育城市,连云港建设山海体育休闲城市,扬州建设体育旅游城市,镇江建设航空体育城市,泰州建设中国棋文化名城,宿迁建设时尚体育城市。加强体育国际交流合作,深化长江三角洲体育产业协作,培育一批区域性健身休闲产业合作项目。加快推进健身休闲服务业、器材装备制造业及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制造业、服务业结构,大幅提升健身休闲服务业比重。

(七)做大做强市场主体。着力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好、竞争实力强的健身休闲骨干企业,支持省体育产业集团做大做强健身休闲产业链。实施健身俱乐部促进计划,到2020年建成1000个具有一定影响、规模较大的体育健身俱乐部。支持健身休闲服务企业连锁经营,引导健身休闲服务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健身休闲服务企业,推动健身休闲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推进社会化、实体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引导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更好发挥其在竞赛组织、技能培训、健身指导、行业规划研究、标准制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支持从事体育产业的企业或人员依法成立行业组织,更好发挥在资源整合、项目组合、行业规范等方面的作用。

(八)培育多元发展载体。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和特色优势,加快培育健身休闲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带。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特色运动项目,打造特色运动项目产业集群,实现健身服务、运动康复、休闲旅游等功能聚合。发挥国家和省体育产业基地的示范作用,强化健身休闲特色和服务功能,加快培育一批以健身休闲服务为核心的体育产业基地、示范单位和项目。引导支持各设区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健身休闲企业、品牌和园区。加快推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到2020年培育20家左右以健身休闲服务为特色、功能多元聚合的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制定加快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全省建成各类体育公园1000个。

(九)提升器材装备产业发展能力。以科技创新引领健身休闲器材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本土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健身休闲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以及专业化中小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升水上运动、山地户外运动、冰雪运动、航空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等器材装备制造水平。大力推进健身休闲用品智能制造,鼓励建设智能车间(工厂),培育若干骨干企业和创新团队。创新开发新型、智能健身休闲用品,鼓励发展专业化运动装备。支持开发适合老年人、青少年等不同人群需求的多样化健身休闲用品,拓展个性化健身休闲用品定制服务。支持企业、用户单位、科研单位、社会组织等组建跨行业产业联盟,引导健身休闲器材装备制造企业从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营销推广、运营服务等上下游领域延伸。结合传统制造业去产能,引导企业进军健身休闲装备制造领域。

(十)打造健身休闲产业品牌。实施健身休闲产业品牌价值提升工程,重点打造10个国内一流健身休闲用品品牌、10个国内知名健身休闲服务品牌和体育培训品牌。支持健身休闲企业创建和培育自主品牌,重点引导骨干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服务业企业注册商标,鼓励行业协会与龙头企业牵头申请注册集体商标,打造知名品牌。支持健身休闲企业积极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兼并、参股国际品牌。打造健身休闲品牌展会和活动,办好江苏体育产业大会和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国际论坛,支持南京市办好亚洲户外用品展、亚洲自行车展。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