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5-25 09:01
分享:

(六)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倡导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不断提高重点人群健康保健水平。到2020年,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牵头的重大疾病防治协作机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完善项目评估机制,遴选优化服务项目和内容。推进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分配方式以及效果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对项目实施的指导和考核作用,考核评价结果与服务经费拨付挂钩。健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拨付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激励机制,人员和运行经费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考核情况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鼓励防治结合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通过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获得合理收入,建立有利于防治结合的运行新机制。在合理核定工作任务、成本支出的基础上,完善对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补偿机制。制订出台卫生防疫津贴和疫情应急处置临时性工作补助方案。

2.在全社会倡导健康理念。倡导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传播疾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推进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3.提高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保健水平。优化整合各地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实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原则上各地级以上市和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按照三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规划建设,其他的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按照二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规划建设。全面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加强产科、儿科建设,配强妇幼技术人员,强化高危孕产妇、新生儿管理和服务。大力推进残疾人健康管理,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

(七)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优势。

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和质量明显提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1.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完善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重点建设一批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省、市级中医医院,加强粤东西北地区市、县(市、区)中医类医院建设。提升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扶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促进社会办中医,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继续扩大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面,丰富中医药服务内涵。逐步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和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加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在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健全、能力较弱的地区,将中医医院中医门诊诊疗服务纳入首诊范围。到2020年,各地级以上市建有一所三级中医医院,各县(市、区)原则上有一所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所有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科,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85%的村卫生站能提供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同时具备相应的医疗康复能力。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