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5-25 09:01
分享:

2.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加强中医药行政管理,落实中医药发展政策,投入政策向中医医院倾斜,制定实施差别化的价格调整、绩效考核等政策,建立维护公益性、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公立中医医院运行新机制。加强临床路径推广应用,科学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在分级诊疗中,中医医院要充分利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全面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质量,打造1-2个国家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和一批中医“名院”“名科”“名医”。

(八)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和规范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提高我省健康服务效率和水平。加快发展社会办医,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1.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制定并落实扩大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数量计划,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制定高水平医学院校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医教协同,省直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定期发布医学卫生人才需求信息,指导高校优化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支持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加强妇产科、儿科、护理、全科、精神科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加强高校附属医院建设,加大社区和公共卫生等基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医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临床教师队伍。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进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推行全科医生“5+3”或“3+2”培养模式,加强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到2018年,珠三角地区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100%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乡镇卫生院专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提高到45%以上。到2020年,全省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100%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步伐,到2018年,城乡每万常住人口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到2020年,城乡每万常住人口有3名以上全科医生。实施卫生专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建设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实施中医药人才传承创新工程,建立健全中医师承教育制度,建设县级中医医院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开展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继续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扩大招生计划。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学历教育。启动实施助理全科医师及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制度,促进乡村医生逐步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完善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机制,提高村卫生站医生补助标准。实施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工程,为乡村医生提供到大医院培训的机会。落实乡村医生准入、到龄退出和考核退出机制。

3.创新卫生人才使用机制。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实现人员分类管理。改善从业环境和薪酬待遇,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实施县级医院专科特设岗位计划。进一步扩大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分配可采取设立全科医生津贴等方式,向承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临床一线任务的人员倾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直接将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纳入编制管理。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合理确定编外人员待遇,逐步实现同岗同薪同待遇,激发广大医务人员活力。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深化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改革,完善落实城市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前到基层服务的政策,增设基层卫生人才职称晋升系列和全科医学职称系列。完善医务人员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